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5章 公平的尺度

字數:3658   加入書籤

A+A-


    紀委大樓的夜景在窗玻璃上鋪開,周誌高捏著份剛擬好的反腐規劃,筆尖懸在“長效機製”四個字上方遲遲未落。
    老鄭端來的濃茶已經涼透,杯底的茶葉沉得像塊鉛。
    手機在桌麵上震動,是洛汐發來的視頻,小姑娘舉著滿分試卷笑:“爸爸,老師說努力就有回報!”
    “努力就有回報。”周誌高對著空蕩的辦公室喃喃自語,指尖劃過桌麵上的案件卷宗,孔家賬冊裏的“紅顏錄”、張赤翔的媚日言論、尤賽軍的排汙數據、黃勝球的扶貧款清單,這些紙頁邊緣的褶皺裏,藏著多少被辜負的努力?
    技術科的小王抱著平板電腦進來,屏幕上是網友對“絕對公平”的熱議。
    某條高讚評論說:“憑什麽網紅跳支舞賺幾十萬,科學家一輩子買不起房?”
    下麵跟著萬條附和,有人貼出環衛工淩晨掃街的照片,配文“這世界本就不公平”。
    “周部長,您看這個。”小王點開段街采視頻,外賣小哥對著鏡頭苦笑:“我每天跑十五小時,不如老板躺賺房租。”
    “但要說取消房租,我又怕哪天自己也想當房東,人不都這樣嗎?”
    周誌高想起方雲德老人的搪瓷缸,想起王桂英磨破的手套,突然抓起車鑰匙:“去趟夜市。”
    深秋的夜市蒸騰著煙火氣,烤紅薯的焦香混著炒栗子的甜暖。
    周誌高站在炸串攤前,看攤主給穿校服的學生多撒了把孜然:“這孩子每天幫我收攤,算我的小徒弟。”
    旁邊賣襪子的大姐笑著插話:“他上次還幫我看攤呢,現在的孩子懂事。”
    穿校服的男孩捧著炸串跑過來,胸前的“進步之星”徽章閃著光:“叔叔,我攢夠錢了,明天就能給奶奶買血糖儀。”
    他指著不遠處的輔導站,“我白天上課,晚上來幫忙,老師說努力就能考重點高中。”
    周誌高的目光落在輔導站的廣告牌上:“憑成績減免學費”。
    玻璃門內,幾個留守兒童正借著燈光寫作業,牆上貼滿“奮鬥改變命運”的標語。
    這場景突然讓他想起黃勝球的話:“扶貧就是養懶人”,此刻想來比地溝油還令人作嘔。
    回到辦公室時,老鄭正對著《公務員薪酬改革方案》發愁。
    “有人說基層公務員待遇低,容易滋生腐敗;有人說高薪養廉是笑話,該用重典。”他指著某條建議,“甚至有人說要取消職級差異,大家拿一樣的工資。”
    “那誰去守邊疆?誰去啃硬骨頭?”周誌高翻開案頭的《史記》,指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批注,“兩千年前就有人懂的道理,現在反而糊塗了。當年孔家老太爺覺得生下來就該作威作福,結果呢?”
    手機突然震動,是最高檢的通報:史中禾死刑執行,黃勝球判無期,張赤翔案牽連出的境外勢力被引渡,賽遊公司的服務器殘骸在展覽館成了“網絡安全警示展”的鎮館之寶。
    最刺眼的是組數據:三個月來,主動退贓的官員突破萬人,基層舉報量下降60。
    “您看,這就是威懾的效果。”老鄭的聲音裏帶著暖意,“不是說沒人想貪了,是知道貪了劃不來,就像夜市攤主不會缺斤少兩,不是沒私心,是怕砸了招牌。”
    周誌高望著窗外的萬家燈火,某扇亮著的窗裏,或許有挑燈夜讀的學生。
    某輛晚歸的車裏,或許有剛收工的工人。
    某間辦公室的燈光下,或許有加班寫報告的公務員。
    這些平凡的努力,不該被特權碾碎,也不該被“絕對公平”的幻想否定。
    第二天的常委會上,有人提出“給科研人員加薪”的議案,立刻有人反對:“那農民怎麽辦?”
    周誌高突然想起夜市攤主的話,敲了敲桌子:“我們要的不是所有人拿一樣的錢,是讓炸串攤的孜然不會被特權搶走,讓學生的獎學金不會被蛀蟲挪用,讓科學家的專利不會被資本竊取,這叫規則公平。”
    他舉起方雲德的軍功章複印件:“這位老英雄放棄廳長職位回家種地,不是因為種地賺得多,是因為他相信‘奉獻有價’。”
    “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讓這份‘價’能被看見,被尊重——不是用口號,是用製度。”
    網絡上的討論漸漸理性。努力該有回報的話題蓋過了絕對公平。
    有網友曬出爺爺的獎狀:“1958年勞動模範,獎勵的搪瓷缸現在還能用”。
    有程序員發代碼截圖:“加班寫的程序上線了,用戶說好用,這就夠了”。
    甚至有前貪官家屬留言:“我爸說要是當初知道努力工作能被看見,就不會走歪路”。
    周誌高去養老院看望方雲德時,老人正給孩子們講軍功章的故事。
    “這枚解放勳章,是全班戰友用命換來的。”他指著照片裏的年輕士兵,“他們不是為了當官發財,是想讓你們能安心讀書。”
    角落裏的王桂英突然說:“我孫子考上公務員了,在扶貧辦。他說要像周部長一樣,把被克扣的補助全追回來。”
    老太太的皺紋裏綻開笑意,“這就叫代代相傳,對不?”
    離開時,周誌高在養老院的留言簿上寫下:“公平不是均貧富,是讓炸串攤的孜然香過特權的銅臭,讓軍功章的光芒蓋過貪腐的珠光。”
    放下筆的瞬間,他想起剛當鎮長時,老書記說的那句話:“當官就像掌秤,秤砣歪了會失衡,秤杆直了,人心就穩了。”
    技術科發來最新數據,全國“群眾滿意度”調查顯示,“公平感”指標同比上升23。小王興奮地喊:“周部長,網友說現在敢努力了,不怕被搶功勞!”
    他指著條評論:“我要給女兒取名‘周盼’,盼望這世界越來越好。”
    周誌高望著屏幕上跳動的數據流,突然覺得那些熬夜審批的文件、驚心動魄的審訊、輾轉難眠的夜晚,都化作了夜市攤前溫暖的燈火。
    他知道,絕對的公平永遠是烏托邦,但隻要規則的天平不向特權傾斜,隻要每個努力的人都能被溫柔以待,就有人願意相信“奮鬥有用”,願意守護這片土地的煙火氣。
    夕陽透過紀委大樓的玻璃窗,在卷宗上投下金色的光斑。
    周誌高拿起筆,在“長效機製”下麵補了句話:“讓努力者有奔頭,讓守規矩者不吃虧。”
    墨跡幹透時,窗外的鴿子突然起飛,在藍天上劃出自由的弧線,像在為每個認真生活的人,鋪就通往明天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