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分庭抗禮

字數:6788   加入書籤

A+A-


    鮑季平率先發言,“公子,秦國聯盟,我有三不利。”
    姬長伯好奇,“說來聽聽。”
    “第一不利,不利漢中!秦國征伐犬戎,目的無非是想統一關中,但是一旦統一關中,漢中就將麵臨一個體量不弱於我們的大國,漢中不穩,則漢國不穩!”
    “第二不利,不利聲望!我漢國立國之初,本意就是不認可周王室對姬伯越的支持,效仿楚武王,自立為王,不認周天子。而犬戎是周王室生死大敵,我們若助秦,豈不是又成了周王室的屬國?大義上就落了一層。”
    “第三不利,不利漢國,漢國自巴楚津地之戰至今,曆經姬伯越之亂,巴蜀之戰,漢中之戰,府庫空虛,民生凋敝,如今國內稍稍穩定,國力,民力略有回升,若是此時動兵,又要征調民夫,鄉勇,兵士,夏種必然耽誤,秋收便又要減收。”
    姬長伯聽罷,微微頷首,手指輕叩案幾,沉吟片刻後道:"鮑卿所言確有道理,但是秦國征伐犬戎,我們總不能出兵助犬戎吧,如此一來,中原列國對我等的印象必然不佳,日後經貿往來,恐受影響。"
    此時,軍政房雷勇出列拱手道:"君上,臣以為鮑大夫隻見其弊,未見其利。秦國若滅犬戎,確實會坐大,但亦可為我漢國屏障。如今晉國吞並山西六國,國力大增,秦晉之間已無屏障,秦弱而晉強,若得秦國為盟,可成掎角之勢。"
    "雷將軍此言差矣!"鮑季平立即反駁,"晉國雖強,但與我漢國尚隔秦嶺天險。而秦國若據有關中,旦夕可下漢中,這才是心腹之患!"
    殿中眾臣議論紛紛,意見不一。姬長伯抬手示意眾人安靜,轉向一直沒有開口的次輔黃嬰:"黃卿以為如何?"
    黃嬰眨眨眼,仿佛剛才一直在神遊一般,捋須道:"臣以為,鮑大夫三不利之論確為老成謀國之言。不過..."他話鋒一轉,“若化三不利為三利,豈不妙哉?"
    “願聞其詳!”鮑季平躬身一禮,姬長伯也伸長脖子等著。
    黃嬰眼睛微微一眯,組織了一下言語。
    “第一,鮑首輔說不利漢中,若是以協助秦國攻擊犬戎為由,修建棧道商路,不僅能加強巴蜀與漢中的聯係,還能名正言順的加強漢中通往陳倉的路。”黃嬰之言讓姬長伯眼前一亮。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姬長伯的話一出口,內閣眾官員皆讚歎,妙哉!
    “第二利呢?”鮑季平追問。
    黃嬰性子很慢,此時慢條斯理的撫撫胡須,又摸摸肚子。
    “第二利,利聲望!犬戎之禍時,整個關中之地生靈塗炭,褒國退入漢中,周天子東遷,秦國苦戰關中數十年,中原諸國聯軍討伐犬戎,皆被犬戎擊敗,若是我們能將犬戎之亂平定,屆時漢國威望將力壓中原諸國,就算是周天子,也必須要正視我漢國之威!”
    不等姬長伯說話,鮑季平就撫掌讚歎起來,“為天下之不能為,是為尊者!”
    黃嬰性子憨厚,說完第二利,又停了下來,組織語言。
    “第三利,利巴蜀,犬戎蠻夷,以騎兵弓馬為主要武器,而我巴蜀,騎兵亦不弱,而且犬戎戰馬皆為高頭大馬,比起我巴蜀山地矮馬,更擅長奔襲!若是此戰能從犬戎部落中,繳獲一批戰馬,改良我巴蜀馬匹,甚至若是能占據幾座盛產馬匹的城池……”
    "妙啊!"姬長伯眼前一亮,"如此一來,既可得實利,又可示威於天下。"
    鮑季平雖然也被說動,但是心中還是有些疑慮,於是皺眉道:"君上,此計雖好,但恐秦國不肯輕易割讓城池。而且犬戎凶悍,若戰事遷延,我軍陷入其中..."
    黃嬰微微一笑,不緊不慢道:“首輔不必憂慮。秦國如今雖有征伐犬戎之心,但實力仍有不足,必然需要我漢國相助。我們可與秦國定下盟約,以出兵相助為條件,戰後讓秦國割讓部分城池。至於犬戎凶悍,戰事遷延,我軍可派遣騎兵入秦,采用遊擊戰術,避其鋒芒,擊其薄弱。待犬戎疲憊之時,再聯合秦軍發動總攻。”
    “而且,我們還可派遣使者去聯絡其他對犬戎不滿的部落,讓他們從內部擾亂犬戎。如此,勝算大增。”
    姬長伯聽後,連連點頭,眼中滿是讚許,“黃卿此計甚妙。既解決了秦國不肯割讓城池之患,又能應對犬戎的凶悍。”
    鮑季平思索一番,也拱手道:“君上,黃次輔所言有理,臣不再有疑慮。”姬長伯拍案而起,“好!那就依此計行事,與秦國結盟,共伐犬戎!”
    殿中眾臣皆跪地高呼:“附議!”
    姬長伯頷首,剛剛組建的內閣,就發揮了預想中的作用。
    鮑季平和黃嬰的隱隱對立,也符合自己的製衡想法。
    “此事商定,接下來該討論其他事宜了。”姬長伯示意一旁的如花匯報錦衣衛收攏的各地情報。
    “自楚文王去世後,各國皆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涉及楚、齊、晉等諸侯國的內政外交,甚至還有周王室的內亂。以下是楚文王死後各國發生的主要大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如花尖細的嗓音說出的,卻是最磅礴的消息,下方眾臣皆被驚的一愣,想不到錦衣衛的耳目竟然已經遍布各國!
    “按照大王的要求,我們重點關注了楚國子元之亂!”
    “楚文王死後,其子熊囏堵敖)繼位,但不久被弟弟熊惲所殺。此事發生時,正是巴楚聯軍進攻城固之時,當時楚軍慌忙撤軍,正是因此。”
    一語驚醒夢中人,難怪當時楚軍慌張撤離,姬長伯還以為楚軍是畏懼自己的軍力,原來是後方大亂。
    “楚文王之死還使楚國暫時無暇北顧,宋國又因為護送齊國公子歸國即位,順利從齊國手中接過了葵丘盟主之位,宋君以仁義著稱,多次提出天子之封,各國不得僭越攻伐為由,聚攏葵丘盟國聯軍,打擊了中原吞並之舉最強的衛國!鄭國!陳國!”
    姬長伯摸著下巴,若有所思道:“如此看來,楚國局勢動蕩,宋國稱霸中原,倒是給了我們可乘之機。”
    黃嬰拱手道:“君上,楚國此時內亂,我們可派人前往楚國,與熊惲修好,若能結為盟友,日後對庸,對巴作戰,皆有裨益。至於宋國,打著仁義旗號行稱霸之事,我們可聯合其他不滿宋國的諸侯,製衡於他。”
    姬長伯點頭稱善,“黃卿所言極是。那這出使楚國與聯合諸侯之事,就交由你去安排。”
    “諾!”黃嬰領命。
    姬長伯又轉向如花,“繼續說,還有何事。”
    如花清了清嗓子,“周王室內部也不安穩,周王之弟王子頹與周惠王爭位,引發內亂,部分諸侯支持王子頹,局勢混亂不堪。晉國則在吞並山西六國後,繼續向外擴張,勢力愈發強大。”
    晉國崛起在意料之中,周王室之亂,卻是意想不到。
    “詳細說說周天子的情況!”姬長伯重點關注周天子,因為這涉及到姬長伯現在最欠缺的大義名分。
    自從姬長伯自立為王,徹底與周王室撕破臉後,周天子氣急攻心,竟然一病不起。
    “周天子病重之後沒多久,便薨了,諡號周僖王,其子公子閬即位,即位後周天子不滿周王室五大夫權勢,於是縱容王室成員侵吞五大夫田地,隨後僖王其弟王子頹聯合五大夫蒍國、邊伯、子禽、祝跪、詹父等人,發動叛亂,驅逐公子閬。”
    “如今公子閬正在遊說鄭公與虢公聯手,助自己複位。”
    姬長伯點點頭,便是知道了,了解清楚周天子的情況,接下來就是北方大國,晉的情況了。
    “晉國先是爆發內戰,已經處於長期內亂,晉國曲沃小宗取代翼城大宗!”如花繼續說道。
    “隨後晉獻公晚年寵信驪姬,導致太子申生被殺,公子重耳、夷吾流亡,夷吾在驪姬之亂後借秦國之力回國即位,但背信棄義,導致秦晉交惡。”
    “為緩和關係,公子圉被送到秦國為人質,秦穆公將女兒懷嬴嫁給公子圉。”
    “數月前,晉惠公突然病重,公子圉擔心被秦國控製,拋下懷嬴,獨自逃回晉國。此舉激怒秦公,現在秦公有意支持流亡楚國的公子重耳重返晉國,雙方正在接觸。”
    姬長伯聽完晉國的情報,眉頭微皺:"晉國內亂不斷,公子重耳若得秦國支持回國奪位,恐怕秦晉關係將更為緊密。這對我們漢國而言,並非好事。"
    鮑季平點頭附和:"君上明鑒。秦國若與晉國結盟,其勢將更難遏製。我們必須在秦晉聯盟形成之前,搶先與秦國達成合作。"
    黃嬰卻搖頭道:"首輔此言差矣。公子重耳流亡多年,在楚國頗受楚王照拂。若他借助秦國之力回國,未必會完全倒向秦國。我們不妨靜觀其變,甚至可暗中與重耳接觸,預留後路。"
    軍政房雷勇突然插話:"君上,末將以為,當務之急是加強漢中防務。無論秦晉如何變化,漢中都是我們的命脈所在。不如趁秦國征伐犬戎之機,在漢中增派兵力,修築關隘。"
    姬長伯思索片刻,拍案道:"諸卿所言皆有道理。這樣,兵分三路:其一,由黃嬰負責與秦國談判結盟攻伐犬戎蠻夷事宜,務必爭取最大利益;其二,鮑季平可派人秘密接觸公子重耳,示好於他,爭取扶持其歸晉,打亂晉國內政;其三,雷勇立即調兵遣將,前往漢中,加強防務。"
    眾臣齊聲應諾:"謹遵君命!"
    就在此時,殿外侍衛匆匆來報,如花接過信件,急忙遞給姬長伯。
    "君上,楚國使者求見,說有緊急軍情!"如花遞過急報,說道。
    姬長伯與群臣對視一眼,心中皆是一驚。楚國此時派使者前來,莫非東南有變?
    "宣!"姬長伯沉聲道。
    不多時,一名風塵仆仆的楚國使者快步走入大殿,行禮後急切道:"漢王陛下,庸國聯合群蠻大舉入侵我楚國,現已攻占數城。我王特派外臣前來求援!"
    此言一出,殿中嘩然。
    又是這個庸國!庸國地處漢中以南,漢國以東,與姬伯越的巴國接壤,曾多次出兵幹預巴國,內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黃嬰立即進言:"君上,此乃天賜良機!我們可借援助楚國之名,派兵南下,既可遏製庸國擴張,又能與楚國結盟,一舉兩得。"
    鮑季平卻謹慎道:"君上,楚國新君即位不久,國內局勢未穩。我們貿然出兵,恐被卷入楚國內鬥。不如先觀望..."
    "報!"又一名侍衛衝入殿中,"巴國密探急報,巴君姬伯越趁庸國攻楚之機,正調集大軍,似有東出之意!"
    姬長伯猛地站起,眼中精光閃爍:"好個姬伯越,竟也想趁火打劫!"
    雷勇立即請命:"君上,末將願率軍東出江州,襲擾姬伯越後方,令其無暇東顧!"
    局勢突變,姬長伯迅速思考對策,隨後做出決斷:"傳令:雷勇即刻率三萬精兵東出江州,駐守漢巴邊境;黃嬰繼續負責與秦國談判;鮑季平加派密探,密切關注各國動向;另派使者回複楚國,漢國願出兵相助,但需楚國答應沮水以西三城為酬。"
    沮水是古代中國的一條重要河流,主要流經楚國西北部和漢中南部邊境地區,大致位於今天的湖北西部和陝西南部一帶。
    沮水以西的三城包括夷陵、秭歸、臨沮,是楚國西北邊境的重要據點,控製著通往巴蜀和漢中的要道。
    沮水在漢楚博弈中的戰略意義
    首先是地理屏障:沮水是楚國西北的天然防線,若漢國控製沮水以西的三城,可有效遏製楚國北上威脅漢中。
    其次威懾巴國:沮水以西靠近魚巫兩地,威脅姬伯安,若漢國在此駐軍,可震懾巴國,防止其趁亂北上。
    最重要的是,姬長伯還要保護通商要道:沮水流域是巴蜀與楚國貿易的重要通道,控製此地可增強漢國對南方商貿的影響力。
    姬長伯索要沮水三城的考量以援楚之名,行擴張之實表麵上出兵助楚抗庸,實則借機吞並楚國西北邊城,增強漢國對南方的控製。
    其次還能防止楚國坐大,若庸國戰敗,楚國可能趁機西進威脅漢國,提前占據沮水則可遏製楚國擴張,製衡巴國,若巴國趁亂北上,漢國可從沮水出兵截擊,確保巴蜀安全。
    眾臣領命而去,姬長伯獨坐殿中,望著案上的地圖,喃喃自語:"庸君庸國,還真是庸人自擾啊。”
    喜歡夢回春秋當大王請大家收藏:()夢回春秋當大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