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漢宮龍爭:劉徹與竇太後的金鑾暗戰

字數:5740   加入書籤

A+A-


    第一章 龍椅暖 竇簾寒
    建元元年的正月初一,十六歲的劉徹第一次以皇帝身份接受朝賀。龍椅的檀木扶手還帶著冬夜的寒氣,他卻覺得後背冒汗——丹陛下首排,祖母竇太後的鳳座空著,但殿柱後垂落的杏黃帷幔裏,隱隱能看見影影綽綽的人影,那是竇太後的親信太監,正隔著簾子“聽政”。
    “陛下,”丞相衛綰捧著奏折上前,“列侯多居長安,恐結黨營私,臣請準其歸封國。”
    劉徹心頭一振,這是他親政後第一個削藩令。可還沒等他開口,帷幔裏傳來蒼老的咳嗽聲,太監尖著嗓子傳話:“太後懿旨:‘先帝舊臣,豈容輕動?此事再議。’”
    滿朝文武齊刷刷看向帷幔,劉徹捏著龍椅扶手的指節泛白。他想起登基前夜,竇太後把他叫到長樂宮,指著先帝遺像說:“徹兒啊,這江山是你爺爺和爹打下來的,你可別學那瞎折騰的儒生,壞了祖宗的規矩。”
    規矩?劉徹看著殿外飄揚的漢旗,想起太傅衛綰教他的“推恩令”,想起郎中令王臧說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竇太後信奉黃老之學,嫌他重用儒生,可若不拋開舊規矩,他這個皇帝何時才能真正掌權?
    退朝後,劉徹摔了玉鎮紙。“奶奶到底想怎樣?朕是天子,還是她手裏的木偶?”
    內侍長蘇文跪舔著碎片:“陛下息怒,太後她……也是為了漢室江山。”
    “江山?”劉徹冷笑,“她守著那堆黃老竹簡,就能守住江山?去,把朕書房裏的《公羊春秋》搬到明殿,朕要當著文武百官講經!”
    第二章 儒術火 黃老冰
    明殿的講經台搭起來了,劉徹讓王臧主講《春秋》,自己坐在龍椅上聽得頻頻點頭。台下竇太後的侄子竇嬰皺著眉,老臣田蚡卻不停撫掌——田蚡是劉徹生母王太後的弟弟,正巴不得借皇帝之勢打壓竇家。
    “孔子作《春秋》,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王臧講得慷慨激昂,突然帷幔裏“啪”地響了一聲,竇太後的貼身侍女端著茶出來,故意撞翻了講經台。
    “哎呀,王大人沒事吧?”侍女假惺惺地扶他,袖口露出竇家的虎頭紋。王臧氣得發抖,劉徹猛地站起來:“成何體統!拖下去杖責二十!”
    “陛下且慢。”竇嬰出列,“太後聽說陛下講經,特讓老臣送來先帝親抄的《道德經》,望陛下‘清靜無為,與民休息’。”
    一卷泛黃的竹簡被呈上,劉徹翻開,第一頁就寫著“治大國若烹小鮮”。他想起竇太後常說的“不要折騰”,突然把竹簡摔在地上:“先帝時吳楚七國之亂,若不是先帝‘折騰’著平叛,哪有今日的安寧?!”
    殿內死寂。竇嬰的臉由紅轉青,田蚡卻偷偷勾了勾嘴角。劉徹知道自己話說重了,可他憋了太久——從冊立為太子起,竇太後就像座大山壓在他頭頂,如今他做了皇帝,還要看她臉色!
    當晚,長樂宮就傳來消息:竇太後下令逮捕王臧,罪名是“蠱惑君心,非議黃老”。劉徹連夜趕去求情,卻被擋在宮門外。竇太後的聲音隔著門縫傳來:“徹兒,你要是再護著這些儒生,哀家就廢了你!”
    劉徹靠在冰冷的宮牆上,聽著宮內傳來王臧的慘叫。他想起王臧教他“君為臣綱”時的激昂,想起自己在龍椅上發號施令的威風,原來都是假的。隻要竇太後一句話,他這個皇帝連保護臣子的權力都沒有。
    第三章 長樂劍 未央棋
    建元二年的春天,劉徹在未央宮射獵,一箭射中石鹿,卻歎著氣對蘇文說:“朕這箭,能射鹿,卻射不掉長樂宮的簾子。”
    蘇文湊近低語:“陛下,田蚡大人說,竇太後的親信、禦史大夫趙綰,最近在查……”他突然住口,指了指遠處——竇太後的侄女竇娥正帶著宮女走來,手裏捧著盒蜜餞。
    “陛下嚐嚐,這是姑祖母親手做的。”竇娥笑得甜美,眼神卻像針一樣紮人。劉徹接過蜜餞,指尖觸到盒底的冰涼——裏麵藏著把小銀刀,刀柄刻著竇家的族徽。
    “哦?祖母還有這手藝?”劉徹把玩著銀刀,突然割破手指,血滴在蜜餞上。竇娥臉色煞白,劉徹卻笑了:“瞧朕,笨手笨腳的。蘇文,把這盒蜜餞送到長樂宮,就說陛下謝太後賞賜。”
    銀刀被悄悄送回竇家,當晚就傳來趙綰“畏罪自殺”的消息。劉徹看著奏報,把茶盞摔得粉碎:“她這是在警告朕!”
    田蚡趁機入宮:“陛下,竇家勢大,不如先忍忍,等您羽翼豐滿……”
    “忍?”劉徹抓起案上的棋盤,棋子撒了一地,“朕忍了十六年!從太子到皇帝,哪一步不是她安排?現在她連朕用誰做禦史大夫都要管!”
    他看著滿地的棋子,突然靈光一閃:“田蚡,你去辦件事。把那些被貶的竇家舊部都找出來,給他們點甜頭,讓他們去告竇嬰貪贓枉法。”
    田蚡愣住:“陛下,竇嬰是您表叔,又是竇家的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是要讓他做靶子!”劉徹眼中閃過一絲狠厲,“竇太後不是最護短嗎?那就讓她看看,她護著的人是怎麽貪贓枉法的。”
    一場圍繞著棋子的暗戰,在未央宮和長樂宮之間悄然展開。劉徹知道,他這步棋很險,但他別無選擇。要想親政,就必須先拔掉竇太後的爪牙。
    第四章 建元新政 太後殺招
    建元三年,劉徹頂著竇太後的壓力,頒布了“算緡令”,向商人征稅。這觸動了竇家的利益——竇氏子弟多與商人勾結。竇太後在長樂宮召見劉徹,案上擺著兩卷竹簡:一卷是《商君書》,另一卷是《史記·貨殖列傳》。
    “徹兒,”竇太後撫摸著竹簡,“商鞅變法,秦國富強了,可商鞅自己呢?車裂而死。商人逐利,是國家的蛀蟲,可你偏偏要向他們征稅,這不是與民爭利嗎?”
    劉徹梗著脖子:“漢初輕徭薄賦,商人卻囤貨居奇,物價飛漲!不征稅,哪來的錢養兵?哪來的錢治水?”
    “養兵?治水?”竇太後突然提高聲音,“你是不是又聽了那些儒生的話,想學秦始皇搞大工程?哀家告訴你,不行!”
    兩人爭執不下,竇太後突然捂住心口,侍女們驚呼著扶她躺下。太醫診斷為“急火攻心”,需要靜養。劉徹守在床邊,看著祖母蒼白的臉,心裏第一次有些動搖——她畢竟是他的親祖母。
    可沒過多久,他就發現自己被騙了。竇太後“病重”期間,暗中指使竇嬰彈劾田蚡,又讓禦史搜集劉徹“重用酷吏、苛待百姓”的證據。長安城裏流言四起,說皇帝年少輕狂,不如太後賢明。
    “陛下,再這樣下去,您的皇位不保啊!”田蚡跪在地上,額頭磕出血來。
    劉徹站在未央宮的高台上,望著長樂宮的方向。夕陽把兩座宮殿染成血色,像極了他和祖母之間那場無聲的戰爭。他想起王臧臨死前說的話:“陛下,要想做個好皇帝,就得先學會狠心。”
    “狠心嗎?”他喃喃自語,握緊了拳頭,“那就讓她看看,朕有多狠心。”
    第五章 金屋藏 暗箭發
    建元六年的夏天,竇太後真的病倒了。劉徹親自去長樂宮侍疾,端湯喂藥,表現得孝順無比。竇太後看著他,渾濁的眼睛裏閃過一絲複雜的光:“徹兒,你終於長大了……”
    劉徹低下頭,掩去眼中的情緒。他知道,這是最好的時機。他一邊在祖母床前盡孝,一邊讓田蚡聯絡各地郡守,搜集竇家子弟的罪證。
    七月初七,七夕節。劉徹在未央宮設宴,邀請竇太後前來。竇太後坐著軟轎來了,精神好了許多,還賞了劉徹一塊玉璧。席間,劉徹突然拿出一疊奏折:“祖母,這是各地送來的奏報,說竇家子弟在封地橫行霸道,魚肉百姓……”
    竇太後的臉色沉了下來:“徹兒,今天是七夕,說這些幹什麽?”
    “因為不能再等了!”劉徹猛地站起來,“祖母,竇家已經成了國家的蛀蟲!如果不整治,將來怎麽向列祖列宗交代?”
    竇太後氣得渾身發抖:“你……你這是要逼死哀家!”
    就在這時,殿外突然傳來喧嘩。衛尉帶著羽林衛衝了進來,手裏拿著一封密信:“陛下!抓到一個想混進宮的刺客,搜出了這個!”
    密信上是竇嬰的筆跡,寫著“今夜動手,廢帝另立”。劉徹接過信,遞給竇太後:“祖母您看,這就是您最疼愛的侄子!”
    竇太後看著信,眼前一黑,暈了過去。劉徹立刻下令:“快!傳太醫!封鎖長樂宮!”
    一場精心策劃的“宮變”,就這樣上演了。劉徹知道,那封密信是他讓人偽造的,但他需要一個理由,一個徹底扳倒竇家的理由。
    竇太後醒來後,看著圍在床邊的劉徹和田蚡,終於明白了。她看著這個自己一手帶大的孫子,眼神裏充滿了失望和悲哀:“徹兒,你贏了……”
    第六章 龍歸海 鳳還巢
    竇太後病逝於建元六年秋,臨終前下了最後一道懿旨:“罷黜竇氏子弟,不得再入仕途。” 劉徹跪在她的靈前,哭得撕心裂肺,沒人知道他是真傷心,還是在演最後一場戲。
    竇太後下葬那天,劉徹站在渭陵的高台上,看著靈柩被抬入地宮。蘇文遞上一杯酒:“陛下,這下您終於可以親政了。”
    劉徹接過酒,卻沒有喝,隻是望著長安的方向。那裏有未央宮的金鑾殿,有他夢寐以求的權力。可他心裏卻空落落的——那個從小管著他、罵著他、卻也護著他的祖母,再也不會坐在長樂宮的帷幔後麵了。
    “蘇文,”他突然問,“朕是不是很狠心?”
    蘇文嚇得跪下:“陛下聖明!太後泉下有知,也會為陛下高興的。”
    劉徹沒再說話,將酒灑在黃土上。風吹過,帶來遠處長安的鍾聲。他知道,從這一刻起,大漢的江山真正屬於他了。他可以推行新政,可以開疆拓土,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可他也失去了一些東西。那個在他登基時提醒他“不要折騰”的祖母,那個在他犯錯時嚴厲批評他的祖母,那個雖然與他爭權奪利、卻終究是他親人的祖母。
    回到長安後,劉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拆除了長樂宮的帷幔。他讓人把竇太後的遺物整理好,放進庫房,卻留下了那卷先帝親抄的《道德經》。
    夜深人靜時,他會翻開那卷竹簡,看著上麵熟悉的字跡,想起祖母曾經說過的話。他知道,祖母的時代結束了,屬於他的時代開始了。
    他是漢武帝劉徹,他要做千古一帝。但他也永遠不會忘記,在他親政的路上,曾經有過一場與祖母的龍爭虎鬥,那場鬥爭讓他得到了權力,也讓他失去了親情。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嘻哈史詩看古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