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尋梅
字數:4849 加入書籤
對趙挺之,王棣並沒有敬而遠之,此人既能仕途坦蕩,自是有其獨到之處。即便是投機鑽營,那也得需要遠見不是?
三人行必有我師,去蕪存菁、取長補短吧。
他反而對趙明誠更為上心,這位小朋友可是有軟骨頭潛質的,千古第一才女後半生的孤苦顛沛蓋因其起,僅此一點,這便是個“千古罪人”。
好在今次李清照難得的呆在閨房裏一直未露麵,直到王棣告辭時方急急走來,手裏拈著一張箋紙:“棣哥哥,你給評點評點我剛寫的詞唄。”小眼神裏有期待,有忐忑,且有些許得意。
王棣“呃”了聲,卻也未覺意外。
小姑娘生母係出名門,娘家幾代都榮登進士,甚至到了李清照外公王珪巔峰之際,還受封為岐國公,在宋神宗照寧時,晉升為中書省平章事。此等書香世家,基因自是強大的。
繼母則是王拱辰之女。王拱辰是仁宗天聖八年的狀元,本名王拱壽,中了狀元後,皇上賜名王拱辰。王拱辰前後娶了龍圖閣學士薛奎的第三、第五女兒,而歐陽修則娶了薛奎的第四女兒。王拱辰再婚時,老婆從三小姐換成五小姐,歐陽修曾戲道“日女婿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算來算去,李清照與歐陽修有了遠房親戚關係。這位年輕的新媽媽來自奢華之家,但賢良賢淑,溫柔善良,對李清照關愛有加。因為父親輾轉在外做官,李清照則在明水老家接受“新母親”的教誨與熏陶,從此開啟了她對學問濃厚的興趣。
先天天賦加上後天培養,李清照自是非尋常人家的閨中小娘子可比。
王棣接過箋紙,細細看了一遍。
他雖是“文抄公”,但前世愛好文學,多少是有底子的,穿越至此十六載,多半的時間都在讀書寫字,縱然寫不出名爍古今的好文章,鑒賞力是不差的。
李清照這首小令借景抒情,筆觸略顯稚嫩,多少還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小毛病,但以總角之齡能有此作實殊難能可貴。
王棣自是不吝溢美之詞,狠狠地表揚了一番。
李清照欣喜之餘有些沮喪:“可我卻是寫不出‘綠肥紅瘦’的……”
王棣忍不住摸了摸鼻子,有種東窗事發的罪惡感,看來度娘小同學心存怨念哪,就好像被奪了心愛玩具的孩童。他著實有些無顏以對了。
李清照卻是換了堅毅的表情,握著小拳頭:“但我一定會追上棣哥哥的……”
追上?容易引發歧義的好不好?王棣眼皮子跳了跳,心下卻是定了定,也暗下決心:從此再也不抄這千古第一才女的文字了。
他又注意到趙明誠時不時的瞟李清照一眼,畏畏縮縮的,想看又不敢看。這也不怪小趙,李清照雖然小小年紀,氣場卻是不小,單就這一闋小令就讓小趙同學自覺卑微。但明眸皓齒的小姐姐又讓小男孩生起親近之心,怎奈對方愛搭不理的不拿正眼瞧自己。於是乎,九歲的趙明誠年少識得愁滋味了。
王棣是樂見趙明誠吃癟的,且有心破壞趙李配,相機行事吧。
倒是李清照顯露出了對他的依賴感讓他有病不知所措。在他看來,這小丫頭自幼是缺失父愛的,這二年方在父親身邊生活,且無兄姊,自己又在鄆城救下李氏一家,小姑娘自然需要安全感。
將她當妹妹好了,雖然哥哥妹妹的容易出事……
約好了過幾日出城遊玩,他又馬不停蹄的去拜訪蘇轍。
同先生歐陽修一般,蘇轍早前也是在開封租房而居。為祝賀友人喬遷新居,他曾作詩一首,題目是《李方叔新宅》:“我年七十無住宅,斤斧登登亂朝夕。兒孫期我八十年,宅成可作十年客。人壽八十知已難,從今未死且盤桓。不如君家得眾力,咄嗟便了三十間……”
當然,地皮緊俏,地價、房價隨之水漲船高,但蘇轍未必就買不起房。
其時,朝廷實行房產限購政策。這個政策非常具體,包括“三不準”:一不準中央官員和地方官吏購買政府出讓的公房;二不準各級官員除正在居住的房子外,再在京師開封購買第二套住房;三不準各級官員在京師開封囤積房產。三是北宋開封有負責房地產管理的官方機構,稱為店宅務,管理十分嚴格,職責非常到位。
但又有專門負責房地產業務的官方機構稱為樓店務,後改稱店宅務,它是一個政府在住房方麵為民服務的辦事機構,任務主要是為大小駐京官員提供“保障性廉租房”,為東京開封中低收入者提供基本住房幫助。
神宗皇帝又於熙寧年間,在大宋皇城右掖門之前建造了一批官邸,專供宰相、參知政事、樞密使、樞密副使、三司使、三司副使、禦史中丞、知雜禦史居住。此為政府官邸,任職時居住卸任後撤出,兒孫隻能同住,不能繼承,因此為公產而非私產。
蘇轍是何官職呢?
今年五月,他被任命為龍圖閣直學士、禦史中丞。
宋代監察機關叫設禦史台,禦史台設有禦史大夫和禦史中丞。禦史大夫名義上是禦史台的最高長官,但宋初不除正員,隻作為加官,授予其他官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元豐改官製後,更是一並除去。因而禦史中丞實際上是禦史台的真正長官,稱為台長。禦史中丞是國家最高監察機構的負責人。
禦史官的職掌是“糾察官邪,肅正綱紀。大事則廷辨,小事則奏彈。”上至宰相,下至一般小官,都在禦史監察彈劾之列。
禦史中丞,從三品大員,位高權重。
也就是說,蘇中丞是有免費居住的官邸的。是以,“我年七十無住宅”雲雲,隻不過是為友人賀的自我揶揄。
皇城南有左、右掖門,大宋官邸便在此處。
王棣從李格非的北城住處乘坐牛車七拐八繞的近一個時辰才到了東掖門。
大宋朝缺馬,車馬行裏可供租賃的有牛車、驢車、轎子,獨獨沒有馬車。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隻夠愛一個人……”
王棣倒是淡定的很,輕輕哼著歌,看著道路兩邊——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禦路,金翠耀日,羅綺飄香。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弦於茶坊酒肆……
人生就像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
右掖門官邸皆是白牆黛瓦,青石巷兩側種植鬆柏森森,盡顯肅寧端重。
宋代私人住所稱謂不一,執政、親王曰府,餘官曰宅,庶民曰家。可知高級官員的住宅為府,其餘官員房屋為宅,其他庶民居住的房屋稱為家。
蘇轍位居從三品禦史中丞,屬於高官顯貴,住所理所當然為“蘇府”。
不巧的是,門子接了王棣的拜帖,卻告知今日雖是休沐,蘇中丞外出訪友未歸,怕是夜裏才會返回,引了王棣去偏廳稍坐,乃去稟告府裏小郎。
蘇府主母史氏潛心向佛,長年起居於齋堂,素不過問家事,家中迎來送往等事務概由大郎蘇遲及其妻子梁氏負責打理。
許是王棣名聲在外,且是弱冠少年,梁氏竟是帶了二位年齡相仿的豆蔻小娘子陪著蘇遲一同待客。
王棣早前做過相關功課,對蘇中丞的家庭情況有所了解。
蘇轍育有三子五女,子嗣旺盛。長子蘇遲蘇伯充廿三歲,少有才名,雖未過科試,在汴京也是頗有名氣。他的妻子梁氏頗有來頭,出身於鄆州須城梁氏,曾祖父乃是雍熙二年狀元梁灝。灝配閻氏,有三子梁固、梁述、梁適。其子梁固於梁灝中狀元之日出生,後也中了狀元,因此與父親稱為“父子狀元”。皇佑中,以子(梁適)貴追封益國公,賜太師中書函兼尚書令。梁適累勳官至觀文殿大學士,以太子太保任辭官歸居,晉升太傅。
熙寧三年去世,贈司空兼侍中,諡“莊肅”。
雖然“狀元父子”雙雙早逝,梁適梁仲賢卻帶領家族走向繁盛。人稱“忠孝三梁”(梁顥,梁固,梁適),可與“文情三蘇”(蘇洵,蘇軾,蘇轍)比肩。
梁氏父親乃是梁適六子梁彥明,時任開封府通判。
蘇、梁聯姻,相互倚重,傳為一時佳話。
梁氏雖方二十出頭,卻是端莊賢淑、秀外慧中,言談舉止大方得體,對王棣很是友善,不著痕跡地問了不少事兒。
王棣兩世為人,閱曆豐富,又怎會看不出對方打的什麽主意?看看那二位小娘子就曉得了。嗐,送上門相親哪。
蘇轍膝下五女,長女嫁文務光,次女嫁王適去歲殞)。這端坐於大嫂身旁的二位小娘子是三娘子與四娘子,一個十五歲,一個十四歲,脾性迥異,三娘子內秀,四娘子大方;一個垂眉斂目,一個目光灼灼。
這四娘子與姑姑蘇靜嘉倒是肖似……據蘇過說,蘇小妹也是來了汴京,卻不曉得今日去了何處?
一想到蘇小妹,王棣不免有些走神,數月未見,似乎有點想念呢。
喜歡大宋河山請大家收藏:()大宋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