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老爺對我們的支持力度,真是太大了
字數:4735 加入書籤
19 世紀,隨著國際貿易和科學交流的日益頻繁,公製單位的優越性逐漸被各國認識到。
1875年,17個國家簽署了《米製公約》,<),負責推廣和發展公製單位體係。
“老爹,你這安排的還真是細致啊!”
李國助突然笑著對李旦說道,
“可你真沒必要都用大鴨屁股啊,另外5艘用福船就行了。”
李旦笑道:“我這還不是為了方便你將來把它們改造成武裝商船嘛?”
“爹啊,你對我真是太好了!”
李國助感動地直接抱住了李旦的大腿。
老閘船因為是西式船體,所以能在下層甲板裝配符合近代標準的中型火炮。
福船卻因為有水密隔艙,而無法在下層甲板裝配中大型艦炮。
所以福船改裝的武裝商船,火力肯定是遠不及老閘船改裝的武裝商船的。
李國助如今也是船舶專家,當然一下就聽出李旦的弦外之音了。
李旦慈祥地摸著他的頭道:“誰讓你是我唯一的兒子呢,爹不疼你,誰疼你?”
“小少爺啊!你有算過這些東西的價值嗎?”
楊天生突然紅著眼、噙著淚說道,
“不算那十萬兩白銀,隻說這7艘船,還有大炮、棉衣、糧食、火銃、火藥等物,”
“總價值也有白銀20萬兩左右了!”
“老爺對我們的支持力度,真是太大了!”
李國助一聽這話,立刻在心裏估算起來。
他到底還是年齡太小,接觸的生意還少,對這些東西的具體價格不是很清楚。
雖然可以直接問李旦,或者問楊天生,但他還是堅持要自己估算。
設計督造過仁王號的他,自然很清楚船的造價。
像這個噸位的老閘船售價肯定是超過1萬兩白銀的。
所以7艘500噸級的老閘船至少也值7萬兩白銀。
60門艦炮按每門1千兩白銀算,便是6萬兩白銀。
棉衣,李旦說是用英國商館出售的寬幅呢絨做的,所以應該叫呢絨大衣。
1614年,平戶藩主鬆浦鎮信曾以55匁的單價從平戶英國商館購入寬幅呢絨45反。
“匁”是日本古代的重量單位,相當於中國古代的1錢。
在江戶時代的貨幣領域,“匁”一般是指銀子的重量。
所以55匁就相當於5兩5錢銀子。
“反”是日本古代的麵積單位,多用於布匹及土地的度量。
用於布匹時,1反布的寬度約為34 36厘米,長度約為10米。
用於土地時,1反地約等於991.7平方米。
但英國產的寬幅呢絨有自己的尺寸標準,
規定寬度通常為63英寸,換算成公製約為160厘米。
規定長度在30~34碼,換算成公製約為27.5~31米。
平戶英國商館出售的寬幅呢絨的寬度是54英寸。
然而這個55匁的單價卻並非一反寬幅呢絨的價格,而是一碼的價格。
在以碼為單位計價英國呢絨時,通常是計算一定標準寬度下的長度。
所以一匹英國寬幅呢絨的價格是55匁的30~34倍,
也就是165~187兩白銀!
明朝類似毛呢大衣的冬衣是大氅,有直身、披風、圓形三種款式。
衣長到腳踝,無明顯收腰的直身大氅是其中比較常見,且用料中等的款式。
根據現代漢服圈大佬的研究和總結,
製作一件直身大氅所需的布料麵積大約是3.75平方米。
這是把可能產生的邊角料也考慮進去的數據。
要使用幅寬為54英寸的呢絨製作直身大氅,就得先進行單位換算。
54英寸大約是1.37米。
於是製作一件直身大氅所需54英寸寬的寬幅呢絨的長度,
就等於3.75平方米除以1.37米,約為2.74米,正好等於3碼。
也就是說,一匹54英寸寬的寬幅呢絨可以做10~11件直身大氅。
按10件計算的話,生產2000件直身大氅需要寬幅呢絨200匹。
其總價值為白銀~兩。
再算上裁縫的酬金,差不多也就是白銀4萬兩左右了。
3萬擔糧食多半是李旦在日本買的。
不過李國助這個小少爺沒事是不會關注糧價的。
尤其他近幾年還一直在忙著學醫術、造船、導航等知識。
就算是為這次出海籌備物資時,他也沒怎麽操過心,
自有顏思齊這些經驗豐富的人張羅。
路過朝鮮的羅津港時,他們雖然補充過糧食。
但朝鮮這個菜逼居然直到17世紀上半葉都還沒有成熟的貨幣體係。
當時作為實物貨幣流通的,主要是米和正布。
所以李國助也沒能直觀地了解朝鮮今年的米價。
還好他前世研究過明末的物價,依稀記得萬曆年間的米價基本維持在每擔八錢銀子左右。
日本如今也還算社會安定,米價跟大明應該也差不多,於是他就以此為依據估算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那麽3萬擔米的總價就是白銀兩左右。
船、炮、大衣、糧食這四樣,總價就已經達到白銀兩了。
剩下的炮彈、火銃、鉛彈、火藥價值即使不用算,李國助都知道不會太高。
但他還是堅持要估算出一個大概的價格。
明朝對炮彈、鉛彈、火藥的價格記載非常稀少。
也幸虧李國助前世對這方麵頗感興趣,還真讓他從網上找到了屈指可數的幾條文獻。
或許是因為花費的精力太多,所以記憶非常深刻。
崇禎年間,任廣州府推官的顏俊彥,在其3年任內寫了一本《盟水齋存牘》。
其中有“火藥一萬一千斤,約銀五百兩有奇”之語。
明代一斤約 596.8 克,五百兩有奇意思是500多兩,那就按500兩算,
則崇禎年間的火藥價格約為每噸白銀76兩。
現在還是萬曆年間,但也應該差不多。
17世紀的火藥桶並沒有固定標準。
但李國助知道,1613年12月,鬆浦鎮信從平戶英國商館買過15桶火藥,合60斤。
可見英國商館出售的這批火藥每桶隻有4斤重。
如果李旦帶來的3千桶火藥都是這個重量的話,則其總重就是斤。
日本當時的斤跟明朝差不多,按600克計算的話,則這批火藥的公製重量就是7.2噸。
於是其總價大約就是白銀547兩。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