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譚宗明6
字數:2748 加入書籤
寒露過後的天平山染了層薄霜,林知夏挎著竹編茶籃穿過楓林,琥珀色馬麵裙掃過滿地丹霞。
半山腰的聽雨軒裏,譚宗明正對著《茶經》殘卷調試炭火,沉香木珠隨搗茶動作在腕間輕晃,驚散了從窗欞漏進的晨霧。
"這是今年最後一批桂花烏龍。"知夏將茶荷放在竹案上,發間銀簪流蘇掃過青瓷茶則,"可惜霜降來得早,香氣比往年淡了三分。"
譚宗明執起茶針撥開炭灰,火星濺在鬆石綠袖口:"林小姐可知唐代煎茶為何要加鹽?"
他突然握住她翻動茶餅的手,"要這樣順時針研磨,方能激出蘭花香。"
掌心相貼處傳來炭火餘溫,知夏數著他腕間木珠轉動次數,忽覺這動作與昨夜修複的宋代茶碾紋飾如出一轍。
茶末簌簌落入越窯秘色盞時,她發現他今日換了同色係的翡翠平安扣,正與茶湯泛起的光暈相映成趣。
山雨驟降時,兩人正為鬥茶會布置展台。譚宗明展開油紙傘的瞬間,驚雷劈開雲層,知夏抱著明代紫砂壺撞進他懷裏。
雨水在傘麵炸開成白梅,她嗅到他衣襟間新換的鵝梨帳中香,混著茶煙竟釀出醉人氣息。
"小心台階。"他攬著她腰側穿過回廊,指節隔著衣料摩挲到玉帶鉤輪廓。
知夏想起昨夜收到的匿名茶譜,那些批注的筆跡與此刻廊柱上的楹聯題字漸漸重合。
茶會因暴雨延期,眾人散去後隻剩滿室茶煙。譚宗明忽然從袖中取出個鎏金銀籠子:"嚐嚐這個。"
揭開竟是失傳的唐代青精飯,碧粳米間嵌著與他袖扣同色的翡翠蓮子。
"譚總連失傳的食療方都能複原?"知夏咬破蓮子時嚐到淡淡藥香。
"上月收購的敦煌殘卷裏有記載。"他擦拭茶筅的動作頓了頓,"林小姐為籌備茶展連熬三夜,該補補氣血。"
暮色染紅楓葉時,知夏在庫房發現受潮的茶餅。抱著竹篾衝進雨裏時,撞見譚宗明赤腳站在石階上疏通水渠。
月白中衣緊貼腰背曲線,腳踝處淡青血管隨發力微微凸起。雨水順著他下頜滴入茶簍,竟比任何泉水都更清冽。
"用這個。"他不知從何處變出件蓑衣,係帶時指尖擦過她耳垂。
知夏仰頭看見他睫毛上懸著的水珠,忽然理解古人為何將"茶煙透碧紗"視為至景。
深夜烘茶時,譚宗明握著她的手調整焙籠角度:"武夷岩茶要文火慢燉。"呼吸拂動她頸後碎發,在青磚牆投出交頸的剪影。
知夏數著更漏,直到他腕間木珠溫度滲透她腕脈,才驚覺東方既白。
茶會重啟當日,知夏穿著雨過天青色襦裙調試茶器。
轉身見譚宗明立在十二扇琉璃屏風前,手中把玩的正是她遺失的建盞殘片。
陽光穿透琉璃在他周身流轉,恍若《攆茶圖》裏走出的玉麵郎君。
"原來在林小姐這裏。"他將殘片嵌入紫檀茶台缺口,嚴絲合縫宛如新生,"這曜變天目盞,合該配你煎的雨前茶。"
當第一縷茶煙升起,譚宗明在屏風後握住她執壺的手:"鳳凰三點頭要這樣起落。"熱水注入建盞時,曜變紋路映得兩人眼底星河璀璨。
他拇指無意識摩挲她虎口墨漬,像在臨摹某幅珍藏的碑帖。
拍賣會突發停電時,知夏正介紹宋代茶碾。
黑暗中有溫熱的掌心覆上她手背,譚宗明的聲音混著沉香氣息傳來:"別怕,我在這兒。"
他帶著她摸黑完成演示,指尖劃過茶器紋飾的力度,竟比燈光下更精準。
慶功宴設在百年茶樓,譚宗明在《陽關三疊》的琴聲裏斟滿桂花釀。知夏低頭時,發間玉梳擦過他手腕,在沉香木珠上留下淡淡劃痕。
他忽然執起她指尖點在茶漬上:"林小姐可看得出這是何字?"
水痕在宣紙暈開成"夏"字輪廓時,窗外飄進今冬第一片雪。
譚宗明解下大氅裹住她單薄肩頭,袖口龍涎香與茶煙糾纏成無形的網。
他指腹掠過她耳際時,摘下半片沾雪的楓葉:"你看這葉脈走向,倒像顧愷之的遊絲描。"
更鼓聲裏,知夏在藏書閣發現他謄抄的《茶具圖讚》。空白處密密麻麻的批注中,夾著張泛黃信箋。
譚宗明的瘦金體寫著:"夜煎茶時忽覺,平生風雪,皆為此刻爐火。"
踏雪歸家時,知夏在門廊發現個烏木食盒。揭開是冒著熱氣的七寶擂茶,青瓷碗底沉著顆翡翠蓮子。
她望向街角未熄的邁巴赫尾燈,忽然嚐出茶湯裏多了一味當歸。
喜歡風起扶柳請大家收藏:()風起扶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