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禦前會議

字數:5476   加入書籤

A+A-


    1900 年的紫禁城,人聲鼎沸,好不熱鬧!朝堂之上,大臣們吵得麵紅耳赤,猶如菜市場裏的大媽們為了區區幾毛錢而爭執不下,誰也不肯讓步。他們或拍案而起,或橫眉冷對,或怒發衝冠,或據理力爭,一時間,朝堂上亂成了一鍋粥。
    而在後宮之中,慈禧太後則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她口中不停地念叨著“祖宗基業”,然而心中卻暗自盤算著如何保住自己的老臉。這一切的緣由,皆因洋人那幫家夥。他們依仗著堅船利炮,在大清的土地上肆意橫行,耀武揚威。今天索要這個權益,明天又討要那個好處,簡直是貪得無厭,永無止境。
    慈禧太後,這位在中國近代史上頗具爭議的人物,她的一生充滿了權謀與爭鬥。她曆經無數風雨,在宮廷中摸爬滾打了數十年,可謂是個不折不扣的“老江湖”。然而,即便是如此經驗豐富的她,麵對眼前的局勢,也不禁感到心中無底。
    洋人愈發囂張跋扈,對清朝政府的要求越來越過分,而朝廷卻對此束手無策。這不僅讓慈禧太後的權威受到了挑戰,更讓她這個“老佛爺”的臉麵無處安放。就在她焦慮之際,一封“絕密情報”如同一道閃電劃破夜空,直直地落在了她的案頭。
    這封情報所透露的內容,簡直是石破天驚——洋人竟然妄圖逼迫她歸政,扶持光緒帝複位!慈禧太後看完後,氣得渾身發抖,她一拍桌子,怒目圓睜,口中大罵:“好你個洋鬼子,竟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看我怎麽收拾你!”
    憤怒的慈禧太後當機立斷,決定立刻召集大臣們到乾清宮召開一場“緊急會議”。大臣們接到通知後,紛紛趕來,一個個正襟危坐,心中卻都像揣了隻兔子似的,七上八下,完全摸不透這位“老佛爺”葫蘆裏賣的究竟是什麽藥。
    慈禧太後端坐在龍椅之上,微微挺直了身子,然後清了清嗓子,用她那略顯蒼老卻依舊威嚴的聲音說道:“諸位愛卿啊,如今這洋人實在是欺人太甚呐!他們竟然如此不把咱們大清放在眼裏,肆意欺淩,這讓我等如何能忍?咱們大清堂堂大國,豈能就這樣坐以待斃,任人宰割呢?”
    說到這裏,慈禧太後的聲音略微提高了一些,似乎有些激動:“與其坐等亡國,不如我們奮起反抗,與那洋人來一場殊死之戰!隻有這樣,我們才能保住我大清的尊嚴和國土,你們說,是不是這個理兒啊?”
    大臣們麵麵相覷,心中都暗自叫苦不迭。他們心裏其實都很清楚,以大清目前的實力,要與洋人開戰,勝算實在是微乎其微。然而,在這朝堂之上,誰也不敢輕易表露自己的真實想法。畢竟,在這個時候,政治正確才是最重要的,誰要是敢唱反調,那可就是公然與太後作對,說不定就會被人扣上“賣國賊”的大帽子,那後果可就不堪設想了。
    於是,大臣們紛紛點頭應和,嘴裏還不停地說著:“太後所言極是,太後聖明啊!”那場麵,就像是一群人在看恐怖片一樣,明明每個人都被嚇得要命,卻還得硬著頭皮說:“這電影真好看。”
    慈禧太後端坐在龍椅之上,眼神掃過殿下的一眾大臣們。隻見他們一個個麵色凝重,卻又似乎都在努力掩飾著內心的不安和猶豫。然而,當慈禧太後的目光與他們交匯時,這些大臣們卻又不約而同地流露出一種“一致”的態度——支持。
    慈禧太後心中暗自得意,嘴角微微上揚。她輕抬玉手,向著下方一揮,朗聲道:“既然諸位愛卿皆如此支持,那此事便定下來了!不過,這一仗可並非易事,尚需從長計議,仔細籌劃一番。”
    宣戰之事,對於慈禧太後而言,絕非兒戲。她深知這場戰爭的勝負關係到國家的存亡和她自身的地位,因此,她必須謹慎行事。在做出最終決定之前,她需要先摸清洋人的底細,了解他們究竟有多少實力和能耐。
    於是,慈禧太後心生一計。她派遣了親信之人前往各國使館,美其名曰“串門”,實則是去探聽洋人的口風。這些使者們肩負著重要使命,他們要巧妙地與洋人周旋,既要表明清朝的立場和決心,又不能過早地暴露自己的真正意圖。
    那些使者們聽到慈禧太後要宣戰的消息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個個都驚得下巴都快掉下來了。他們心裏暗自思忖:“這老佛爺莫不是瘋了吧?大清如今的狀況,她難道心裏就沒有一點數嗎?”然而,盡管內心充滿了驚愕和質疑,他們在表麵上卻依然不得不擺出一副恭敬的姿態,與慈禧太後派來的人虛與委蛇、周旋應付。
    與此同時,慈禧太後這邊也並未閑著。她心急如焚地命令榮祿立刻整頓軍隊,做好戰爭準備。榮祿這個人,可是個不折不扣的老狐狸、老滑頭。他心裏跟明鏡兒似的,深知這場戰爭的艱難程度,絕非易事。但他又不敢公然違抗慈禧太後的旨意,畢竟那可是太後啊!
    於是乎,榮祿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他一方麵讓手下的將士們裝模作樣地進行操練,做出一副積極備戰的樣子,以應付慈禧太後的視察和催促;另一方麵,他卻在背地裏偷偷摸摸地給洋人送去武器和食物,甚至還幫助他們與自己的國家通電報,傳遞情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樣的操作,實在是讓人感到既可笑又無奈。榮祿的這種行為,無疑是在兩邊討好,試圖在這場複雜的局勢中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然而,他的這種小聰明最終是否能夠得逞,恐怕隻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了。
    然而,慈禧太後對此卻一無所知。她那毫不合作的態度,早已令列強們心生不滿,甚至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
    更糟糕的是,義和團的那幫“熊孩子”們,竟然將各國的使館攪得雞犬不寧、烏煙瘴氣。這不僅讓列強們顏麵盡失,更是讓他們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
    在這種情況下,列強們決定不再坐視不管,他們迅速行動起來,重新組建了一支更為龐大的八國聯軍。這一次,聯軍的規模遠超以往,人數多達一萬多人,而且還在源源不斷地“擴招”。
    不僅如此,聯軍的裝備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可以說是“豪華加強版”。那些先進的洋槍洋炮,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八國聯軍組建完畢後,便迫不及待地開始尋釁滋事。他們竟然厚顏無恥地要求清軍將天津大沽口炮台拱手相讓。這無疑是對清朝的一種極其嚴重的侮辱和挑釁,仿佛在公然宣稱:“喂,你們清朝那點兒可憐的家底,還是乖乖交出來吧,省得我們親自動手!”
    麵對如此無理的要求,直隸總督裕祿不敢怠慢,他像一個忙碌的“快遞小哥”一樣,迅速將大沽口炮台的情況上奏給了朝廷。這一消息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軒然大波。一時間,主張開戰的聲音此起彼伏,猶如燃放鞭炮一般,接連不斷。
    慈禧太後呢,此時的態度異常強硬,仿佛吃了秤砣一般,鐵了心要與洋人一較高下。她心中暗想:“哼,這些洋人真是欺人太甚,難道真當我是好欺負的不成?我慈禧太後可不是吃素的,今天就讓你們見識一下我的厲害!”
    其實,慈禧太後心裏跟明鏡兒似的,對於羅嘉傑所提供的情報,她早就心知肚明那是假的。然而,她同樣清楚地知道,列強對她這位“老佛爺”早已心懷不滿,隻是一直在尋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將她拉下馬而已。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她必須要維護自己的權威,絕不能讓人小瞧了自己。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慈禧太後便緊急召集了第三次禦前會議。這次會議的氣氛異常緊張,仿佛一場激烈的戰鬥即將爆發。大臣們如坐針氈,一個個都屏住呼吸,連大氣都不敢出,生怕自己說錯一句話,會觸怒慈禧太後。
    整個會議過程中,慈禧太後麵色凝重,一言不發,使得原本就緊張的氛圍變得更加壓抑。大臣們則戰戰兢兢地匯報著各種情況,不敢有絲毫怠慢。
    然而,就在會議剛剛結束沒多久,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大沽口炮台竟然被八國聯軍攻陷了!這個突如其來的噩耗,猶如一道晴天霹靂,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大沽口炮台的失守,意味著戰爭已經無法避免,而且形勢變得極為嚴峻。原本還抱有一絲僥幸心理的人們,此刻也都意識到,這場戰爭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無論如何都躲不掉了。
    到了此時此刻,無論慈禧太後是否宣布開戰,對於這場戰爭的進行與否,實際上已經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了。畢竟,列強們早已下定決心要給清朝一個狠狠的教訓,而清朝上下也早已“同仇敵愾”,幾乎所有人都堅決主張開戰。
    然而,宣戰與否在道義層麵上卻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所謂“師出有名”才能讓自己在這場戰爭中站得住腳。因此,慈禧太後決定再次召開禦前會議,這已經是第四次了。
    與前幾次禦前會議相比,這次的氣氛顯得格外緊張。大臣們一個個都低垂著頭,不敢與慈禧太後對視,靜靜地等待著她發話。整個宮殿內彌漫著一種壓抑的氛圍,讓人感到喘不過氣來。
    終於,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和權衡利弊之後,宣戰的事情終於被敲定下來了。這一場戰爭,就如同一場盛大的戲劇,帷幕已經緩緩拉開,人們都無法再置身事外,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場大戲如何上演。
    在第四次禦前會議的那一天,慈禧太後展現出了她作為決策者的果斷和決絕。她宛如一個嚴厲的“房東大媽”,毫不留情地派遣許景澄等人前往各國使館,下達了“逐客令”。
    慈禧太後的語氣堅定而冷酷,她毫不客氣地對各國使節說道:“給你們 24 小時的時間,立刻收拾好你們的行李,滾出我們的國家!”這道命令就像是一道晴天霹靂,讓各國使節們驚愕不已。
    然而,與慈禧太後的強硬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光緒帝。他仿佛是一個不情願搬家的小孩兒,緊緊地拉住許景澄的手,滿臉憂慮地說道:“咱們再商量商量吧,或許還有其他更好的解決辦法呢。”
    第二天,總理衙門就像個“搬家公司”,對著各國使館宣讀了“搬家通知”,還派了兵去“監督”各國使者及家屬收拾行李,然後“熱心”地把他們“護送”到了天津。那場麵,就跟送親戚出門似的,不過這親戚可不太情願走。
    第三天,董福祥那幫子和義和團就像群“拆遷隊”,對著東交民巷裏不願意走的使館開始了“強製拆遷”。一時間,洋人們那是哭爹喊娘的,不少還丟了性命。這仗打得,跟鬧著玩似的,但可不是真的鬧著玩。
    到了第四天,也就是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後幹脆以光緒帝的名義發了個“宣戰詔書”,就像是在朋友圈裏發了個“戰鬥檄文”,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奧這十一個國家“宣戰”。
    那陣勢,就像是說:“來吧,咱們幹一架!”這慈禧太後,可真是“霸氣側漏”啊!
    她在詔書中寫道:“我朝二百數年,深仁厚澤,凡遠人來中國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懷柔。迨道光、鹹豐年間,俯準彼等互市,並乞在我國傳教;朝廷以其勸人為善,勉允所請,初亦就我範圍,遵我約束。詎三十年來,恃我國仁厚,一意拊循,彼乃益肆梟張,欺臨我國家,侵占我土地,蹂躪我人民,勒索我財物……”
    這詔書一發,那可真是驚動了天下。各國列強們紛紛摩拳擦掌,準備給大清一個狠狠的教訓。
    喜歡大清的故事請大家收藏:()大清的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