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恩道爾其實是美國版的張祥前

字數:5090   加入書籤

A+A-


    在信息繁雜、真假難辨的時代,所謂“美國專家”的觀點往往能在民間輿論場中掀起波瀾。威廉·恩道爾便是這樣一位爭議極大的人物,他常以“著名經濟學家、地緣政治學家”自居,四處宣揚驚世駭俗的反科學觀點,尤其是對轉基因技術的惡意詆毀,造成了惡劣影響。但深入探究其背景後會發現,他所謂的專家身份不過是虛假人設,本質上是個毫無科學依據、靠博客發聲的“民科”。
    威廉·恩道爾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其學曆看似不錯,可與真正的著名經濟學家、地緣政治學家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在經濟學領域,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奠定古典經濟學基礎,“看不見的手”原理影響深遠;凱恩斯在經濟大蕭條時提出政府幹預經濟的凱恩斯主義,為各國經濟政策製定提供重要參考。這些大家不僅有係統性理論,還通過實證研究推動學科發展。在地緣政治領域,布熱津斯基的《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深刻剖析全球政治格局,指出歐亞大陸的重要性,為美國外交和軍事戰略提供關鍵思路。而恩道爾的學曆僅僅是入門基礎,遠不足以支撐他成為這兩個複雜領域的著名專家。
    在學術成果的重要體現——權威學術期刊發文方麵,全麵搜索後會發現,威廉·恩道爾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根本毫無建樹。經濟學領域的《美國經濟評論》《計量經濟學》等頂尖期刊,匯聚全球經濟學家對經濟前沿問題的研究,論文經嚴格評審,代表著經濟學研究的最高水平,其成果影響著經濟政策和學界研究方向。地緣政治領域的《國際安全》《外交事務》等期刊,是學者發表對國際衝突、地緣戰略等深度分析的重要平台,文章基於多方麵綜合考量,運用科學方法和嚴密邏輯,為各國外交決策提供參考。然而,恩道爾的名字從未出現在這些權威期刊上,這充分表明他在專業領域缺乏被學術界認可的研究成果,根本無法與真正的專家相提並論。
    從職業經曆來看,20世紀70年代初,恩道爾開始涉足寫作,主題圍繞石油政治,一直到2007年前,創作主要聚焦於石油和銀行領域。雖然石油政治與地緣政治、經濟學有關聯,但僅撰寫這方麵書籍,遠遠不能說明他在這兩個廣泛而複雜的領域具備深厚專業素養和研究能力。比如,他分析石油價格波動時,沒有運用專業經濟學模型和方法,隻是簡單歸結為某些國家的惡意操縱,卻拿不出實質性證據,缺乏對全球石油市場供需、國際政治博弈、金融投機等多方麵因素的綜合考量。從他後來的行為看,這些早期寫作經曆更像是為包裝自己、塑造虛假專家形象做鋪墊。
    2007年,恩道爾出版反轉基因書籍《糧食危機》,徹底暴露其“民科”本質。書中,他以地緣政治為噱頭,惡意攻擊轉基因技術,宣稱轉基因作物存在巨大安全隱患,是利益集團控製全球糧食的陰謀工具,還大放厥詞稱“中國大麵積種植轉基因作物20年後,癌症會大規模爆發”。但這些言論毫無科學依據,純屬主觀臆想。
    事實上,中國從2021年啟動轉基因玉米、大豆產業化試點工作,2023年試點範圍已擴展到多省區。據衛生部等相關部門調查,推廣轉基因作物過程中,癌症並未如恩道爾所預言的那樣爆發。相反,種植轉基因作物省份的癌症發病率不但沒上升,反而有所下降。
    從科學研究角度看,癌症發病機製複雜,涉及遺傳、環境、生活方式等多方麵因素。遺傳因素中特定基因突變可增加患癌風險;環境因素如紫外線、化學致癌物、輻射等會損傷細胞dna引發癌症;生活方式方麵,吸煙、酗酒、不健康飲食和缺乏運動等也與癌症發生密切相關。將癌症發生簡單歸咎於轉基因作物,這種觀點荒謬且不負責任。
    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歐盟食品安全局、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眾多權威國際組織和機構,通過大量研究、嚴格評估和長期監測,均得出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實質等同,不存在安全性差異的結論。自1996年全球商業化種植轉基因作物以來,數十億人口長期食用,至今未出現因食用轉基因食品引發健康問題的案例。
    恩道爾不僅在轉基因問題上信口雌黃,還對專利製度、現代化農業、現代醫學、工業化、進化論、相對論、疫苗等諸多科學成果和現代社會發展進行全麵否定。
    他貶低現代醫學為醫藥利益集團賺錢的工具,吹捧毫無科學依據的巫術,呼籲抵製現代醫學。但現代醫學是基於科研人員的辛勤研究、大量臨床試驗和實踐驗證發展而來,抗生素降低感染性疾病死亡率,疫苗控製傳染病,精準醫療、微創手術等先進技術延長人類壽命,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權威機構也在推廣現代醫學成果,提升全球醫療水平和公共衛生保障能力,恩道爾對現代醫學的否定是對科學進步和人類健康福祉的漠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談及疫苗,恩道爾深陷“疫苗陰謀論”,聲稱疫苗是控製人民的手段。但天花疫苗消滅了天花病毒,乙肝疫苗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和相關疾病風險,大量科學研究和實際案例表明疫苗安全有效,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且可控。他傳播的“疫苗陰謀論”誤導公眾對疫苗的認知,可能導致部分人群拒絕接種疫苗,引發疾病傳播和流行,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新冠疫情期間就有人因受此影響拒絕接種新冠疫苗,加大疫情防控難度,導致許多人失去生命。
    對於工業化,恩道爾也極力反對。自工業革命以來,工業化推動生產力極大發展,汽車、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縮短出行時間,促進人員和物資流動,先進生產設備提高生產效率,豐富物質生活,還帶動科技進步,為醫學、農業、教育等領域發展提供支持。但恩道爾無視這些積極影響,或許是被片麵觀點或不實信息誤導,又或許是為迎合某些特殊利益群體,無端指責工業化,主張回到“簡單”的過去,這種觀點忽視曆史發展潮流,也未考慮數十億人因工業化擺脫貧困、提高生活質量的現實。
    他的文章滿是奇葩觀點和漏洞百出的邏輯。在反轉基因論述中,毫無根據地聲稱美國跨國公司利用轉基因專利技術控製發展中國家,將轉基因作物描述為含有潛在毒素、影響生育的生物武器,是美國控製他國人口的政治陰謀。
    他還曾引用被多個國際權威機構否定、已撤稿的法國研究作為依據,該研究由反對轉基因的綠色和平組織資助,實驗設計存在嚴重缺陷,毫無科學性可言。
    在《目標中國》裏,他汙蔑中國文化傳播是文化侵略,科技進步是竊取他國成果,全然不顧中國積極與世界各國開展貿易合作、文化交流以及科研人員多年來的辛勤付出。他的這些觀點沒有任何可靠證據支撐,純粹是為製造恐慌、吸引眼球,滿足部分人對陰謀論的獵奇心理。
    威廉·恩道爾與中國的“民科”張祥前有著諸多相似之處,本質上都是背離科學正軌、誤導公眾認知的典型。
    張祥前作為一名隻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農民,自稱1985年被外星人劫持至科技高度發達的“果克星”生活一個月,從而獲得了“統一場論”及一係列超現實科技理論。此後,他便在網絡等非學術平台大肆宣揚這些驚世駭俗的理論,試圖引起關注。
    從科學研究方法來看,張祥前和恩道爾一樣,完全拋棄了科學研究應有的嚴謹與規範。真正的科學研究是建立在大量的實驗觀察、數據收集、邏輯推理以及同行評議基礎之上的。以電磁學理論的發展為例,從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到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提出,都是科學家們在實驗室中通過無數次觀察、測量與總結得出的,後續麥克斯韋在此基礎上建立的方程組,成功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赫茲又通過實驗證實了電磁波,這一完整的科學發展鏈條充分體現了實驗在科學理論構建中的核心地位。然而,張祥前在提出“統一場論”時,既沒有設計出能夠驗證其理論的可行實驗方案,也拿不出任何基於實際觀測的定量分析,隻是憑借自己的主觀臆想和所謂的“外星經曆”來構建理論,和恩道爾毫無科學依據地傳播反科學觀點如出一轍。
    在數學推導和邏輯論證方麵,張祥前的理論也是漏洞百出。數學是科學的語言,嚴謹的數學推導和邏輯論證是科學理論得以確立的關鍵。牛頓在創立萬有引力定律時,運用了微積分這一強大的數學工具,對天體運動進行了精確的描述和計算;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使用了複雜的黎曼幾何來構建理論框架,其精確的數學表述不僅解釋了水星近日點進動等經典力學無法解決的問題,還成功預言了光線在引力場中的彎曲等現象。反觀張祥前,他對基本數學原理的理解和運用存在嚴重偏差,推導過程跳躍且缺乏連貫性,常常隨意篡改數學公式以迎合自己的結論,混亂的數學邏輯無法為其理論提供堅實的支撐。這與恩道爾在論述過程中毫無邏輯、隨意拚湊觀點來支撐自己反科學言論的做法極為相似,二人都不具備真正專家學者應有的學術素養和研究能力。
    恩道爾和張祥前一樣,與主流學術界格格不入。科學家們在探索新理論時,都是在尊重和融合現有科學理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新理論需要與已有的科學大廈合理銜接與融合。而張祥前的“統一場論”不僅無法與現有的成熟理論,如量子力學、相對論進行合理的銜接與融合,反而在諸多基本概念和原理上與之相悖,卻沒有給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和論證。他對時空結構、基本相互作用的描述與現代物理學的共識大相徑庭。同樣,恩道爾在經濟學、地緣政治學以及對各種科學技術的觀點上,也完全背離了主流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和共識,二者都是在自說自話,構建脫離實際的“空中樓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傳播途徑上,張祥前主要通過個人網站、社交媒體等渠道進行自我宣傳,繞過了科學共同體的評審機製。這種不科學的推廣方式,使得他的理論無法得到專業同行的嚴格審視和客觀評價。同時,他在宣傳過程中,常常誇大其詞,過度吹噓自己理論的價值和影響力,卻拿不出實質性的成果。而恩道爾也是借助個人博客等自媒體平台,肆意發表反科學言論,部分別有用心的公司和媒體對他的包裝與炒作,使得他的錯誤觀點得以廣泛擴散,誤導了公眾。
    威廉·恩道爾和張祥前這類“民科”,以其毫無根據的觀點、不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傳播手段,對公眾的科學認知和社會的科學發展造成了負麵影響。我們必須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他們的本質,通過加強科普教育、規範信息傳播等方式,提高公眾辨別科學與偽科學的能力,防止被這類“偽專家”的錯誤觀點誤導。
    總之,威廉·恩道爾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反科學的偽“專家”。我們必須對他的觀點保持高度警惕,不被其誤導。
    科學界應加強科學知識傳播,通過科普文章、科普講座等形式,讓公眾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媒體在傳播信息時應更加謹慎,對觀點和言論進行嚴格審核,避免傳播沒有科學依據的內容;社會各界也應提高對偽科學的警惕性,積極參與科學知識的學習和討論,提高公眾科學素養。隻有這樣,才能讓更多人辨別科學與偽科學,避免被這類“偽專家”誤導,為科學技術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創造良好環境。
    作者:懷疑探索者,寫於2024年。)
    喜歡穿越後,成為了農業之神請大家收藏:()穿越後,成為了農業之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