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重複再重複
字數:3048 加入書籤
國慶黃金周的這幾天,穗香樓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廣州城的繁華喧囂中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店內人頭攢動,食客們的歡聲笑語交織成一曲熱鬧非凡的樂章。而與之僅一牆之隔的後廚,卻仿若一片熾熱的戰場,煙火升騰,爐灶上的火苗歡快地跳躍著,映照出廚師們忙碌到極致的身影。我呢,整個人就如同被上了發條的機器一般,全身心毫無保留地沉浸在這高強度的炒菜任務之中,一刻都不敢停歇,仿佛隻要稍微慢上半拍,就會跟不上這緊張的節奏。
彼時的我,還隻是個初出茅廬的新手,尚未有機會涉足博大精深的粵菜領域。每日裏,我就像個不知疲倦的陀螺,在爐灶前埋頭苦幹,手頭的活兒如同被設定好程序一樣,全是圍繞著淮揚菜和川菜這兩大菜係不停地打轉。訂單如同冬日裏紛紛揚揚的雪花,一片接著一片,源源不斷地紛至遝來。頻繁且迅速,我不斷地在兩種風格迥異、特色鮮明的菜係之間切換角色,剛剛還全神貫注地精心烹製淮揚菜那精致得仿若藝術品的刀工菜,纖細如發的文思豆腐在我的刀下逐漸成型,轉瞬間,又得投身於川菜那熱辣奔放、香氣四溢的,與辣椒、花椒等火辣的調料“共舞”。
剛開始的時候,手忙腳亂簡直成了我的工作“標配”。做淮揚菜時,不是在調味的環節差了那麽些許火候,讓原本該鮮香醇厚的湯汁略顯寡淡,就是在食材的處理上稍欠精準,使得菜品失去了幾分原本應有的精致韻味;而做川菜呢,更是狀況百出,常常在辣度的把握上謬之千裏,要麽是低估了客人對辣的熱愛,做出的菜讓嗜辣的行家覺得不過癮,隻能搖頭歎息,要麽就是高估了客人的承受力,辣得客人額頭直冒汗,眼眶泛紅,手忙腳亂地四處找水,臉上滿是無奈與驚愕。
但我骨子裏天生就有一股不服輸的倔強勁兒,這些失誤在我眼中並沒有成為阻礙我前進的巨石,反而像是隱藏著寶藏的線索,成為我成長路上珍貴的墊腳石。每一次出問題,我都宛如一個執著的尋寶者,瞪大了眼睛,仔細剖析錯誤的根源究竟藏在何處,再一點點如同雕琢美玉般,琢磨改進的方法。幸運的是,我遇上了一位如同明燈般的主廚,他不僅廚藝精湛,更是一位極具耐心的良師。他從不因我的頻繁失誤而疾言厲色,大發雷霆,總是在我焦頭爛額、滿心懊惱之際,帶著溫和的笑容,細致入微地指出問題所在,還會親自上手,手把手地傳授我應對之策。
就拿那次淮揚菜的文思豆腐來說吧,我一心想著加快速度,多趕出幾份訂單,結果切豆腐時手一抖,好幾下都沒切穩,原本該如發絲般纖細均勻、根根分明的豆腐絲變得粗細不均,像雜亂無章的毛線團,下鍋後更是不成樣子,完全失去了文思豆腐那該有的細膩美感。主廚看到後,沒有絲毫的責備,而是不緊不慢地親自拿起刀,站在我身旁,緩慢而又沉穩地示範起來。他一邊切,一邊用沉穩且富有磁性的聲音講解著力度該如何把控,節奏該怎樣掌握,眼神中透露出的專注與專業讓我茅塞頓開,仿佛一下子撥開了眼前的迷霧,看清了前進的方向。還有一回做川菜的麻婆豆腐,我誤判了客人對辣度的承受力,想著客人來自四川,應該很能吃辣,便一股腦地放了過量的辣椒,結果菜一端上桌,客人吃了一滴就直皺眉,臉上滿是痛苦的表情。主廚得知後,並沒有立刻批評我,而是和我一起坐下來複盤整個過程,他耐心地教導我如何根據客人的地域、年齡、性別甚至衣著打扮等特征去預估合適的辣度,這一番深入淺出的講解讓我收獲頗豐,猶如在黑暗中找到了照亮前路的火把。
在這樣一次次如同烈火淬煉般的曆練與磨礪中,短短十天時間,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了一場脫胎換骨的蛻變。淮揚菜的選料講究、刀工精細、火候精準,川菜的調味豐富、配色鮮豔、造型獨特,我都掌握得越發嫻熟精準,如同一位技藝高超的劍客,對自己手中的劍了如指掌。曾經那些讓我頭疼不已、輾轉難眠的難題,如今都能迎刃而解,我烹製的菜品無論是外觀的精美絕倫,還是口感的醇厚豐富,都得到了質的飛躍。食客們品嚐過後,那滿意的笑容、不住的誇讚,都如同溫暖的春風,吹拂著我的心田。這忙碌又充實的十一假期,無疑見證了我在廚藝道路上如同火箭般的飛速成長,也讓我對未來的廚師生涯充滿了信心與期待,仿佛看到了一條灑滿陽光、鮮花盛開的康莊大道在我腳下徐徐展開。
而我,憑借著沒日沒夜的鑽研與苦練,硬是在競爭激烈得如同戰場的穗香樓副灶崗位上穩穩地站住了腳跟。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我手持炒勺,站在爐灶前,看著鍋中食材在火焰的舔舐下逐漸散發出誘人的香氣,心中滿是成就感。那些幫廚和學徒們望向我的眼神裏,滿滿的都是羨慕與敬佩,仿佛我是他們心中遙不可及的榜樣。他們心裏跟明鏡似的,這副灶的位置可不是隨隨便便誰都能坐得住的,沒點真本事,在這兒根本待不過三天,早就會被要求嚴苛的主廚毫不留情地一腳踢回去,重新回到那隻能打打下手的位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要知道,穗香樓可是在廣州餐飲界聲名赫赫的大酒店之一,猶如一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眾多餐廳酒樓之中。往來的食客皆是口味刁鑽、見多識廣,他們穿梭於大江南北,品嚐過無數珍饈佳肴,嘴巴早就被養得無比挑剔。能在這兒的後廚謀得一席之地,已然不易,而要想在關鍵的副灶崗上嶄露頭角,更是難上加難。每天,廚房都要應對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訂單,既要滿足本地老饕對傳統粵菜風味那近乎執著的追求,他們閉著眼睛都能品出菜品是否正宗,又要兼顧來自五湖四海遊客們多元得如同繁星般的口味偏好。從精細雅致、講究意境的淮揚菜,到熱辣豪爽、直擊味蕾的川菜,再到獨具特色、飽含風情的其他地方菜係,無一不考驗著廚師深厚紮實的技藝功底與靈活多變的應變能力。
我初來乍到之時,也沒少經曆挫折與磨難。一道看似簡單的淮揚名菜,就因為我對食材特性把握不準,比如那鮮嫩的魚肉,我不知道它下鍋幾秒能達到最佳口感,火候稍有偏差,就失了那原汁原味的鮮美,讓原本期待滿滿的食客大失所望;做川菜時,又常常在辣度的拿捏上栽跟頭,不是辣得客人直冒汗,就是讓嗜辣的行家覺得不過癮。但我從未想過放棄,一次次厚著臉皮向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請教,一回回利用休息時間反複練習,哪怕手指被劃破,哪怕累得腰酸背痛,我都沒有停下腳步,不斷總結失敗與成功的經驗,如同一個勤勞的農夫,精心耕耘著屬於自己的廚藝田地。
慢慢地,我摸透了不同食材的脾氣秉性,掌握了各類菜係的烹飪精髓。如今,麵對複雜多樣的,我已然胸有成竹,能夠迅速而精準地調配食材、掌控火候,讓每一道出鍋的菜品都色香味俱佳,既符合菜品本身的風格特質,又能滿足客人的個性化需求。也正因如此,我才贏得了幫廚和學徒們的尊重,在穗香樓的副灶崗位上,一步一個腳印地踏實前行,向著更高的廚藝巔峰邁進,仿佛一位堅定的登山者,懷揣著夢想,向著山頂奮勇攀登。
喜歡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