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故事裏的人和事
字數:7844 加入書籤
這天深夜。
沒有返回自己那個院子,一襲青衫,背負長劍的男人,議事結束之後,走走停停,最後來了渡口這邊。
十幾艘仙家樓船,停靠在岸邊,因為最近生的事,青峽島也沒有對外做生意,導致樓船之上,冷冷清清。
好像冬天的大雪,總喜歡晚上來。
寧遠坐在台階上,沒有睡意的他,從咫尺物中搬出一壇忘憂,想著事情,自飲自酌。
不是沒有睡意,他其實已經很是疲乏,隻是身在書簡湖這種鳥地方,寧遠不敢睡。
他可以毫無征兆的,一劍劈開劉誌茂的橫波府,那麽反過來,別人就不能如此做了?
行走江湖,生死自負,那麽一切就要小心為上。
自顧自喝著,某個時刻,身後不知何時,就來了一名白衣少年。
陳平安拎著自己的那枚養劍葫,先是喊了聲寧大哥,得到點頭後,方才躡手躡腳的挨著男人坐下。
寧遠哈了口熱氣,斜瞥向他。
他問道:“陳平安,我怎麽覺得,你很怕我?”
陳平安撓撓頭,回道:“不知道怎麽說,真怕,不至於,但每次待在寧哥兒身邊,我就有些別扭。”
青衫男人咧嘴一笑,“寧哥兒?”
“你上次這麽叫我,好像還是在小鎮的時候?”
少年靦腆一笑。
寧遠伸手撈了把酒水,塞進嘴裏,“說吧,小姚給我說了什麽話?”
陳平安一愣,“寧哥兒怎麽知道……寧姑娘托我給你帶了話的?”
男人氣笑道:“他娘的,那是我妹,一個娘胎出來的,小姚什麽脾性,我會不知道?”
陳平安咂了咂嘴。
寧遠抬起一條腿,作勢踹人。
陳平安這才說道:“寧姑娘要我告訴寧哥兒,劍氣長城那邊,一切都好。”
寧遠舔了口指尖的殘留酒水,“還有呢?”
陳平安別扭的不行,最後迫於淫威,還是開口道:“寧姑娘說……”
“小妹很想兄長。”
寧遠揉著下巴上的胡茬子,開始自顧自的傻笑起來。
然後陳平安也跟著笑了起來。
笑的快岔氣,寧遠方才收聲,把頭埋進酒壇,狠狠來了一大口。
此後兩人不再言語,自己喝自己的。
寧遠喝得多,不到半個時辰,已經幹了半壇,陳平安相對來說,顯得更儒雅些,隻是小口小口的抿著壺嘴。
在喝酒的間隙,少年多是坐在那兒,雙手攏袖,盯著湖麵光景,靜靜發呆。
寧遠打了個酒嗝,笑問道:“怎麽,得了我的一個承諾,這會兒覺得終於熬了過去,就開始憶苦思甜了?”
陳平安回過神,轉頭笑道:“這樣會不會不太好?”
寧遠嗤笑一聲,“有什麽不好的?”
“憶苦思甜怎麽了?好的很,人活著,總要有幾個念想,一些盼頭,不然多沒滋味。”
“能吃苦,其實不算什麽,在這個前提下,還能享得了福,那才叫本事。
忍饑挨餓的時候,不要逢人就倒苦水,享福之時,也不要覺得受之有愧,都是自己憑本事掙來的,不欠任何人。”
陳平安點了點頭,輕聲問道:“寧哥兒,有沒有興趣,聽一聽我的一些老故事?
有些話,哪怕是我最好的朋友劉羨陽,其實都沒聽過。”
寧遠雙手捧起些許酒水,隨口道:“說就是了,反正這兒也沒別人,不過你可別跟老奶奶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
“那我說說關於顧璨的事?”
“隨你,反正要是中途聽得膈應,我就踹你一腳。”
陳平安笑了笑,抿了口酒後,目視前方,往事浮上心頭,開始敞開心扉,娓娓道來。
“我很小的時候,爹娘就走了,起初還好,家裏有些老物件,拿去賣了,能換點散碎銀子,勉強能夠過活。”
“可是沒有多久,大概就在爹娘走後的第二年夏天,我就把能賣的都賣完了,一間屋子,家徒四壁,
餓了一天,有個老人教了我一門生計,就是去上山采藥,然後賣給藥鋪,雖然辛苦,雖然那個背簍很重,雖然換來的錢不多,但我確實沒有餓死。”
“日子就這麽一天天過,直到那年冬天,天寒地凍的,進不了山,不能采藥,家裏米缸又見了底,餓了整整兩天。”
頓了頓,陳平安說道:“我娘咽氣之前說過,要我好好活著,要做好人,長大了,也要有誌向。”
“就是因為這個,我拉不下臉去求人,可是到了後來,餓的實在難受,睡也睡不著,我就推開了門,
沿著泥瓶巷,走了好幾個來回,每次從頭走到尾,都能聞到飯香,可就是沒人給我開門。”
“其實也是因為我臉皮薄,不怪旁人不肯施舍我,試想一下,大冬天的,我跟個賊一樣,悄無聲息的走過巷子……誰又能發現呢?”
少年繼續說道:“幾個來回之後,我就告訴自己,最後再試一次,再走一遍,要是還沒人開門,拉我進去吃飯,那就算了。”
“我已經打定了主意,真要如此,我就跑去老槐樹那邊,扒它的樹皮吃,雖然不知道能不能吃,但是沒辦法啊,吃了再說。”
寧遠問道:“然後呢?”
陳平安點點頭,“然後我確實再走了一遍泥瓶巷,但還是沒有人給我開門。”
“我對自己撒了謊,我沒去扒老槐樹的皮吃,因為其實我知道,那東西吃不得,會死人的。”
“吃樹皮,還不如啃野草。”
陳平安嗬了口氣。
“那年的冬天,那個六歲未滿的孩子,站在巷頭,不知道為什麽,突然就覺得很委屈,然後就哭了,眼淚鼻涕一大把,模樣難看的要死。”
“為什麽會委屈呢?”
“別人家的飯,就是別人家的,跟自己沒有半顆銅錢的關係,別人不給,我就委屈,這不是賤嗎?”
寧遠嗯了一聲,伸手插進壇子裏,麵無表情,“繼續說,陳年舊事,最為下酒。”
陳平安忽然眯眼而笑。
“我娘走後,那是我第一次哭,還哭得厲害,止都止不住,可能也是因為這個,我沒走幾步,身後就響起了開門聲。”
少年喃喃道:“我看見了一個鄰居,那是一個婦人,雖然以前從未說過話,但是我見過她在鎖龍井那邊,雙手叉腰,跟很多人對罵。”
“在那天之前,我其實挺怕她的,小鎮很多風言風語,都說她是個長舌婦,潑婦,嫁人沒多久,就把丈夫克死了。”
“她名聲不太好,可是那天,我走了很多遍很多遍的泥瓶巷,隻有她為我開了院門。”
“那個被人罵成潑婦的嬸嬸,當時站在自家院子門口,手提一盞煤油燈,看見了我,笑著朝我招手。”
“我確實賤,真有人給我開門了,我又扭捏的不行,站在原地不動彈,最後是那個婦人親自走出門,把我給拉了進去。”
“之前因為餓了幾天,頭暈眼花,在逛蕩巷子的時候,摔了幾個跟頭,身上髒兮兮的,還走不動路,但是她一點都不嫌棄,連進門都是摟著我進去的。”
“吃飯的時候,她就坐在我旁邊,單手托腮,問了我很多事,完事之後,還拉著我去洗澡。”
說到這,陳平安忽然頓了頓。
“那個婦人,眼神溫柔,摟著我說了很久的話,問我是不是會上山采藥,我說會,她就笑著說,小平安,這飯不能白吃,得記賬上,
嬸嬸身子骨不行,是個藥罐子,可是有幾味藥,楊家鋪子賣的太貴,讓我來年開春,在山裏采藥的時候,幫她多留心。”
沉默片刻。
陳平安輕聲細語道:“娘親走後的第二年冬天,在那個寒冷的夜裏,我好像又看見了我娘。”
這個婦人,就是後來某個小鼻涕蟲的娘親。
說完了這件陳年舊事,陳平安晃了晃腦袋,又抹了把臉,轉頭笑道:“寧大哥,我的故事,適合下酒嗎?”
寧遠嗯了一聲,“湊合,要是這會兒能有點花生米,那就更好了。”
話音剛落,陳平安還真就抖了抖袖子,從方寸物中,掏出來一碟油炸花生。
“寧哥兒?”
青衫男人沒好氣道:“我的故事,不多,雖然跟你一樣,自小爹娘走了,但我可沒這麽苦。”
“有吃有喝,早早練劍修行,更別說,屁股後頭還有一個親妹妹,傷心是有,但高興更多。”
寧遠莫名歎了口氣。
“我的故事,都是旁人的故事。”
陳平安遞給他一個嶄新葫蘆,是之前那個,寧遠未曾收下的見麵禮。
“寧哥兒,閑著也是閑著,揀選一兩個,說來聽聽?”
寧遠還是沒有伸手去接。
男人也沒再喝酒,攏著袖口,說起了最近遇到的一件事。
很近很近,其實就在今天。
寧遠說他走了一趟花屏島,就是那個在書簡湖中,開襟小娘極多,極為有名的仙家山頭。
殺了島主,宰了十幾個供奉。
最後島上剩下的人裏,幾乎全是女子,他就撬了花屏島的寶庫,然後將這些開襟小娘,聚到了一起。
神仙錢,寶物,挨個分了下去。
差不多有將近半數,收下東西後,離開了花屏島,後續去哪,是找個地方從良,還是繼續做老本行,他也不清楚。
但是還有許多人,雙眼迷茫,不知道何去何從,這些女子,修為很低,俱是下五境。
寧遠說,其實裏麵也有十幾個不錯的苗子,要是帶去山上好好修煉,幾十年後,未必不能成就中五境。
可是她們的一輩子,在修為層麵,隻能是下五境了,因為她們一個個的長生橋,都被人暗中動了手腳。
釘了幾個蝕骨釘,大道有損,上限拉低。
而在這些留下的開襟小娘裏,又有一部分,對他怒目相向,甚至是破口大罵,罵的還極為難聽。
寧遠說道:“年紀大的,有了點心性,知道我不好惹,多是閉口不言,隻是雙眼之間,隱約透露出些許仇恨。”
“所以那些指著我鼻子罵的,都是小姑娘,小的不能再小的姑娘。”
“她們不懂這些,隻知道我殺了她們的各自主人,各自爹娘,有的還說等以後長大,就要來找我,報那殺父殺母之仇。”
陳平安忽然問道:“多小?”
寧遠笑了笑,攤開手掌,“五六歲吧,跟你當年快餓死的時候,差不多的年紀。”
陳平安肩頭微顫。
青衫男人停頓了一下,還是說道:“咱們腳下的浩然天下,在絕大多數地方,對於女童,一般來說,是不會穿什麽開襠的衣物的。”
“可是花屏島那幾個小女孩,在我見到她們的時候……陳平安,你能想象的到嗎?”
“她們全部,都是開襟小娘,胸脯比我都要平,結果還露出來給人看,裙子短到大腿根,裏麵空無一物。”
陳平安愣愣道:“最後寧哥兒是怎麽做的?”
一襲青衫麵無表情。
“沒做什麽,被幾個不懂事的小姑娘罵了幾句,我就灰溜溜的跑了回來。”
寧遠自嘲道:“能做什麽呢?”
“去講道理?”他搖搖頭,“算了吧,講不通的。”
“這些小姑娘,沒一個認字兒的,從生下來,就有專人教養,一身的本事隻有一個,就是伺候男人。”
“在她們的認知中,自己生來就是男人的玩物,從小到大,從未睜開過雙眼,去看一看真正的天地。”
青衫男子又忽然笑了笑。
“不過這些事,對我輩修道之人來說,都是小事,跟那幾個小姑娘一樣,小的不能再小,不必掛懷,不必上心。”
“無聊了,拿來下酒,當個樂子,還是可以的。”
“反正所有的今天明天,最後都會變成昨天。”
話到此處。
寧遠抬手一招,收起快要見底的酒壇,也沒與他打個招呼,起身再轉身,抬起腳步,徑直離去。
雪地裏,一步一個腳印,最後那個看起來有些落寞的青衫男人,身形隱沒在茫茫風雪中。
陳平安久久沒有收回視線。
五歲那年,泥瓶巷中,沒了爹娘的孤苦孩子,在某個婦人開門之後,好似見到了娘親。
十餘年後,青峽島上,已經入山修道,成為劍修的陳平安,望著某個男人的背影,好像又看見了一位故人。
阿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