第441章 我就是來看看熱鬧

字數:7630   加入書籤

A+A-


    次日清晨,沈良早早起床。
    昨晚想了很久,他已經有了應對策略。
    關鍵是要把握好分寸,既要展現技術實力,又不能顯得太過突兀。
    七點半,沈良穿著剛熬夜燙好的白襯衫和深藍色西裝出現在辦公室門口。
    老劉已經等在那裏,身邊還站著幾個廠領導。
    “小沈,你來了。”老劉的神情比昨天更緊張,“王處長他們八點半到,我們先去準備室檢查一遍。”
    眾人走向三樓的會議室。
    沈良環顧四周,桌椅擺放整齊,投影設備已經調試完畢。
    牆上的技術圖表被重新整理過,看起來更加專業。
    “沈工,你的匯報材料準備好了嗎?”副廠長張明問道。
    “準備好了。”沈良拍拍手中的文件夾,“不過我想增加一個實地參觀的環節。”
    “實地參觀?”老劉愣了一下,“這”
    “王處長是技術出身,光看資料可能不夠直觀。”沈良解釋道,“我建議先參觀煉鋼車間,然後回來聽匯報。”
    張明皺眉“車間現場比較嘈雜,而且溫度很高。萬一出點意外”
    “正因為如此才有說服力。”沈良語氣堅定,“紙上談兵永遠比不上親眼所見。”
    老劉沉思片刻,點點頭“有道理。那就按你說的辦。”
    八點二十分,樓下傳來汽車引擎聲。
    老劉透過窗戶往下看“來了!”
    幾分鍾後,會議室門被推開。
    王建國走在最前麵,五十歲左右,戴著黑框眼鏡,神情嚴肅。
    身後跟著三個年輕人,應該是技術人員。
    “王處長,歡迎來我廠指導工作!”老劉迎上前去。
    “劉廠長客氣了。”王建國與眾人一一握手,“聽說你們在連鑄技術方麵有重大突破?”
    “是的,這位是我們的技術負責人沈良。”老劉介紹道。
    王建國的目光落在沈良身上,上下打量了幾秒。
    “這麽年輕?”他的語氣帶著幾分意外。
    “王處長,年齡不是問題。”沈良微笑著伸出手,“技術麵前人人平等。”
    王建國與他握手,感受到對方掌心略有些汗濕,但神情非常沉穩。
    “好,我倒要看看你們搞出了什麽名堂。”
    “王處長,我想先請您參觀一下我們的生產現場。”沈良主動提議,“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王建國眉毛微挑。
    這句話很有意思。
    “可以。不過我們時間有限。”
    “半小時足夠了。”
    一行人離開會議室,向煉鋼車間走去。
    沈良走在王建國旁邊,心中暗自調整策略。
    從剛才的接觸來看,這個人確實很謹慎,但對新技術有濃厚興趣。
    走進車間,熱浪撲麵而來。
    高爐轟鳴聲震耳欲聾,橙紅色的鋼水在鐵槽中奔流。
    工人們揮汗如雨,有條不紊地操作著各種設備。
    王建國停下腳步,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
    “這是我們改造後的轉爐。”沈良指向不遠處的巨大設備,聲音略微提高以蓋過噪音,“通過優化供氧係統和調整爐型結構,鋼水質量顯著提升。”
    “具體數據呢?”王建國問道。
    “含硫量從0035降到0018,含磷量從0025降到0012。”沈良不假思索地報出數字,“而且出鋼溫度更穩定,廢品率下降了40。”
    王建國掏出小本子記錄。
    這些數據確實令人印象深刻。
    “那邊是連鑄試驗線。”沈良指向車間另一側,“我們自主設計的設備正在那裏運行。”
    眾人跟著他走過去。
    一台看起來有些簡陋但運轉正常的設備映入眼簾。鋼水從中間倒包注入,經過冷卻結晶後,另一端緩緩送出成型的鋼坯。
    “這就是你們的連鑄機?”王建國圍著設備轉了一圈,“設計思路很有創意。”
    “還隻是初級版本。”沈良謙虛地說,“但基本原理已經驗證了。”
    隨行的技術人員之一湊過來看“這個結晶器的冷卻方式很特別。”
    “我們采用了多點噴淋加強製循環的組合方案。”沈良解釋道,“既保證了冷卻效率,又避免了應力集中。”
    王建國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這套理論聽起來很有道理。
    “產品質量如何?”
    “我們剛才取了樣品。”一個車間主任走過來,手裏拿著幾塊鋼材,“王處長您看。”
    王建國接過鋼材,掂了掂重量,又仔細觀察表麵質量。
    “組織很均勻,沒有明顯缺陷。”他把鋼材遞給身邊的技術人員,“你們測試過機械性能嗎?”
    “當然。”沈良從口袋裏掏出一張化驗單,“抗拉強度、屈服強度、延伸率等指標都超過了國標要求。”
    王建國接過化驗單,眉頭微微皺起。
    這些數據實在太好了,好得有些讓人懷疑。
    “你們是什麽時候開始這個項目的?”
    “三個月前。”沈良回答得很坦然,“當然,前期的理論研究花了更長時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三個月就有這樣的成果?”王建國的語氣帶著質疑,“有些太快了吧。”
    沈良早就料到會有這個問題。
    “王處長,我們確實進展很快。”他直視對方的眼睛,“但這不是憑空而來的。”
    “怎麽說?”
    “我曾經在鋼研院進修過一年,接觸到了很多國外的技術資料。”沈良語速稍慢,顯得更加真誠,“回來後一直在思考如何結合我們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進。”
    這個解釋很合理。
    王建國的表情緩和了一些。
    “那些資料是公開的嗎?”
    “大部分是學術論文,有些是技術交流會上的內容。”沈良繼續編織著自己的故事,“關鍵是要有正確的理解和應用。”
    王建國若有所思。
    鋼研院確實有很多對外交流項目,接觸到一些先進理念並不奇怪。而且這個年輕人的理論功底看起來很紮實。
    “走吧,我們去會議室詳細談談。”
    回到會議室,氣氛明顯輕鬆了很多。
    沈良打開投影儀,屏幕上出現了詳細的技術圖表。
    “我們的連鑄技術主要有三個創新點。”他拿起激光筆,指向屏幕,“第一是結晶器的冷卻係統優化”
    接下來的一個小時,沈良詳細介紹了技術原理、工藝流程、設備特點等各個方麵。
    王建國和他的團隊認真記錄,不時提出問題。
    “為什麽選擇這種拉速控製方式?”
    “傳統方式容易產生表麵裂紋,我們的方案可以有效避免這個問題。”
    “成本控製怎麽樣?”
    “比傳統工藝節約25左右,主要是減少了材料損耗和能源消耗。”
    每個問題沈良都回答得很專業,而且邏輯清晰。
    王建國心中的疑慮逐漸消散。
    這個年輕人確實有真才實學。
    “最後一個問題。”王建國放下筆,“如果要推廣這項技術,你們需要什麽支持?”
    沈良早就等著這個問題。
    “主要是三個方麵。”他伸出三根手指,“資金、設備和人才。”
    “具體需求呢?”
    “資金方麵,建設一條標準化生產線大概需要800萬。”沈良事先做過詳細計算,“設備主要是一些精密儀器和專用工具,國內買不到的需要進口。人才方麵”
    他停頓了一下。
    “我們希望能夠培養一批專業的技術骨幹,形成完整的技術團隊。”
    王建國點點頭。
    這些要求都很合理。
    “如果技術確實可行,國家肯定會支持。”他站起身來,“不過還需要更嚴格的驗證。”
    “我們完全配合。”老劉連忙表態。
    “好。”王建國看了看表,“今天就到這裏。我會盡快把情況匯報上去。”
    送走考察組後,老劉長長舒了一口氣。
    “怎麽樣?感覺如何?”他問沈良。
    “應該問題不大。”沈良收拾著桌上的資料,“王處長是個明白人,他看得出技術的價值。”
    “那就好。”老劉臉上露出笑容,“這次如果成功了,我們廠就真的要騰飛了。”
    沈良沒有接話。
    他知道這隻是開始。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麵。
    但至少,第一步走得很順利。
    三天後,鋼研院的電話打來了。
    “沈同誌,王處長想再看一遍你們的技術演示。”聲音裏帶著難以掩飾的興奮,“這次會有更多專家過去。”
    老劉接過電話,連連點頭。
    “好的好的,我們隨時配合。”
    放下話筒,老劉興奮得搓手。
    “聽到沒?更多專家!這說明什麽?”
    沈良倒是很冷靜。
    專家多了,質疑聲也會更多。
    “老劉,準備工作要更仔細。”他提醒道,“這次來的人水平更高,一點小漏洞都可能被抓住。”
    “你說得對。”老劉收斂笑容,“我馬上安排人檢查設備。”
    兩天後,一輛中巴車開進了廠區。
    車上下來八個人,除了王建國,其餘都是陌生麵孔。
    領頭的是個五十多歲的老者,頭發花白,戴著黑框眼鏡。
    “這位是中科院金屬所的李院士。”王建國主動介紹,“李院士是我國連鑄技術的權威專家。”
    沈良心中一緊。
    李院士?
    他在後世資料裏見過這個名字。
    確實是頂級專家,而且以嚴謹著稱。
    “李院士好。”沈良恭敬地伸出手。
    李院士握了握他的手,目光在他臉上停留了幾秒。
    “聽說你們搞了個新的連鑄工藝?”聲音平淡,聽不出喜怒。
    “是的,請您指導。”
    “指導談不上。”李院士擺擺手,“我就是來看看熱鬧。”
    話雖這麽說,但沈良能感受到這位老專家身上的壓力。
    來到車間,專家組圍著那台改造後的設備仔細觀察。
    “這個冷卻係統有點意思。”一個中年專家蹲下身,用手摸了摸管道,“銅管的排列方式很特別。”
    “確實。”另一個專家也湊過來,“這種設計我沒見過。”
    沈良站在一旁,隨時準備回答問題。
    李院士沒有急著開口,而是繞著設備走了一圈。
    他的目光很犀利,每個細節都不放過。
    “開始演示吧。”他最終說道。
    沈良點點頭,示意操作工人啟動設備。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