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就這水平
字數:3945 加入書籤
終於,崇德殿近在咫尺,考生們呼吸急促,踏入殿中,立刻被大臣們的目光注視。
尤其是他們感覺到頭頂的那道目光,是那樣的熾熱灼烈,雖不敢抬頭直視,但在內心已經勾畫出一名英俊神武的天子模樣。
考生們分列,在座位左邊站立,隨後又是一拜。
劉辯沒著急讓他們免禮,打眼掃過去,下至十四五歲,上至四五十,什麽人都有,還真是參差不齊。
內心不由得歎口氣,更加不抱希望。
好在他提前囑咐過,通過張昭考校著的才子,席位都被分在東側,這邊質量應該會高些。
聽說三甲中有個叫董昭的,這可是曹魏的重臣,官至司徒,做到了如今盧植的級別,還被封為定侯。
此人應該會有所發揮。
劉辯嚴肅道:“朕紹祖宗重光,開辟鴻業。今拔爾諸生於草萊,升之玉堂,非徒觀文采而已。諸生執卷於此,即入朕之彀中,賢良者當為朕之股肱,明法者當為朕之耳目。”
才子們內心升起激動之情,果然如外界所料,能殿試出成績,今後就是天子門生,一飛衝天。
劉辯拔高音量,“朕承昊天垂象,開科取士。今特備恩賞,以待取之——”
他停頓了一下,兩排小黃門端著朱紅色托盤走出,每個托盤上,都放著寶貝。
“有金牌令箭一枚,以彰身份,有君子劍一柄,劍格鐫朕親令的如切如磋銘,禦廄大宛天馬一匹,紫檀博山冠一頂,
白玉文昌令一枚,得閱蘭台秘藏。朱漆鹿皮弁冠一頂,青驄馬一乘,
三席賜湘竹禦筆十二管,筆鬥刻刻朕親令鐵畫銀鉤徽,玄端錦袍一件,黃檀木鏤花進賢冠一頂。”
如切如磋出自詩經,寓意君子的修養就像加工骨器,切了之後還要再不斷地磨磋,學習和修養最重要的在於能夠堅持不懈,有始有終,要取得一定的成就,就需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優良的品德修養。
才子中不少人抬起頭,目光火熱的偷看著那群捧著寶貝的小黃門。
等天子說完,戲誌才順勢把話接過來,揚聲道:“考生入席位。”
才子們一言不發的進入席位落座,在全場的環視下正襟危坐,大氣都不敢喘。
但仍有不少人露出異樣的眼光。
王朗的雙眼自從落在那些賞賜上就移不開了,他發誓一定要施展才華,怎麽說也得換身裝備,風光成為天子門生。
董昭低著頭思索可能會到來的考題,華歆開始收拾起紙筆,隨時準備大書特書。
席位尾處,蔣琬眼睛一直在盯著右邊的周瑜,內心頗為震撼,真讓這小子押對寶了。
周瑜勾著唇,君子劍嗎?從這把劍他就能看出,所謂恩科,可不僅僅是考經學。
戲誌才最後重複說明了一下秩序。
大概就是聽到鍾聲必須停筆,出現錯字不得塗改,必須從頭重寫,當然,重寫的話時間應該不夠。
等於說出現錯字,要麽想辦法圓過去,要麽就等著被淘汰。
還有就是,不得喧嘩,姓名寫好後,必須糊起來,再粘貼上小封條,一直到大臣們閱卷完才能統一撕開漏姓名。
卷子上不能有記號之類的東西……
這些規矩早就有人跟他們講解過數次,都了然於胸。
等戲誌才說完就退下,接著就輪到劉辯。
劉辯走下台階,朗聲宣布考題,“殿試答論四策,一曰治國:揚州僭號,益州閉險,交州懸遠。今中原倉廩實而知禮節,當用賈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之策,亦或行主父偃推恩之令?試陳削藩固本之方略?又或有其他妙計?盡其所言。”
“二曰經學:《春秋》載邢遷如歸,衛國忘亡,孔子讚管仲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朝廷助南匈奴複國,可引何經義以駁資敵之非?”
“三曰安民:今歲司隸麥穗兩岐,雒陽太倉粟紅貫朽。若豫州突發蝗災,流民扶攜入關。試述如何以常平倉平抑糧價,兼論以工代賑修渭渠之利?當引《周禮·地官》荒政十二條何款為據?”
“三曰邊防:昔晁錯言守邊備塞,今南單於庭複立,美稷城重築。或謂虛費錢糧,或雲以夷製夷。試論南匈奴在並州防務中之作用,及如何平衡賜賚與控馭之策?”
“諸生任選三策答之,動筆吧!”
宣布完,考生們立刻有了動作。
大臣們麵麵相覷,沒想到天子出的四策,都與朝廷目前麵臨的事息息相關。
哪怕是第三策的安民是杜撰的,可曾經的徐州是實實在在見過鋪天蓋地難民的。
前兩年青州剛回歸的時候,也有一大堆難民往兗州湧。
不知道考生們會寫出怎樣的解決之法。
劉辯宣布完,就轉身回到了龍椅上坐著,他還不著急,等考生們寫一會兒,寫出些東西了,再去看看。
一刻鍾時間過去了,考生們還在奮筆疾書,劉辯已經悄然走下台階,放輕腳步來到一名考生身後查看。
此人先寫的是治國策,通篇下來一大堆廢話,核心非常簡單。
“夫匈奴者,豺狼也!複其國如飼虎以羔羊。當發幽並銳卒踏平美稷,遷其部眾於淮泗。袁術僭號當檄天下共討之,劉焉閉險可絕其鹽鐵之利……”
看了幾句劉辯就看不下去了,直接扭頭看另一邊考的人。
同樣寫的亂七八糟,一連看了好幾個人,看的劉辯心累,好在他知道哪片人的人質量比較高,直接往東側而去。
東側首位,應當就是那個河南尹府考出來的三甲。
第一人是董昭無疑。
此人先提筆的是安民策。
“臣按《周禮·大司徒》散利、薄征、緩刑三策:一曰調司隸積粟三十萬斛平價糶於豫州,二曰免流民三年算賦,三曰募壯丁修渭渠,日給粟三升錢二十文。
昔耿壽昌立常平倉,當沿洛水設八倉,秋糴春糶以平糧價。唯慮南匈奴費錢糧,或可減半以充……”
前麵寫的尚可,後麵話鋒一轉,能從大局考慮問題,從豫州一地災荒上升到朝廷還在往南匈奴投入錢糧很難得。
算是個中規中矩的答卷。
再往下看,是邊防策。
“一曰擇良將守險要,二曰募民徙塞下,三曰以夷狄攻夷狄。今陛下複南匈奴,可置護匈奴中郎將監其部眾,歲賜限定金帛十五萬匹、粟二十萬斛。另需令單於遣子為質,春秋兩季入朝覲見……”
雖引經據典卻失於僵化,未解劉辯經營北疆之深意。
他歎口氣,一甲原來也就這水平,文科尚好,不過這尚好的水準,這一屆估計能進前三,甚至拿下第一,畢竟其他人更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