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貢使
字數:3734 加入書籤
在進行了通傳以後,李忔和金尚憲將韓林讓進了屋。
本著“上國之民不跪下國之君”的默認規矩,韓林的見臉麵禮也隻是拱了拱手,欠了欠身。
李朝的二使也不以為忤。
落座以後,李忔對著韓林問道:“聽聞韓都司見過天子盛顏?”
李忔和金尚憲今年一個六十二,一個五十八,但是在提及崇禎時,麵上仍流露出了又敬又畏的神色。
“不錯,去年冬確實進京見過皇上,被召對於平台。”
李忔和金尚憲對視了一眼,雙雙露出了喜色。
見韓林有些疑惑,作為正使的李忔對著韓林解釋道:“都司勿怪,皇上登基大典時,小邦的賀臣並非我和叔度金尚憲字),因此我們都未見過今上,今日偶然聽聞都司曾麵見天顏,這才請見。”
韓林點了點頭,看來這兩個人是向他來打探起崇禎的脾氣秉性來了,韓林衝著京師的方向拱了拱手以示恭敬以後才笑道:“貴使勿要擔心,今上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便召見我這樣的小臣時也十分隨和。”
“那就好……”
金尚憲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隨後對著韓林苦笑道:“讓都司見笑了,小邦之人將見天顏,實在心中惶惶。”
韓林輕笑:“人之常情。”
見韓林的心性十分沉穩,李忔在詢問了韓林的年歲以後,頗為震驚地對著金尚憲讚道:“上國地大物博,人才也是濟濟,我在都司這個年歲時還在備科,兩年後方才過了小科,成為了生員。”
金尚憲也捋著胡須笑著應是:“韓都司如此年輕,假以時日,必然成為上國肱股。”
“兩位貴使謬讚了,林愧不敢當。”
吹捧完畢,李忔又看了韓林一眼,隨即又向他問道:“聽聞韓都司之前在上國遼鎮,後來才移遷到樂亭?”
“是也,也正是在錦州立了些許薄功,這才有幸麵見聖上,由錦州一把總直升到樂亭縣守。”
“那……都司可見過袁都督否?”
韓林微微一皺眉,搖了搖頭:“袁督坐鎮寧遠,而我在錦州,不曾見過。不知……”
問崇禎也就罷了,但是問起袁崇煥這個邊疆大臣做什麽?
他心中起了一些警惕。
金尚憲看到了韓林的表情,連忙道:“都司有所不知,前些日子袁都督在題本上奏稱小邦媾倭款奴,惹得天子大怒,對我國王多有申斥,此次來貢一方麵是想麵見天子,另一方麵也是想求見袁都以解除誤會,這才有了此問。”
怪不得。
韓林這才明白為什麽兩個人急於見他,而且提及崇禎時,麵上的恐多於尊。
媾倭款奴這可是極為嚴厲的指責,李朝可擔待不起,韓林本以為兩個人是因為要麵見崇禎才來找他打探消息,但沒想到根兒竟然在這兒。
袁崇煥哪裏有這個閑工夫去談論李朝的事情了?
稍微想了想,韓林便明白了袁崇煥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而他真正想劍指的是李朝不遠的毛文龍。
“袁神”為奪毛文龍之權可真是費盡了心機,韓林心中暗道。
但對於這件事,韓林自然也不能說你們別怕,袁都督是在拿你們這個桑罵毛大帥這個槐,和你們沒多大關係。
隻能淡淡地說了一句:“在下未曾見過袁都督,這件事恐怕幫不上什麽忙了。”
不過提到了倭,韓林也想通過這兩個人打探下其人的動向,於是對著二人問道:“二位貴使久居高堂,不知倭國可有什麽動向?”
在兩次入侵朝鮮以後,大明對日本采取了閉關絕貢的政策,雙方官方的往來幾乎斷絕。
而在日本那邊,心高氣傲的豐臣秀吉,兩次出兵朝鮮眼瞅著勢如破竹,最後都被來援的明軍擊敗,在徹底失敗的第二年,豐臣秀吉就死了,德川家康建立的德川幕府,多次想緩解雙方的關係,德川家康甚至親自致信福建巡撫徐學聚,表示對大明“願效犬馬,貢方物。”
但被大明以“日本素為不庭之國”而拒絕,僅默許民間私舶貿易。
萬曆、天啟乃至現在的崇禎三朝,都未曾向日本遣使,《皇明世法錄》上甚至說:“日本狡譎,不可輕信。”
韓林不禁感歎,老祖宗果然有眼光。
日本心灰意冷,也開啟了幕府鎖國的政策。
當然現在韓林也是“老祖宗”了,雖然間接地通過琉球在與倭國做生意,但無論出於當前的感情,還是後世的感情,他對於倭國也十分痛惡,不過對於這個十分擰巴的國家,該有的警惕還是要有的。
金尚憲臉上浮現出了一絲慍怒,冷哼了一聲:“倭亂以後,我國與倭國撕了國書,如今的交往也十分有限,僅在對馬藩今對馬島)互市。若依我看,還與這不尊王化的禽獸之國打什麽交道!”
韓林點頭附和道:“確實如此,此國罔顧朝日兄弟之情,揮馬揚刀,是為不義;不思皇明與之的父子之恩,暗藏禍心,是為不孝。”
接著韓林的話鋒一轉,笑道:“不過仇恨歸仇恨,這民間的生意嘛,該做還是做,誰與銀子過不去?兩位說是也不是?”
金尚憲不語,已經表明了態度。
李忔雖然也是對日強硬派的代表,但他如今算是李朝的“首輔”因此看得更高遠一些:“都司所言甚是,朝堂是朝堂,民間是民間,如果全麵斷絕,百害而無一利。”
與此同時,李忔對於韓林的見識也十分震驚:“都司目光遠矚,少年老成,著實是令人欽佩。”
韓林搖著頭笑道:“不敢當領議政如此誇讚,小子哪有什麽遠見咧?實在是迫不得已。”
“哦?不知都司所難何事?”
“二位知道,小子領著樂亭營事,雖不是文官,但樂亭土地貧瘠,無奈之下常有商賈揚帆泛海,但冒著風浪覆舟的危險也隻是賺取一些微薄的資財,實在是讓人憐歎。”
說完,韓林低下頭去飲茶,用餘光去掃視兩人。
這個年代,不論是大明還是李朝抑或是倭國,宗族的勢力是為官的保障,除了權利以外,最主要的是什麽?
是銀子。
因為銀子,大明的文武官員也常在商船上興夾帶之事。
韓林不信這兩個人不心動。
喜歡鐵蹄哀明請大家收藏:()鐵蹄哀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