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忙接待,石頭的思路
字數:4037 加入書籤
沙洲村接到縣令大人要來村裏視察的通知之後,裏正陳達田和老族長便安排人進行大掃除。
其中最主要的任務,是將村口進村的正路至梅子窩那一片田裏的路麵,進行一次簡單的修繕。
修繕的主要任務,是把原本凹窪不平路麵好好填平一下,差不多算是黃土鋪路的意思。
當然,為了預防縣令大人,再次去往黃泥塘對麵的河堤查看水車,他們又將梅子窩田至村尾陳友河家門口的主路路麵重新修繕填土鋪平整。
至於,陳友河家至黃泥塘那一段的道路,那裏一直就沒多少人行走。平日裏,隻有陳友水一家,和陳石頭父子倆經常去那處水塘勞作。
其他時間,便隻有裏正陳達田偶爾會去看看。因為沒有牛騾驢子的踩踏,那一段的路麵還是保持得蠻好的。
村裏的青壯勞力,都安排出去看護莊稼了,裏正隻好安排村裏那些半大的孩子,出來協助婦人們修繕路麵。陳新泉也被抓出來參加勞動,不過,他剛到施工現場挖了沒幾鍬土,便被陳友增叫回了村裏。
兩人一塊來到裏正爺爺陳達田家裏,陳新泉一進院子便看到一屋子裏坐了五六位長輩,於是,他點頭哈腰,陪著笑臉一個個叫過去。
“好了,好了!”
老族長見這九歲多的小石頭如此知書達禮,謙虛有度心裏非常滿意。
當然,最主要的是這個娃娃聰明,相當的聰明!
這半年以來,沙洲村發生的幾件重要的事情,背後的謀劃者是誰?
老族長心裏門清。
他也曾經想過,要撈一撈這娃娃的功勞,給自己兒子孫子,弄點好處。
奈何,石頭這孩子從來不攬功,有好處撈,有好名聲的事兒,全都讓給了老童生陳達廣和他的三兒子裏正陳達田。
這就搞得他沒辦法入手了,至於撈錢的事兒,他就更無從下手了,那販賣熟食的事兒,是人家的獨門手藝,還有謝氏在背後做倚仗,他哪裏生的起從熟食這裏撈錢的心思來。
還有那製作驅蛾蟲粉的活兒那就更別提了。製作驅蛾蟲粉和射水竹桶的事情,這小石頭從頭到尾都沒出過麵,真正出麵的人都是謝家老秀才他們家那一房的人,他怎麽可能敢出手去向老秀才要好處。
至於,後來的魚塘和水車呢?
明麵上,這兩個東西根本看不到銀子進賬的可能,他也就沒讓兒子孫子們去打主意了。
“好了,好了!都是一個村裏的人,平日裏都見的著,虛禮就免了。說正事兒吧!”老族長突然出聲打斷陳新泉向眾人打招呼的動作,滿臉慈祥的看著他說道,老族長說話的聲音有些蒼老,但到底氣還蠻雄厚。
陳新泉見老族長盯著自己看,便朗聲回道:“太爺,您說要怎麽做,我聽您的!”
老族長見這還如此說,便繼續說道:“你爹回家去休息去了,你就代替你爹說說,今天咱們村要如何接待縣太爺吧!”
“接待縣太爺?”
陳新泉一愣,眼睛看著老族長。
“恩,是呀,縣太爺來我們村兩次了,這次還特意知會咱們村別出幺蛾子,想來是上次你被大王莊那斯沉塘的事兒,給縣太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這回縣太爺再來咱們村視察,真咱們可不得好好表現一下。”
老族長點頭說道。
聞言,陳新泉斟酌了一下,才接著老族長的話說道:“太爺,這個事情可能沒甚必要呀!你想想,縣太爺他身邊隻帶了四五個人來我們村視察,這,叫什麽?”
陳新泉明白老族長的心思。不過,程似道此番前來沙洲村視察水稻最終的目的,應該不是田裏的水稻,而是密溪河的水壩。
隻不過,密溪河水壩的修建位置卻並不處於沙洲村境內,而是處在桐江村西邊略偏南兩裏的位置。
沙洲村去往密溪河河壩的所在位置,卻剛好與桐江村的方向相背。
沙洲村到密溪河水壩需要往北偏西走四五裏的路程。當然,最關鍵的是,從沙洲村去往密溪河河壩的道路,一半以上的都是蜿蜒曲折狹小的阡陌小道。
這樣的阡陌道路,基本不利於大人物出行。
老族長聽石頭說起縣令大人隻帶了四五個人前來沙洲村,還問他“這叫什麽?”
他臉上的笑容更深了,他抬手指了指身前的娃娃說道:“你個小娃娃,還想考你太爺。我知道這叫什麽,這叫微服私訪嘛!”
“對咯。”
陳新泉點頭說道:“就是微服私訪。”
“您想想看,他既然是微服私訪,那便是不想驚動太多的人,更不想勞師動眾影響了路上的人,是不是?”
“恩,你說的有些道理。”聽小石頭如此解釋,在座的眾人都紛紛點頭。
陳達廣心知石頭這孩子腦子好使,便沉聲道:“好了,你就別賣關子了。說說你的意見吧!”
見小叔公發話,陳新泉沉吟了一會說道:“其實,咱們把道路修繕一遍,就已經很好了,最多,我讓我爹爹去魚塘捕一網魚兒回來。若是縣太爺來得巧,正好趕到飯點。那便在我家吃一頓沙洲村特色午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然,裏正爺爺和童生公可得隨行縣太爺左右,接受縣令大人問問詢。”
“另外,我已經托人去大王莊村請了他們村的裏正,王尊年王大官人前來村裏商議,如何向縣太爺匯報密溪河河壩修建的事情。到時候,他會帶一些鍋和碗筷前來咱們村。”
“我們隻要到村外入口處,架設兩處草棚,然後,在煮粥施粥救濟村外那些流民,並安排人在現場聲明,告訴那些聚集在村口的鄉民,這米粥是咱們縣令大人開的恩典,同時告訴前來領粥的人,日後密溪河河壩開建了,有膀子力氣的人都可以去往密溪河工地幹活,每日幹飯管飽便成。”
“當然,具體細節,咱們還得商量商量,看看由誰去施粥,又由誰去解說縣太爺的恩典。這些任務的安排與分工可得您幾位長輩做主。”
陳新泉一口氣說完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聽到這裏,在坐的五位村中長輩,無一不是麵麵相覷,心裏的震撼難以言說。
“這孩子!哪裏是九歲的娃娃。”
“他這思路!”
“絕對算是麵麵俱到。”
“好名聲,留給了縣太爺,還拉攏了村外那些鄉民的人心,說不定真得了一批可用的便宜勞力。”
當然,村外的流民其實並不多,估計也就二三十幾人,且都是一些老弱婦孺,應該是家裏遇上了困難的外村佃農,估計家裏實在沒法子了,才出來幹這種偷雞摸狗的事兒。
陳達廣忽然覺得自己老了,自己的思維怎麽就停留在,如何把縣太爺伺候好了的狹窄路子上呢?
就看看人家新泉接待縣太爺的思路,功夫全用在解決困難百姓的民生之上。這樣的村莊,這樣的百姓,有哪個責任心強的縣太爺,看了,心裏能不喜歡的?
喜歡清泉明月請大家收藏:()清泉明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