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3章 公仆當好好對待衣食父母

字數:3982   加入書籤

A+A-


    青溪縣的雨下得纏綿,周誌高站在縣紀委的走廊裏,聽著審訊室傳來的爭吵聲。
    張茂才的咆哮像被捏住喉嚨的野獸,田世華的辯解帶著哭腔,兩種聲音撞在牆上,碎成滿地的尖銳。
    “周部長,這是張茂才別墅的搜查記錄。”年輕的紀委幹事抱著紙箱進來,牛皮紙檔案袋上的封條還帶著濕痕。
    最上麵的照片裏,酒櫃上的茅台碼得像城牆,其中幾瓶的生產日期,恰好在農業補貼發放之後。
    周誌高拿起瓶身細看,標簽上的經銷商印章模糊不清。
    他想起老李說的,去年秋收時,張茂才帶著這些酒去省城“匯報工作”,回來就批了三個“重點扶持項目”,全落在他小舅子的公司名下。
    “田世華招了多少?”他往審訊室的方向瞥了眼,門縫裏透出的燈光忽明忽暗,像在演一出荒誕的戲。
    “大部分都招了,但關鍵數字還在兜圈子。”幹事的手指在筆錄本上點了點,“他說張茂才的海外賬戶,是用一個已故老人的身份證開的,具體是誰,他不肯說。”
    走廊盡頭的窗戶沒關嚴,雨絲斜斜地飄進來,打濕了牆上的“廉潔奉公”標語。
    周誌高想起雲嶺縣的馬國梁,那人的宿舍裏隻有個鐵皮櫃,裝著換洗衣物和幾本農業技術書,卻比任何豪宅都讓人踏實。
    “把青溪縣所有已故人員的戶籍檔案調出來。”周誌高的聲音裏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特別是近三年去世的,逐個核對身份信息。”
    他頓了頓,補充道,“讓技術科恢複田世華電腦裏的刪除文件,我懷疑有備份。”
    審訊室裏的爭吵突然停了。
    張茂才的聲音降了八度,帶著種詭異的平靜:“田世華,你以為把我供出來就能沒事?我倒了,你覺得周誌高能放過你?”
    田世華的抽泣聲透過門板傳出來,像隻受傷的貓:“我……我有錄音,你說過要保我的……”
    “錄音?”張茂才突然笑了,笑聲裏帶著種看透世事的嘲諷,“你以為那種東西能當證據?去年王家村的李老頭,不也錄了音嗎?最後還不是被說成‘誣告’。”
    周誌高的指尖猛地攥緊,指甲陷進掌心。
    他想起那份匿名信裏的附言:“李老頭因為舉報被斷電半個月,冰箱裏的藥全壞了。”
    當時隻當是小題大做,現在看來,張茂才的手段遠比想象中陰狠。
    “周部長,找到那個賬戶的關聯人了。”幹事拿著平板電腦跑進來,屏幕上的戶籍照片有些泛黃,“是張茂才的嶽父,三年前去世的,生前是個普通農民,根本沒出過國。”
    周誌高的目光落在“農民”兩個字上。老人的住址是青溪縣最偏遠的石頭村,去年危房改造時,本該領到五萬補貼,卻隻拿到兩萬。
    信訪記錄裏寫著“老人自願放棄”,簽字筆跡卻和張茂才的如出一轍。
    “讓石頭村的村支書來一趟。”他往審訊室走,皮鞋踩在積水裏發出沉悶的響,“我倒要聽聽,這位‘自願放棄’補貼的老人,是怎麽把錢存到瑞士銀行的。”
    村支書是個跛腳的老漢,拄著根棗木拐杖,鞋麵上沾著泥。
    他一進紀委就哭了,說張茂才的嶽父臨終前拉著他的手,說“那筆補貼被女婿拿走了,我死不瞑目”。
    “老人還說,張茂才給他換的‘進口藥’,其實是過期的維生素。”老漢的拐杖在地板上戳出小坑,“去世前三天,他還在果園裏摘獼猴桃,說要湊錢去告張茂才。”
    審訊室的門被推開時,張茂才正用袖口擦眼鏡。
    看見跛腳老漢,他的手突然僵住,鏡片後的眼睛像被強光刺到的貓。
    “王……王支書,你怎麽來了?”
    “我替張大爺來問你。”老漢的拐杖直指張茂才的胸口,“那五萬塊錢,你花在哪了?他的救命錢,你也敢貪!”
    張茂才的臉瞬間漲成豬肝色,突然往桌上一撲,想搶田世華的筆錄本。
    紀委同誌按住他時,他的皮帶扣掉了下來,露出裏麵的夾層,掉出張銀行卡,卡號和瑞士銀行的賬戶完全吻合。
    “這是你嶽父的卡?”周誌高撿起銀行卡,磁條上還沾著些纖維,像是從老人的舊衣服裏掏出來的,“還是說,連他的喪葬費,你也沒放過?”
    走廊裏的雨還在下,敲打玻璃窗的聲音像在倒計時。
    田世華突然想起什麽,顫抖著說:“張茂才的小舅子,上周運了一車獼猴桃去港口,說是‘出口樣品’,其實箱子裏藏的是現金。”
    技術科的同誌很快傳來消息,那車獼猴桃在海關被攔下,三十六箱現金合計兩千三百萬,全是連號的新鈔。
    “每箱果子底下都墊著農業補貼的發放名單。”電話裏的聲音帶著憤怒,“他們是按名單上的金額,一筆筆湊出來的。”
    張茂才癱坐在椅子上,突然像個孩子似的哭起來。
    他說自己剛當縣委書記時,也想過為青溪縣幹實事,可第一次收到開發商的紅包時,那厚厚的手感讓他著了魔。
    “後來就像吸毒,越陷越深。”他望著窗外的雨幕,“我總以為做得天衣無縫,沒想到……”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周誌高往門口走,跛腳老漢的拐杖在身後發出篤篤的響,像在為這場遲來的審判敲鍾,“你修的路會塌,蓋的橋會斷,但老百姓心裏的秤,永遠不會歪。”
    離開青溪縣時,雨終於停了。
    周誌高的車駛過新修的河堤,裂縫裏的塑料布被風吹得嘩嘩響。老李在果園裏揮手,手裏舉著個完好的獼猴桃,喊著“周部長,明年你來嚐新果”。
    趙立東翻開新的幹部考察名單,馬國梁的名字被紅筆圈在最前麵。
    “雲嶺縣的群眾滿意度是全省最高的。”他往周誌高手裏遞了份報告,“他們的鄉村公路,去年汛期頂住了百年一遇的洪水。”
    周誌高望著車窗外掠過的獼猴桃林,那些曾經被張茂才視為政績的果樹,此刻在陽光下泛著健康的綠。
    他知道,青溪縣的清理還需要時間,那些被挪用的款項要追回,被傷害的民心要撫平,但隻要有馬國梁這樣的同誌在,就總有撥亂反正的一天。
    手機在口袋裏震動,是劉曉雅發來的照片:周洛汐在燈下寫作業,樂樂趴在旁邊畫畫,紙上的太陽笑得露出牙齒。
    “孩子們說,等你回來吃獼猴桃。”消息後麵跟著個笑臉。
    周誌高的指尖在屏幕上輕輕劃過,突然覺得眼眶發熱,車過隧道時,光線驟暗又驟明,像極了人生的起伏。
    但隻要心裏的那盞燈不滅,再長的夜路,也終會走到天亮。
    前方的路還很長,青溪縣的獼猴桃還要等明年才能豐收。
    但周誌高知道,隻要守住那份為民的初心,像看護果樹一樣看護著每一分民心,總有一天,這裏的果子會甜得像蜜,這裏的人心會暖如春。
    人民公仆若能服務好人民,服務好他們的衣食父母,龍國必然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