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二張風波-結黨營私
字數:4764 加入書籤
第413章:二張風波結黨營私
武周王朝的天空,因張易之與張昌宗兄弟的得寵而風雲變幻。這二人深知,僅憑武則天的恩寵,在這波譎雲詭的朝堂,根基仍不夠穩固。為長久把控權勢,他們開始在朝廷中精心編織一張龐大的黨羽之網。
那是一個夜幕深沉、華燈初上的日子,張易之與張昌宗兄弟的府邸宛如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熠熠生輝。府邸內,雕梁畫棟,金磚鋪地,牆壁上掛滿了價值連城的字畫,每一幅都訴說著前朝的繁華與滄桑。大廳之中,珍饈美饌擺滿了一桌又一桌,濃鬱的酒香彌漫在空氣中,令人微醺。被邀請的官員們懷揣著各異的心思,魚貫而入。
張易之身著一襲繡滿金線蛟龍圖案的華麗錦袍,在燭光的映照下,那蛟龍仿佛欲騰空而起。他昂首站在大廳中央,臉上掛著自信又傲慢的笑容,聲音洪亮地說道:“各位大人能在百忙之中賞臉前來,張某深感榮幸。今日設宴,不為別的,就是想與各位大人增進增進感情,共敘情誼。”
張昌宗也趕忙在一旁附和,笑容滿麵地說道:“是啊,各位大人,如今這朝堂局勢猶如變幻莫測的棋局,複雜多變。我們兄弟二人能有今日,全靠陛下的恩寵。但我們也深知,獨木難支,還需各位大人多多支持,大家攜手共進,方能在這朝堂站穩腳跟。”
這時,一位名叫王福的官員,眼中閃爍著難以掩飾的貪婪光芒,迫不及待地率先起身。他雙手高高舉起酒杯,諂媚地說道:“張大人、張公子,您二位如今可是陛下眼前的紅人,猶如那璀璨星辰,照亮我等仕途。隻要能跟著二位,那是我們幾世修來的福氣。以後有用得著王某的地方,二位盡管開口便是,王某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張易之聽後,滿意地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自得,說道:“王大人果然識趣,是個明白人。實不相瞞,如今朝中有些大臣,總是與我們兄弟作對,處處阻礙陛下的聖意推行。我們兄弟自然不會坐視不理,也希望各位大人能與我們同心協力,共同對付這些不識時務之人。”
另一位李姓官員,微微皺眉,臉上露出一絲猶豫之色,緩緩說道:“張大人,您說的這些我們都明白。可那些大臣,有的位高權重,根基深厚,在朝中經營多年,勢力盤根錯節。我們貿然與之作對,恐怕……”
張昌宗冷笑一聲,毫不留情地打斷他的話:“李大人,您這是害怕了?有陛下為我們撐腰,還有什麽好怕的?隻要我們兄弟在陛下耳邊多美言幾句,那些與我們作對的人,還不是說倒就倒?到時候,好處自然少不了各位的。高官厚祿,榮華富貴,皆在眼前,就看各位大人如何抉擇了。”
聽到這話,又有幾位官員互相對視一眼,紛紛站起身來表態,願意追隨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一時間,大廳裏諂媚之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張大人放心,我等願為二位馬首是瞻!”
“對,跟著二位大人,何愁沒有前途!”
然而,並非所有被邀請的官員都願意與他們同流合汙。一位名叫趙正的官員,麵色凝重,緩緩站起身來。他目光堅定,義正言辭地說道:“張大人,張公子,我等身為朝廷官員,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本應一心為國,輔佐陛下治理天下,為百姓謀福祉。如今你們卻在此謀劃如何結黨營私,打壓異己,這種行為實在有違朝廷綱紀,有悖為官之道,趙某實難從命!”
張易之臉色瞬間變得陰沉如墨,眼中閃過一絲凶光,冷冷地盯著趙正,說道:“趙大人,話可不要說得太滿。在這朝堂之上,不識時務的人,可都沒有好下場。您再好好考慮考慮?莫要因一時衝動,毀了自己的前程。”
趙正毫不畏懼地直視張易之的眼睛,眼神中透著一股堅毅,說道:“我趙某一生清正廉潔,秉持正義,絕不會為了一己私利而做出損害國家和百姓的事情。你們的邀請,恕我不能接受!我隻知忠誠於陛下,忠誠於國家,而非攀附權貴,為虎作倀!”說罷,他一甩衣袖,毅然轉身便要離開。
張昌宗見狀,惱羞成怒,氣得滿臉通紅,大聲喝道:“趙正,你這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今天你走出這個門,就別想在朝堂上有好日子過!你會為你的愚蠢決定後悔的!”
趙正沒有理會,腳步堅定地離開了宴會。他的背影在燈光的映照下,顯得孤獨而又高大。
此後,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便開始對那些不願依附他們的大臣進行瘋狂的排擠和陷害。
一日,朝堂之上,氣氛莊重而嚴肅。大臣們正在討論一項關乎國家民生的重要政策,眾人各抒己見。一位名叫孫明的大臣,為人正直,敢於直言。他因為在政策觀點上與張易之產生分歧,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言辭懇切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希望能為國家製定出更有利的政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陛下,臣以為此項政策若按張大人所提方案施行,雖短期內看似有利,但從長遠來看,恐會加重百姓負擔,不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臣建議應從長計議,多考慮百姓的利益。”孫明拱手而立,神色誠懇。
張易之聽後,當場便怒目而視,心中暗暗記下了這筆賬。他冷哼一聲,說道:“孫大人,你這是故意與我作對嗎?陛下聖明,所定政策自然是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你卻在這裏百般阻撓,莫非是有什麽不可告人的目的?”
孫明連忙說道:“張大人,臣絕無此意。臣隻是就事論事,一心為了國家和百姓著想。還望張大人不要誤解。”
然而,張易之根本不聽孫明的解釋,心中已然打定主意要報複他。
退朝後,張易之回到府邸,立刻找來自己的心腹,在密室中授意他們捏造孫明貪汙受賄的罪名。
“你們去收集一些所謂的‘證據’,就說孫明在地方任職時,大肆收受錢財,欺壓百姓。動作要快,做得逼真些,我要讓他無話可說。”張易之眼神陰鷙,惡狠狠地說道。
“是,大人放心,我們一定辦妥。”心腹們領命而去。
沒過幾天,一份所謂的“證據”便被呈到了武則天的麵前。
武則天坐在龍椅上,看著這份證據,眉頭緊皺,心中充滿疑惑:“孫明向來為官清廉,在朝中口碑也不錯,怎會做出這等貪汙受賄之事?其中莫非有什麽隱情?”
張易之趕忙上前,滿臉義憤填膺的樣子,說道:“陛下,知人知麵不知心呐。孫明平日裏裝作一副清正廉潔的樣子,實則暗地裏大肆斂財,中飽私囊。他以為自己做得天衣無縫,卻沒想到被我們發現了。陛下若不及時懲處,恐怕會讓其他官員有樣學樣,敗壞我武周朝堂的風氣,動搖國家根基啊。”
武則天沉思片刻,神色凝重地說道:“此事還需仔細調查,不可冤枉了忠臣。朕一向賞罰分明,若真有此事,定不輕饒;若有人故意陷害,也絕不能姑息。”
張易之心中焦急,生怕事情敗露,又趕忙說道:“陛下,證據確鑿,孫明罪無可恕。若不盡快處置,恐怕他會銷毀證據,逃脫罪責。到時候,再想懲處他就難了。陛下聖明,應當機立斷呐。”
在張易之的不斷慫恿下,武則天最終下令將孫明革職查辦。孫明含冤入獄,卻無處申冤。他在獄中悲憤交加,仰天長歎:“我一心為國,卻遭此陷害,天理何在!”
而那些依附張易之、張昌宗的官員,在他們的庇護下,紛紛得到升遷,在朝中占據了重要職位。朝堂之上,隻要是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支持的事情,這些官員便隨聲附和;若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便會遭到他們的聯合打壓。正直的大臣們對此敢怒不敢言,朝堂的政治生態被嚴重破壞,一片烏煙瘴氣。
麵對如此局勢,狄仁傑等一些忠誠於朝廷的大臣心急如焚。他們深知,若不盡快遏製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的惡行,武周的江山必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這日,狄仁傑秘密召集幾位誌同道合的大臣,在一處幽靜的庭院中商議對策。庭院中,月色如水,灑在眾人身上,卻無法驅散他們心中的陰霾。
“如今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結黨營私,為所欲為,朝堂上下烏煙瘴氣,我們必須想個辦法,否則國家危矣。”狄仁傑神色嚴峻,目光中透露出憂慮與堅定。
一位大臣無奈地歎息道:“狄大人,這二人深受陛下寵愛,黨羽眾多,我們貿然行動,恐怕非但無法扳倒他們,還會引火燒身。”
狄仁傑沉思片刻,說道:“我明白其中的風險,但我們不能坐視不管。我們要先收集他們結黨營私、陷害忠良的確鑿證據,越多越好。同時,我們要團結更多正直的大臣,壯大我們的力量。隻有這樣,我們才有勝算。”
另一位大臣說道:“狄大人,收集證據談何容易。他們行事謹慎,黨羽也都守口如瓶。我們該從何處入手呢?”
狄仁傑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說道:“我們可以從他們身邊的人入手,總會有人看不慣他們的所作所為,願意為我們提供線索。而且,我們要留意他們在朝堂上的一舉一動,尋找他們違法亂紀的破綻。”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好,那我們就分頭行動,密切留意他們的動向。記住,一定要小心行事,不可打草驚蛇。”狄仁傑目光堅定地看著眾人。
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在這看似平靜的朝堂之下,正愈演愈烈。狄仁傑等人深知,前方道路充滿艱難險阻,但為了武周的江山社稷,為了天下百姓,他們已下定決心,與張易之、張昌宗的勢力抗爭到底。
喜歡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請大家收藏:()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