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鄉情,桐江村團結的內因
字數:3740 加入書籤
秀才公謝文元在梅沙圩碼頭迎接縣令大人程似道的到來。隨行而來的還有桐江村的裏正謝江庭以及兩家的長隨各一人。
桐江村準備了幾匹騾子,謝江庭又在梅沙圩車馬行租借了幾匹體型略顯高大的騾子,在碼頭等待程縣令。
待行船靠岸,已經接近辰時末。
程似道上岸後,幾人經過簡短的寒暄,便各自騎著騾馬向著桐江村方向行去。
梅沙圩的巡檢司提前做了準備,把集市附近出現的乞討人員送到了圩市外麵。
程似道路過梅沙圩街道時,看到的依舊是繁花錦簇的梅沙圩。
“夫子,你們村的秋稻今日開鐮。我這時候趕來視察,可耽誤了你們搶收稻穀?”
一行人來到桐江村入口處,程縣令看著莊稼地裏弓腰收拾莊稼的百姓,感慨道。
“大人此話言重了。”聽程縣令如此說,謝文元立馬正色回道。
“縣令大人體恤百姓,親自下到鄉間了解民生疾苦。這份真心,我大周朝兩百餘座縣城,又有幾人能做到?屬下對大人的到來,實為傾佩和高興。”
“哈哈,夫子過獎了。本官可不敢做這個出頭鳥。這話可不能對外去說。”
程似道哈哈說道,他心裏很清楚謝文元說的是真,但這種特立獨行且與內陸主流縣官們的行事作風完全相反的行為,並不宜出現在他這樣一個毫無背景的偏遠縣令身上。
“是,是,屬下明白。大人裏麵請。”
謝文元鄭重地答應,他心裏也明白程似道的擔心。
謝文元說完,程似道卻說道:“不急,不急。此處距離你們村莊還有兩裏多路程。本官也想看看,你們村今秋的水稻是什麽成色。”
說完,他翻身跳下騾馬。
眾人見縣令大人下了馬背,也紛紛跳下馬來。
“適才自梅沙圩一路行來,看到路邊的莊稼地裏種了不少小麥,想來也是你們村種植的吧?”
程似道問。
“是的,夏收後那些遠離水源的土地,種不了秋稻,隻能補種一些耐旱的作物。可是,高粱和黃豆生長周期長,還沒到收成就落霜了,就是種了也收不成。”
謝文元應道。
“恩,這個本官還是明白。五月的時候,本來有計劃要上馬沙頭井到梅沙圩的引水渠。可是,後來因為州府鬧了水患,修建引水渠的資金都轉移到了州府用於賑濟災民的事情上去。所以修建引水渠的事情也就暫時擱置了。”
程似道解釋起來。
其實,擱置引水渠的原因,早在七月初夏收的時候謝文元就已經知道了。
此時,見程縣令再次對他做出解釋,他心裏惶恐,急忙說道:“各家都有難處,州府也不容易,總是要先緊著要緊的事情辦,這個道理屬下都明白。”
說話的工夫,程似道走到路邊一處還未收割的田埂上。
他蹲下身子,伸手撫摸著金黃色的穗粒,連著抽查三四五株稻穗,發現所抽查的稻穗粒子數量基本相差不多,這才開始選了一根穗尾慢慢數起來。
過了數十息,程似道臉上略帶憂色地說道:“夫子,這一丘田在你們村算是什麽成色的田,能評上中田嗎?”
謝文元聞聲點頭,說道:“這確實是村中的中等水田。”
“嗯。”
程似道點頭,“我適才清點了一下穗粒數,大概在十六七粒的樣子。這個成色的收成在這塊田裏算不算豐產?”
謝文元卻搖頭說道:“這個確實算不上。若要達到豐產,穗尾上至少要達到十九粒。”
“如此說來,今秋水稻收成隻能算是個平產。不知村中上等肥田在何處?夫子可願帶本官前去查看一番?”
聽了謝文元的解釋,程似道臉色越發凝重起來。
“當然可以,大人請隨我來。”
謝文元說著便在前方領路。
程似道隨後,一行人向著桐江村的上等肥田方向行去。
“謝裏正,本官有一事不明,我在來梅沙圩的路上看到清水河右岸有不少衣裳襤褸的婦孺。她們三五一群的反複出現在沿河村莊莊稼地之外。為何,我在梅沙圩至桐江村這一路卻未曾見到這樣的景象?”
前往桐江村上等肥田的路上,程似道與謝江庭交談起來。
謝江庭聞言,斟酌著要如何回答,不過他隻稍微思索片刻便回道:“回大人,其實從桐江村一路向北行至下河鎮,都很少見到您說的那等景象。”
“因為,從桐江村至下河鎮基本都是一路沿著數條小河向北修建的連鄉道路。這一段路程的地界裏小河小溪不少,前些年還修建了不少灌溉用引水渠,因此此段地界的水利相對其他地方還是要豐沛一些。”
“因此,今秋的晚稻並未受到幹旱過多的影響,莊稼地裏或多或少還是會有些收成。如此一來,各地村莊,不論是自耕農,還是為鄉紳地主佃種莊稼的鄉民,基本上還能有個五六成的收成。最次也能保住糧食種子,不至於絕收。因此,這一段地界的百姓,並未出現拋荒去往外村乞討,或者趁機搶盜外村莊稼地裏糧食的。”
程似道垂眉思索片刻,發現還真是這麽回事。
這時卻又聽謝江庭說道:“其實,也不是沒有外鄉前來我們村乞討的人。隻是前來我們村乞討的人數比較少,往南行至沙洲村和沙頭井村,便能看到不少外鄉外村乞討的婦孺。”
程似道不解,問道,“這又是為何?”
謝江庭解釋道:“我們村人口相對其他村莊更多一些,為了防止外鄉人偷盜偷割尚未成熟的莊稼,進出莊稼地的幾個關鍵位置都做了防禦措施,隻留下幾個對外通行的豁口。平日裏安排青壯在豁口處輪流執守,守護地裏尚未成熟的莊稼。”
“一旦發現有外鄉人意圖不軌的行為,便會進行驅趕,及時製止他們損壞地裏的莊稼。”
程似道恍然大悟。
“這應該算是鄉民自救的行為吧。隻有在鄉情意識非常濃厚之所,才能將這一措施很好地執行下去吧?”
“若是其他村莊鄉情意識淡薄,估計有些值守人員,還會夥同外鄉人偷盜偷割競爭對手家地裏的莊稼吧!”
程似道的隨從聽了謝江庭的話,卻說出不一樣的見解。
眾人聞言,都不由自主地看向他,心裏都在嘀咕,“這家夥說的還真對!”
喜歡清泉明月請大家收藏:()清泉明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