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驀山溪
字數:4761 加入書籤
宋江很後悔,可惜人世間沒有如果,更沒有後悔藥,能讓一切重來。
直到這刻,他尤覺宿醉未醒,頭腦不及尋常靈光,喝酒……誤事啊。一夜之間,命運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吏員成了逃犯,惶惶然如喪家之犬,怎不悔恨交加?
來不及反省太多,對於昨夜發生的事,宋江歸咎於兩點,一是酒後亂性,一是受了刺激。
宴席上,王棣雖與他宋某人多有交談,但宋江明顯感覺到對方態度中的疏離,或者說是輕視,甚至還有極難覺察的不屑與厭惡。他不知道對方為何會有此般態度,心境不免有些失衡,畢竟依著對方的家世以及名氣,他日必不致湮沒於世,與其交善方是良謀,奈何對方不承情啊。
嗯,以下是他的內心獨白:
想咱宋家乃是宋家村頭號富戶,家有良田千頃,財產萬貫。村裏八成村民都租種某宋家田地,僅憑收收租金便足以累世富裕;
吾父乃是最有地位的人,人們都稱他為宋太公,為某取名宋江,字公明,有公正明達之含義,父親用心良苦希望某將來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忠孝兩全的大丈夫啊;
某自幼習得一些拳腳功夫,少年時更是喜歡結交一些江湖人物,時常拿些金銀資助他們,某家中有的是錢,這點小錢又何值一提?
就因某仗義疏財,是以江湖人稱“及時雨”,又號“呼保義”;又因某麵黑身矮,人又喚某做黑宋江;又且於家大孝,人又稱某做“孝義黑三郎”。
總之,某在河北、山東縱然算不得大名鼎鼎,也是聲名在外的。再者,某又為鄆城縣八押司之首,非止受得鄉民尊重,在官紳處也是頗有幾分臉麵的。
你王三郎,區區一黃毛小兒,仗著父祖蔭澤不拿正眼瞧人,某……不屑與之與伍也。
這倒還罷了,汝又何故對穆揚另眼相看並薦之於王舒州處?汝之叔祖曾拜尚書右丞、又遷左丞,乃是當朝巨宦,即便因多次諫阻神宗皇帝派兵攻打西夏被禦史張汝賢所劾乃至外放為官,那也是貶官不降職,妥妥的正一品大員呀。穆揚若得王丞相提攜一二,飛黃騰達還不是指日可待之事?憑何如此?他穆揚何德何能得此美事?真真是氣煞某也。
好吧,即便其曾祖穆修穆伯長是本朝大儒,即便六一居士亦言稱“修雖窮死,然一時士大夫稱能言文者,必曰穆參軍。”即便時人傳曰“自五代文敝,國初,柳開始為古文。其後,楊億、劉筠尚聲偶之辭,天下學者靡然從之。修於是時獨以古文稱,蘇舜欽兄弟多從之遊。”那又怎樣?與穆揚何幹?某……之姓便是國朝之名呢?
心中有氣,飲酒易醉,結果在酒精和心結難解的雙重作用下,宋押司化身為索命閻羅怒殺水性楊花閻婆惜及口蜜腹劍張文遠。
兩條人命,按大宋律,當斬。不過活動活動,大概率能因“其情可恕”而輕判為刺配,運氣再好些還能遇上過恩宥來緩解、曲赦、德音等而大赫天下。但坐以待斃非某所願也,為了自由,定當一博。
這一博,便博到了這黃泥岡,一路且又害了十餘條人命,但能有怨氣麽?敢有怨言麽?這些亡命之徒可是為了自己才踏上這條不歸路的,萬萬不可寒了他們的心而成為孤家寡人。
哎,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呐。罷罷罷,且行且珍惜吧,待逃過此劫後東山再起,說不定要嘯聚山林落草為寇了。
哼,八百裏水泊梁山蘆葦叢生、水域浩闊,河汊縱橫、港灣交錯,且叢峰林立、丘壑蜿蜒,島嶼密布、幽穀深深,一旦遁去,正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逍遙自在也。說不定占山為王、打出旗號,引得天下英豪紛紛來投,到那時若朝廷屬意招安,某還得端端架子、好生討價還價呢。
不得不說,宋江腦洞真大,將阿q精神學了個淋漓盡致。可惜的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
正當他心路曆程九曲十八彎、從驚恐沮喪到雄心漸起時,阮小七的一聲暴喝將他拉回現實。
敵襲?他瞬間反應過來,自己是逃犯呢。束手就擒自是不可能的,絕不聽天由命,我命由我不由天。咳,後麵這句是旁白。
王棣等人摸上去時,正好將那番說話聽了個全,不由得義憤填膺,這個世道雖不事事盡人意,也不乏凶匪惡寇,但視人命為草芥這麽血淋淋的例子擺在眼前,仍是叫人無法接受。
你命由我不由天,王棣緊抿雙唇,率先衝了進去。
變化發生之初,賊匪幾乎處於懵圈狀態。連續數個時辰的奔竄,不敢有絲毫鬆懈,到得這黃泥岡時已是精疲力竭,這方稍事休憩調整,養精蓄銳後徑直遁往這浩瀚水泊梁山,又何懼官府來緝?
王棣等人的乍然出現,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待反應過來時,敵人已欺到身邊。
宋江心神不亂,最先作了應對,一麵後退以避敵鋒芒,一麵喝道:“某乃及時雨宋公明,敢問諸位朋友有何見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自認名號在山東、河北二地較為響亮,見來敵雖然氣勢洶洶,但並非官差裝扮,心下抱有僥幸,若對方是剪徑劫匪,說不定還可攀扯一二。
王棣等恨這夥匪徒草菅人命,哪裏會與之多言,俱是急步向前,刀劍相向。
雪豹突擊隊這段時間一日三練,練的最多的便是臨陣對敵時的配合默契度,今天是首次實戰,固然有興奮有緊張,卻是緊記平素所練,三人一組,呈攻擊隊形迎敵。
三角攻擊隊形,相互倚為犄角,攻守有據,這也是王棣灌輸的特種作戰方式。
三角隊形是以小分隊組織進行追逃、圍捕、清剿殘敵戰鬥中經常需要運用的戰鬥隊形,它是進攻戰鬥中戰術的基本隊形,也叫楔子隊形。根據戰場即時情況和本方人數等客觀因素,可分正三角、倒三角、雙三角、鋸齒三角幾種。
這種作戰模式在後世的一戰後期初見雛形,到了二戰後不斷完善,最終成為最有效的攻擊隊形,並適用於平原以及叢林作戰。
不過,那是在熱兵器時代出現的產物,王棣將它用至冷兵器時代,多少是有些底氣不足的。但做甩手掌櫃他倒是頗有心得,這些東西蘇三在行。
戰鬥開始,他無暇去觀察“雪豹”首秀,猶若巨浪拍石,狠狠地撞了上去。
首當其衝的是一名三十來歲的漢子,瞧著挺精壯,蓄著絡腮胡,見一毛都沒長齊的少年倒提一根尺餘鐵棍衝了過來,愣了愣,旋即臉上露出獰笑,擺開架式,手中樸刀舞出一片刀花,怪叫著一刀向那不知死活的少年砍去,腦子裏飄過幾個字:好大一顆頭顱……
這六個字便是他人生的最後一個念頭——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王棣身形甫動,雙腳便似安了彈簧般縱了出去,速度極快。詭異的是,到了絡腮胡身前不足一丈、對方的樸刀砍將過來時,也未見他如何折轉身體,整個人如細柳拂風,輕飄飄的蕩開,由正麵對敵變成側麵出擊。
這要歸功於攀岩與跑酷這兩項極限運動,尤其是後者。玩珠峰山石嶙峋,虯木灌叢,最是適合練習跑酷。所謂身輕如燕,所謂踏雪無痕乃至於水上飄草上飛,大抵便是將跑酷練到了極限。僅此一項,他是不如宗沐的,亦不如蘇十一。正因如此,木頭同學方洋洋得意於“三郎武學天賦不及我”。
身形折轉,自絡腮胡左側擦肩而過,堪堪避過那奪命一刀。同時,他右手一甩,鐵棍前端驀地彈出一段五、六寸長的利刃,上揚,掠過一抹寒芒。
他將速度與腳步揉合,用到極致,腳下無一絲放緩,直直地奔向宋江。
待得王棣衝出丈餘,絡腮胡的脖頸處忽然炸開一道紅霧,鮮血如箭般激射而出,綻放如花。絡腮胡伸手捂住脖子,口中發出怪異的“嗬嗬”聲。稍頃,他踉蹌著向前邁了一步,整個人轟然仆倒,鮮血仍汩汩不斷。
蘇三仍是緊隨其左右,掠陣護衛為主,並不怎麽出手,有一賊人搶上前來時,他看也不看,側踹一腳,無絲毫拖泥帶水,將那賊人踢飛出數丈,直到撞上鬆樹方頹然倒地。
其實,雙方甫一交戰時,宋江一方短時間的詫愕後心下大定,來者非官差,人數且不及己方,幹就完了。
但一旦接陣,王棣一方的三角突擊隊形便顯現出了威力。每個小組由三人組成,一個盾牌手,一個弓弩手,一個槍棒手,三人配合默契,攻守有序。這種三人小組並非各自為戰,又與其他小組相互協同作戰,彼此呼應。
這種戰法首次出現在這個時空,極具象征意義,同時向那些個賊人生動地解釋了何謂“土雞瓦狗”。
輾壓,潰敗,一觸即散,是這場遭遇戰的關鍵詞。
雪豹突擊隊隻是平堆過去,分工明確,步伐一致,隻一個照麵便斃敵八人,其中包括赤發鬼劉唐和白日鼠白勝。
蘇五和蘇八並未在突擊小組中,而是一左一右相機行事。蘇五尚“本份”些,蘇八可是按捺不住,拳腳淩厲,大開大闔,單是被他轟倒的匪徒便有四個,立地太歲阮小七亦在其中。
一刻鍾後,戰鬥結束,廿一名匪徒當場被擊斃十五人,僅有宋江、吳用等六人受傷被擒。
喜歡大宋河山請大家收藏:()大宋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