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繼承人問題-以退為進
字數:3993 加入書籤
李唐宗室眾人在得知狄仁傑勸諫武則天立李顯為嗣卻未成功後,齊聚在一處隱蔽的府邸。這座府邸位於皇城的一隅,雖不似皇宮那般金碧輝煌,卻也清幽雅致。庭院中,假山錯落有致,清泉潺潺流淌,四周的花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然而,此時眾人的心情卻如陰霾籠罩,絲毫感受不到這庭院的寧靜之美。
屋內氣氛凝重,眾人眉頭緊鎖,憂心忡忡。李顯麵色陰沉,在房間裏來回踱步,他的腳步急促而沉重,每一步都仿佛踏在眾人的心上。終於,李顯停下腳步,率先打破沉默,聲音中帶著焦慮與無奈:“狄大人此次勸諫未果,看來局勢對我們愈發不利。武氏一族在朝中愈發張狂,若不想出應對之策,我們李唐宗室恐再無機會。”李顯一邊說著,一邊握緊了拳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甘。
李旦微微皺眉,坐在椅子上,手托著下巴,思索片刻後緩緩說道:“兄長,如今陛下心意難測,武氏又咄咄逼人,我們正麵抗衡恐非明智之舉。不如暫且示弱,或許能讓陛下看到我們的誠意,從而改變想法。”李旦的聲音沉穩,但也掩飾不住其中的擔憂。
太平公主點頭讚同,她輕輕站起身來,目光堅定地說道:“二哥所言極是。我們可由兄長親自上書陛下,言辭務必謙卑,既要表達對陛下的絕對忠誠,也要對武氏家族予以尊重,表明我們願為武周江山效力,甚至輔佐武氏子弟治理國家,隻求能為李唐宗室留一線血脈。如此以退為進,或能扭轉局勢。”太平公主的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她深知此時的李唐宗室必須采取靈活的策略。
李顯聽後,心中一陣糾結,雖心有不甘,但也明白這或許是當下唯一的辦法,長歎一聲道:“也隻能如此了。隻希望此舉能讓母後看到我們的真心。”李顯的臉上露出一絲苦澀,他深知這封上書是李唐宗室最後的希望之一。
於是,李顯伏案疾書,燭光在他臉上搖曳,映出他嚴肅而專注的神情。他每寫下一個字,都仿佛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每一個字都飽含著複雜的情緒,既有對李唐宗室未來的擔憂,又有對武則天的敬畏,還有一絲無奈與隱忍。書畢,他反複檢查,逐字逐句地斟酌,確保言辭懇切恰當,這才命人將書信呈給武則天。
數日後,武則天在寢宮之中,手持李顯的上書,逐字逐句地閱讀著。寢宮內,裝飾奢華,錦繡的帷幕低垂,散發著淡淡的熏香,然而武則天的心思全在手中的書信上。
“母後陛下,兒臣李顯叩首。自武周立國,母後以雄才大略,開創新朝,功績卓著,四海鹹服。兒臣深知母後為天下操勞,武周之昌盛,皆母後之功。兒臣雖為李唐宗室血脈,但對母後之忠誠,天地可鑒。”武則天微微挑眉,眼中閃過一絲意外,繼續往下讀。
“武氏家族,輔佐母後,鞠躬盡瘁,為武周之基石。兒臣對武氏一族,滿懷敬重。若能為武周效力,哪怕輔佐武氏子弟,兒臣亦心甘情願。隻求母後念及血脈親情,為李唐宗室留一線生機,兒臣願肝腦塗地,不負母後聖恩。”武則天讀到此處,心中不禁有些動容。她放下上書,陷入沉思。
一旁的上官婉兒一直留意著武則天的表情,輕聲說道:“陛下,李顯殿下此書,言辭謙卑,看得出對陛下的忠誠。”上官婉兒的聲音輕柔,如同春日的微風。
武則天微微點頭,說道:“沒想到,李顯竟有如此態度。看來,李唐宗室並非如朕所想,一心隻想奪回皇位。”武則天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思索,她開始重新審視李唐宗室在這場繼承人紛爭中的態度。
上官婉兒繼續說道:“陛下,李顯殿下此舉,或許是真心希望能為武周出力,以表忠心。如此一來,既顯示出他的大度,也讓陛下看到李唐宗室的誠意。”上官婉兒深知武則天此時的猶豫,試圖從旁分析,為她提供更多思考的角度。
武則天輕輕歎了口氣,說道:“朕這些日子,為了繼承人之事,日夜難安。武氏家族與李唐宗室,各有其優勢與難處。李顯此書,倒是讓朕開始重新審視李唐宗室在這場紛爭中的態度。”武則天的聲音中帶著疲憊,繼承人的問題如同一座大山,壓得她有些喘不過氣來。
這時,武則天又想起武三思等人,他們一心想要繼承皇位,在朝中動作不斷,雖然忠誠,但行事有時過於張揚。而李顯此舉,卻顯得低調而誠懇。
“婉兒,你說,朕該如何抉擇?”武則天看向上官婉兒,眼中帶著詢問。
上官婉兒微微低頭,恭敬地說道:“陛下聖明,此事關乎重大,還需陛下從長計議。不過,李顯殿下既然表達了願為武周效力之心,陛下不妨再觀察一段時間,看看他是否言行一致。”上官婉兒的回答謹慎而得體,她明白這種重大決策需要武則天自己權衡。
武則天點點頭,說道:“你說得對。朕不能僅憑這一封上書就做出決定。但李顯此舉,確實讓朕心中有所觸動。李唐宗室傳承已久,在民間也有一定的根基。若能為朕所用,或許對武周的穩定有益。”武則天站起身來,走到窗邊,望著窗外的景色,心中的思緒如亂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後的日子裏,武則天時常想起李顯的上書,心中對李唐宗室的態度逐漸發生了變化。她開始留意李顯的一舉一動,也關注著朝中大臣對李顯此舉的反應。
一些大臣得知李顯上書之事後,私下裏議論紛紛,各種聲音此起彼伏。在一處幽靜的庭院中,幾位大臣圍坐在一起,氣氛顯得有些凝重。
“沒想到李顯殿下如此謙卑,願意輔佐武氏子弟,看來是真心為了武周的穩定啊。”一位年長的大臣捋著胡須,若有所思地說道。
“是啊,如此一來,或許能化解李唐宗室與武氏家族的矛盾,對朝廷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另一位大臣隨聲附和道。
“不過,武氏家族恐怕不會輕易相信李顯殿下的誠意,說不定還會采取什麽行動呢。”一位年輕的大臣憂心忡忡地插話道。
“嗯,這倒是有可能。畢竟,武氏家族一直對李唐宗室心存芥蒂。”年長的大臣點頭表示讚同。
就在這時,武氏家族得知李顯的舉動後,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在武三思的府邸中,武氏一族的核心成員正在緊急商議。
“李顯這是在耍什麽花招?他怎麽可能真心輔佐我們武氏子弟?”武三思一臉狐疑地說道,他的眉頭緊緊皺起,仿佛對李顯的行為感到十分困惑。
“是啊,我看他這是別有用心,想要借此機會恢複李唐宗室的地位。”武承嗣也附和道,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擔憂。
武攸暨在一旁提醒道:“不管怎樣,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密切關注李顯的一舉一動,看他到底有什麽企圖。”他的表情嚴肅,顯然對李顯的動機持懷疑態度。
“對,絕對不能讓他得逞!”武三思咬牙切齒地說道,他的拳頭緊握,似乎對李顯充滿了敵意。
武三思滿臉不屑,用力一拍桌子,發出“砰”的一聲巨響。他瞪大了眼睛,怒視著前方,說道:“李顯這不過是故作姿態,想要騙取陛下的信任罷了。他心裏肯定還是想著奪回皇位。”武三思的聲音中充滿了憤怒和懷疑,他的情緒顯然已經被李顯的行為所激怒。
一位武氏子弟則說道:“不管他是不是真心,我們都不能掉以輕心。還是要想辦法讓陛下堅定立武氏為嗣的決心。”這位子弟的表情嚴肅,深知局勢的嚴峻。
武三思點頭道:“不錯。我們不能因為李顯的這一動作就放鬆警惕。要繼續在朝中擴大我們的影響力,讓陛下看到武氏家族的實力。”武三思站起身來,來回踱步,思索著應對之策。
在各方的關注與猜測中,武則天陷入了更深的思考。李顯的以退為進,究竟是真心實意,還是另有圖謀?她必須謹慎判斷,因為這一決定,將直接影響武周王朝的未來走向,是走向更加繁榮的大一統,還是陷入宗室爭鬥的內亂,全在她的一念之間。她深知,自己的每一個決策,都肩負著天下蒼生的福祉和武周的千秋大業,容不得絲毫馬虎。她在心中反複權衡著各種利弊,試圖找到一個最妥善的解決方案,然而,這個答案似乎總是在迷霧中,難以捉摸。
喜歡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請大家收藏:()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