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譚宗明5

字數:2533   加入書籤

A+A-


    蘇州博物館的修複室裏飄著陳年宣紙特有的檀香味,林知夏握著犀角梳輕輕理順畫芯,琉璃窗透進的晨光將她的影子投在《快雪時晴帖》摹本上。
    門外傳來皮鞋叩擊青磚的聲響,她抬手扶正發間的翡翠筆簪,聽見自己心跳震碎了滿室寂靜。
    "林小姐來得倒早。"譚宗明解開深灰色羊絨大衣,露出靛青色立領襯衫。
    他手中提著的紫檀食盒擱在案頭時,驚醒了沉睡的青銅貔貅鎮紙。
    知夏望著他熟練地展開素白襯布,突然想起昨夜收到的匿名快遞,整套宋代文房四寶,澄心堂紙邊緣還留著某人臨帖時的折痕。
    此刻那人袖口沾染的鬆煙墨香,正與食盒裏新蒸的定勝糕甜香纏綿不清。
    "這是修複方案。"她將熱敷過的畫芯轉向光源,"需要重建三分之一的絹本底紋。"
    話音剛落,譚宗明的指尖已點在破損處:"用雙絲絹打底,再以七分墨三分赭石調色。"
    兩人俯首工作時,發梢不時相觸。知夏數到第七次心跳時,譚宗明忽然握住她執筆的手腕:"筆鋒要藏而不露。"
    他帶著她在殘破處勾出第一筆,腕間沉香手串硌得她尺骨生疼,墨跡卻如春蠶吐絲般完美填補了裂痕。
    午後的暴雨來得猝不及防,知夏踮腳關窗時踩到未幹的墨跡。
    譚宗明攬住她後腰的刹那,羊毫筆在素絹上拖出長長的飛白。
    雨水順著琉璃瓦溝砸在芭蕉葉上,她聽見他胸膛傳來《平沙落雁》的節拍,竟與簷角鐵馬叮咚聲嚴絲合縫。
    "小心墨池。"他鬆手時,指腹不經意擦過她腰間玉帶鉤。
    知夏低頭整理青瓷筆洗,瞥見他硯台邊沿刻著"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正是她上周臨摹文同墨竹時的題款。
    暮色降臨時分,安迪帶著並購案文件闖進來。
    她望著滿牆試筆的"永和九年",突然笑問:"老譚何時改行當書畫修複師了?"譚宗明不答,隻將知夏手邊的冷茶換成新沏的碧螺春。
    茶霧氤氳間,安迪看見他無名指上沾著與知夏虎口相同的墨色。
    暴雨連下三日,修複室成了與世隔絕的方舟。
    第四日清晨,知夏推開木門時驚見滿地紅蓮,原是譚宗明將朱砂試色紙折成蓮舟,順著積水漂了滿院。
    他立在廊下煮茶,晨光中舉起張修補完成的絹本:"林小姐看這補筆,可當得"天衣無縫"四字?"
    知夏走近細看,補繪的竹葉竟與她昨日遺落的寫生稿如出一轍。她轉身欲問,鼻尖險些撞上他胸前的和田玉扣。
    譚宗明抬手拂去她肩頭落花,掌心溫度透過真絲旗袍,在鎖骨處烙下看不見的印章。
    展覽開幕前夜,知夏在空蕩的展廳調整射燈。
    身後突然響起熟悉的腳步聲,譚宗明握著她的手移動燈架:"這個角度才能照見墨色層次。"他的影子完全籠罩住她,展櫃玻璃映出兩人仿若相擁的輪廓。
    當《快雪時晴帖》真跡在特殊光源下顯現出雙鉤填墨的痕跡時,譚宗明忽然開口:"家母臨終前握著我的手,說最遺憾沒能教我寫完《蘭亭序》。"
    他指尖輕觸防彈玻璃,"這些年我收購流失文物,倒像是在替她續寫未竟的筆劃。"
    知夏望著展簽上"譚氏基金會捐贈"的金色小字,忽然明白他書房裏那匣未完成的臨帖,為何偏偏缺了"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這句。
    酒會中途離席,知夏在回廊撞見譚宗明對月獨酌。
    他執起她手腕就著月光細看:"林小姐的翡翠筆簪,倒是與這月色相宜。"溫熱的呼吸拂過她腕間紅繩,蓮花翡翠在他掌心泛起漣漪。
    更鼓聲傳來時,譚宗明忽然解下隨身多年的沉香木珠,輕輕套進她手腕:"此物隨我輾轉紐約倫敦,今日方知是為等個惜墨之人。"
    木珠觸到皮膚時,知夏聽見百年沉香開裂的細響,像是某種頑固的東西終於釋懷。
    離開展館時,知夏在停車場發現車座上的紫檀匣。
    打開是那支修補如新的羊毫筆,筆杆刻著極小的"夏"字,墨跡未幹處還沾著某人指溫。
    後視鏡裏,譚宗明的邁巴赫始終隔著三輛車距,尾燈在雨幕中暈染成朱砂色的圓點。
    喜歡風起扶柳請大家收藏:()風起扶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