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餐桌尋寶

字數:3183   加入書籤

A+A-


    第 153章 餐桌尋寶
    此刻,我身處的這家悅海臻品酒店,雖掛著粵菜館的招牌,但大酒店嘛,總得有點海納百川的氣度。雖說主打粵菜,但來自其他菜係的廚師也零星散落其間,隻是數量確實不多。它沒有廣州穗香樓那般規模宏大,但在珠海這方土地上,也稱得上是有頭有臉的餐飲場所了,每日同樣迎接著來自五湖四海的食客。正因如此,酒店管理層也深知不能僅靠粵菜單打獨鬥,淮揚菜的精致、川菜的熱辣、魯菜的醇厚,這些風味也得有對應的師傅操刀,才能滿足不同顧客的味蕾。
    其實,穗香樓那邊又何嚐不是如此呢?也是粵菜領銜,各路菜係師傅齊聚一堂。想想當初剛邁進穗香樓學藝,本以為能大展拳腳,開啟一場廚藝的奇幻之旅,誰知道剛起了個頭,就碰上些意想不到的狀況,鬧得我最後隻能灰溜溜地離開。現在回頭想想,要是當時能穩穩紮根在那兒,憑借穗香樓豐富的資源,學藝之路想必會順遂許多,各種手藝說不定能學得更快更精。但人生沒有如果,時光無法倒流,如今我已經站在了珠海這片土地上,過去的就隻能讓它過去。
    經過這一天在珠海的摸索,我也漸漸摸清了這邊餐飲的門道。廣州作為省會,經濟發達,消費能力強勁,自然能撐起一片更為多元、豐富的餐飲星空,各種菜係百花齊放,廚師人才濟濟一堂。相較而言,珠海的消費市場稍顯薄弱,這也使得外來菜係的廚師數量相對較少,粵菜理所當然地占據了主導地位。
    雖說心裏頭對其他菜係的手藝也滿是好奇,恨不得一股腦兒全學了,但我心裏明白,古人說得好,貪多嚼不爛。當下我的首要任務,是集中精力學好粵菜,把這嶺南美食的精髓吃透,先在這粵廚之路上站穩腳跟,日後若有機會,再去涉獵其他菜係,拓寬自己的廚藝版圖。
    曾經的我,就像一把出鞘的利刃,鋒芒盡顯,腦子裏一旦冒出什麽想法,二話不說,擼起袖子就開幹,渾身散發著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衝勁,做事全憑一股熱血。然而,現實卻給了我重重一擊,在一次次碰壁、受挫之後,我慢慢懂得了收斂。如今的我,就像換了一個人,學會了把自己的銳氣藏起來,做事之前總會多斟酌幾分,深知有些場合不能再一味地往前衝,槍打出頭鳥的道理已然刻在了心底。
    就拿當下來說,憑我現有的手藝去應對學徒階段的那些基礎活兒,那簡直是綽綽有餘。但我心裏清楚,職場如戰場,要是讓別人察覺到我可能對他們的位置構成威脅,必然會招來各種防備,甚至是排擠。所以,平日裏幹活,我絕不搶風頭,速度上故意不做到最快,成品質量看上去也就是中規中矩的水平,不讓人覺得我有過度表現之嫌。遇到一些活兒,即便我心裏門兒清師傅接下來要做什麽,我也佯裝不知,靜靜等著師傅開口招呼,才不緊不慢地動手。
    尤其是師傅們調配那些關鍵的味汁時,那可是店裏的“不傳之秘”,我會格外小心。眼瞅著師傅要開始調汁了,我便裝作若無其事地轉身去忙別的雜事,可眼睛的餘光卻始終沒離開過操作台。趁著師傅轉身拿工具、或是和旁人交談的間隙,我會不動聲色地瞟一眼,默默記住一兩種關鍵調料,再結合平日裏幹活的經驗,大致估算一下用量。要是一時拿捏不準,我就借著幫忙打掃衛生的由頭,湊近調料盒,仔細瞅瞅還剩下多少,心裏默算一番,推斷出這次大概用了多少量。每次獲取到一點碎片化的信息,我就趕緊掏出手機,用隻有自己能看懂的符號、縮寫,迅速記錄下來,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等到一天的工作結束,同事們都呼朋喚友出去玩樂放鬆了,我卻獨自回到住處,打開筆記本,憑借著這些零散的記錄,一點一點拚湊、還原出師傅們的配方。
    在店裏,我幹活的態度那可是有目共睹,始終勤勤懇懇,沒有一絲懈怠。每天上班,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師傅們的灶台擦拭得一塵不染,各類炊具擺放得整整齊齊,絕不讓上一班殘留的油汙、雜亂影響到新一天的工作。師傅們忙碌間隙,想要喝口茶歇一歇,我總是眼疾手快,不等他們開口,就及時把茶杯續滿熱水。閑暇時候,我也會主動找話題,跟同事們嘮嘮家常,分享一些生活中的趣事,試圖一點點融入他們的圈子,讓他們從心底接納我,這樣我學藝的路或許才能走得更順暢一些。
    在酒店後廚這片煙火戰場上,中午用餐高峰一過,就像一場激戰暫時落幕,硝煙漸散,同事們都跟疲憊打了個盹兒,抓緊時間養精蓄銳,準備迎接下一場“戰鬥”。而我呢,卻像個倔強的小戰士,每到這個時候,總是牢牢地“釘”在崗位上,雷打不動。
    你可別小瞧這看似平靜的空閑時段,廚房這地兒,就像個愛搞“惡作劇”的調皮孩子,隨時可能給你來個“驚喜”。有時候,客人酒足飯飽,興致一上頭,嚷著要加菜,這可不得了,刹那間,切配師傅就像一陣旋風衝向食材區,精準“捕獲”所需食材,爐灶師傅也不含糊,手忙腳亂地調整火候,準備迎接新一輪烹飪大作戰,原本剛喘口氣的後廚瞬間又熱鬧得像炸開了鍋。又或者毫無征兆地,突然來了一桌新客人,前台的信息像加急電報一樣飛速傳到後廚,緊接著,備菜的吆喝聲、刀具和案板的“哐哐”碰撞聲,交織成一曲忙碌的交響曲,整個點餐、備菜流程風風火火地啟動起來。所以啊,我可不是能一直離崗去幫忙的,隻有瞅準了暫時沒這些突發狀況,空閑時間穩當了,才像隻機靈的小耗子,麻溜地跑去包廂幫服務員收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心裏明白,廚房和包廂服務,就像兩個親密無間的小夥伴,雖分工不同,但緊密相連,每個崗位順順當當,顧客的用餐體驗才能美美滿滿。我趁著這碎片化的空閑去幫忙收桌,既能給服務員搭把手,又能給自己找點“小寶藏”,為我的廚藝升級之路添磚加瓦。
    收桌的時候,我那眼睛就像個精準的掃描儀,仔細留意餐桌上的一舉一動。就說蒸魚吧,師傅蒸出來的魚,那賣相簡直絕了!白得像剛從童話裏的冰雪世界撈出來的,魚身完好無損,光滑得就像一件精心雕琢的藝術品。這背後啊,可是師傅對火候和時間拿捏得恰到好處,就像武林高手對內力的收發自如,既不會因為火大把魚烤成“黑包公”,肉質變得又柴又硬,也不會因為火小讓魚還帶著“生澀勁兒”。等顧客吃完,瞧那餐盤,魚肉幾乎被消滅得幹幹淨淨,隻剩下幾根孤零零的魚骨,就知道這魚肉的老嫩程度,簡直被師傅拿捏得死死的。用筷子輕輕一夾,蒜瓣兒似的魚肉就乖乖滑落,入口鮮嫩多汁,仿佛在舌尖上跳起了歡快的舞蹈,任誰嚐了都得陶醉其中,欲罷不能。我還特意觀察魚身上蔥薑蒜這些配料,那用量簡直神了,不多不少,剛好把魚的腥味趕得無影無蹤,又把鮮味襯得更加濃鬱,就像給魚量身定製的魔法調料。就這蒸魚的手藝,我光看著就知道師傅是深藏不露的高手。
    跟服務員一聊,好家夥,顧客對師傅蒸的魚那是讚不絕口,什麽“鮮得眉毛都要掉下來啦”,這樣的評價不絕於耳。還有人對這魚癡迷得不行,隔三岔五就專門跑來吃,可見這魚在食客心裏的地位有多高。
    喜歡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