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抨擊太後
字數:4540 加入書籤
章德殿外,王允和老臣們齊聚。
以前他們要一起見天子,真是烏泱泱的幾十上百人,能將整個殿門圍的水泄不通。
今日到場的少了近乎一半。
老臣們想要見天子,無非就是求天子能說句話。
王允則是因為上次提到的劉協而來。
到了門口,王允得知一個天塌的消息。
劉辯非但沒有將劉協送走就藩,反而將其詔在了身邊侍候。
這不是開玩笑嗎?
王允知道天子仁德,可如此做,除了能博一個兄弟情深的美名外,後患無窮。
典韋像門神一樣擋在外麵,任何人都不得進入。
王允那叫一個氣,唾沫星子噴到他的臉上,指著他鼻子道:
“武夫,你看清楚老夫是何人?”
典韋眉頭都不帶眨的,冷哼道:“天子養病,不見任何人。”
“豈有此理,你收了誰的好處。”王允麵色鐵青。
心裏的不安感越發強烈,甚至超過了那年天子提著劍說要去屠人。
太後連羽林虎賁都滲透了?
王允心裏拔涼拔涼的,太後果然是忘不了臨朝專政的刺激,還想要重來一遭。
早朝大票老臣下獄,太後以自己的小朝廷全麵接管大朝廷。
天子的病怕是一輩子都好不了了。
得把人救出來。
王允麵色由鐵青轉為煞白,直到旁邊有人使勁的搖晃他才將他搖醒。
一名老臣哭紅了雙眼,道:“太師,不要管這武夫了,衝進去,一定要見到天子。”
王允連連搖頭,整個人出奇的冷靜。
“回去,都隨老夫回去。”
他反應過來,就算找到天子又能如何?
天子多善良的一個人,以他孝順的品格,容易壞事。
而且天子還注重兄弟情,估計提一萬遍,他也不願意拿劉協如何。
既然如此,就隻剩下一條路。
回去想辦法,聯絡忠心天子之士,將太後拖住。
拖到征西大軍回來,就有法子了。
呂布是他的幹女婿,可發揮大作用。
天子不願意做的事,他王允來做,一命換一命。
想清楚了,王允也不管士人們是什麽表情,頭也不回的匆匆離開。
……
又是一日早朝。
尚書令荀彧沒來。
三公中,太尉楊彪昨夜受寒,今日亦告病。
皇甫嵩倒是一如從前,雖然一把年紀了,但總是來的最早。
今日三三兩兩的交談聲少了許多。
隨著小黃門的宣告,百官進宮,依舊是太後臨朝。
不同的是,今日士人的反擊開始了。
平日在朝中沒什麽存在感的黃奎率先出列,手持笏板,聲若洪鍾:
“啟稟太後,臣太官令黃奎有本要奏!”
黃奎雖很少露麵,但其家族卻不敢忽視。
文臣大部分操勞一生,難混一個關內侯。
十五級以上的爵位都是天子寵幸了。
黃奎身為黃琬長子,等到黃琬咽氣,守孝三年,便可繼承列侯爵位。
何太後給小侯爺麵子,“何事要奏?”
黃奎清了清嗓子,朗聲道:“臣要奏昨日所下獄之士,皆乃忠直之臣,一心為國,卻遭此無妄之災。太後此舉,實乃寒了天下士人之心,尚書道任官惟賢才,左右惟其人,太後此舉卻背道而馳!若不加改正,天子所塑造的清明朝堂,將付之東流。”
話音剛落,申屠家的人出列,義正言辭道:
“臣附議!太後親信之人,疏於朝政,我等老臣輔佐天子治理天下,如今民富兵強,天下無不為之稱讚,昔日管仲有言: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如今太後所為,民心盡失,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啊!”
一時間,朝堂之上士人們紛紛響應,引經據典,慷慨陳詞。
還有更為頭鐵的,當場抨擊道:
“天子親政已有兩年,今養病宮中,以太後暫時臨朝。太後應當延續昭寧之風,親賢臣、重士大夫、與民休息,光複我大漢疆域。太後若不加以收斂,則桓、靈二帝黨錮之禍再次重演!”
“……”
斷斷續續的,已經有十幾名大臣踏出。
更多的人已經做好準備,若太後不加收斂,他們會接著頂上來。
太後坐在簾後,臉色沒有半點變化。
她算是看出來了,為何皇帝很少去動老臣。
哪怕是袁家造反板上釘釘,一大堆老臣涉及其中,皇帝也沒揮屠刀。
大部分交筆錢就回去頤養天年。
更明白了為何先帝寧願重用宦官,搞黨錮之禍,和士人矛盾激化到完全對立。
先帝是個才華和抱負的人,一個外鄉的侯爺,天天過著種地的生活,因為竇太後的一道旨,就莫名其妙成了皇帝。
繼位後先帝的一切舉措都是為了自救,救大漢。
他整頓吏治,善待百姓,頗有成效。
但這點成效,根本不足以根除大漢的毒瘤。
黨錮之禍就此開啟,驅逐、囚禁士人,用十常侍牽製外戚,試圖集中皇權。
依舊不見成效,最後走上絕路,昏聵的斂財,是在為後人做打算。
至於劉辯,則采取的完全不同的另一條路。
朝廷內捧著老臣,八成文職交給士人把持。
前一秒士人在洛陽亂搞,逼的尚書令下獄,後一秒天子回來給所有人加官進爵,美其名曰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同時,以皇甫嵩、盧植、朱儁三位忠心且比公的名望之臣,把控關鍵位置。
盧植管天下糧草,朱儁把握著北邙數萬北軍,皇甫嵩節製天下兵馬。
三人本就是比公的車騎,百官無話可說。
再以賢臣占據一小撮位置,將尚書台這樣一個不上不下的辦事機構擺上台麵,便完成了權力的初步重組。
說句不好聽的,有皇甫嵩三人加尚書台在手,劉辯便可以穩坐釣魚台。
情況如若惡化到失控,劉辯甚至可以造自己的反。
基本盤確定了,便是取得民心、逐步將從尚書台走出的賢臣送往各地曆練,將來慢慢蠶食需要捧著的士人。
以上是對內。
對外重用草根武將,軍隊出現與朝廷截然不同的局麵。
非士族出身的武將占據八成,一口氣多出十多位侯爵。
以上雖穩固了朝廷,但隱患仍舊存在。
朝廷每年花那麽多俸祿,養了一群喜歡唱反調,喜歡仗著資曆聚在一起搞事的老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