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繼承人問題-自毀前程
字數:3937 加入書籤
隨著在繼承人之爭中看似占據上風,武氏家族仿佛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行事風格愈發驕橫跋扈,猶如脫韁的野馬,全然不顧眾人的目光與朝堂的規矩。武三思更是首當其衝,憑借著與武則天的親緣關係以及自認為的勝券在握,在朝中的行為變得愈發肆無忌憚。
一日早朝,氣氛略顯凝重。一位諫官身著緋色朝服,神色嚴肅,手中捧著一份奏折,小心翼翼卻又帶著決然地出列。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壓製住內心的緊張,聲音微微顫抖地說道:“陛下,臣近日聽聞諸多關於武三思大人的劣跡,實在是義憤填膺,不得不奏。有人舉報,武三思大人公然插手吏部官員選拔,全然無視朝廷嚴謹的選才規矩。他任人唯親,將眾多不學無術、隻知阿諛奉承之輩安插進朝廷,嚴重擾亂了官場秩序,使得真正有才華、有抱負的賢能之士報國無門。如此行徑,實在有違我武周選拔賢才、治理天下的初衷,懇請陛下明察。”諫官說完,額頭已滿是汗珠,他深知彈劾武三思並非易事,心中充滿了忐忑,但為了朝廷的公正,他還是鼓起了勇氣。
武則天原本平靜的麵容微微皺眉,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悅,冷冷地問道:“三思,此事是否屬實?你作何解釋?”
武三思卻滿臉不屑,神色自若地向前一步,拱手行禮,語氣鎮定且理直氣壯地說道:“陛下,這純屬無稽之談!定是有人嫉妒微臣在朝中為陛下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故意編造這些子虛烏有的謊言來汙蔑微臣。陛下聖明,洞察秋毫,萬不可輕信這些奸佞小人的讒言,以免讓微臣寒心,也讓朝中大臣們對陛下的明斷產生疑慮。”武三思言辭鎮定,臉上毫無愧疚之色,仿佛真如他所說,一切都是他人的惡意誣陷。
諫官一聽,心急如焚,急忙向前幾步,提高音量說道:“陛下,臣所言句句屬實,絕無半句虛言,有證人證物為憑,容不得武三思大人狡辯。且武三思大人還在民間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強占百姓田產,手段極其惡劣。許多無辜百姓因此流離失所,生活苦不堪言。如今民間怨聲載道,百姓們對武三思大人的行為痛恨至極。陛下若不加以製止,恐失民心啊!民心乃立國之本,陛下不可不察!”諫官心急如焚,生怕武則天不相信自己的話,言辭中滿是對國家和百姓的憂慮。
武三思臉色瞬間變得陰沉,怒目圓睜,惡狠狠地盯著諫官,大聲喝道:“你這刁官,竟敢在朝堂之上血口噴人!信口雌黃汙蔑朝廷大臣,居心叵測,該當何罪?我武三思一心為陛下分憂,為武周江山操勞,你卻在這裏惡意中傷,擾亂朝堂秩序。陛下,一定要嚴懲此等奸佞之徒,以正朝綱!”武三思仗著武則天的寵信,妄圖以勢壓人,讓諫官不敢再言,同時試圖將水攪渾,讓武則天將注意力轉移到諫官身上。
武則天見狀,心中雖有疑慮,但念及武氏家族多年來的情分以及武三思平日的表現,還是強壓怒火,神色嚴肅地說道:“此事朕會派人徹查,絕不姑息。若查明屬實,定不輕饒。但若有人故意汙蔑朝廷大臣,擾亂朝堂,也絕不姑息。朝堂之上,需有確鑿證據,不可隨意詆毀他人。諸位大臣,皆應以國事為重,不可因一己私利而破壞朝綱。”武則天雖未當場懲處武三思,但言語中已透露出明顯的不滿與警告。
退朝後,武三思怒氣衝衝地回到府邸。一進書房,他便一腳狠狠踢翻了旁邊的椅子,嘴裏罵罵咧咧:“這個不知死活的諫官,竟敢在朝堂上公然彈劾我,簡直是活得不耐煩了!必須想個辦法好好教訓他一下,讓他知道得罪我的下場!”武三思在書房裏來回踱步,氣得臉色鐵青,眼神中閃爍著凶狠的光芒。
這時,一位心腹謀士聽到動靜,趕忙從外麵進來。他身著一襲黑色長袍,臉上帶著諂媚的笑容,小心翼翼地說道:“大人,莫要動怒。對付這種不識趣的人,我們隻需略施小計便可。以大人在朝中的權勢,買通他的政敵易如反掌。我們可以讓其在朝中散布他貪汙受賄的謠言,再偽造一些逼真的證據。到時候,即便他渾身是嘴也說不清,陛下必定會嚴懲他,看他還敢不敢與大人作對。”謀士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似乎已經看到了諫官的悲慘下場。
武三思聽後,臉上露出一絲陰狠的笑容,眼中閃過一絲狠厲,點頭道:“此計甚妙。就這麽辦!不過要做得幹淨利落,不能留下任何把柄。讓他知道,與我武三思作對,沒有好果子吃。哼,敢在朝堂上跟我過不去,我要讓他為自己的愚蠢付出慘痛的代價!”武三思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得意,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然而,武三思的惡行遠不止於此。在民間,他的貪婪與殘暴更是讓百姓苦不堪言。洛陽城外的一個村莊,原本寧靜祥和,村民們正辛勤勞作,憧憬著豐收的喜悅。突然,一群如狼似虎的家丁騎著高頭大馬,氣勢洶洶地闖入村莊。家丁頭目手持一份所謂的地契,一臉囂張地站在村口,大聲喊道:“從今日起,這片地就是武三思大人的了。你們都給我聽好了,限你們三日內搬離,否則休怪我們不客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聽聞,急忙從家中趕來,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走到家丁頭目麵前,苦苦哀求道:“這是我們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啊,你們不能就這樣奪走。我們一家老小靠什麽生活啊?求求你們,行行好吧。”老者滿臉皺紋,眼中滿是無奈與絕望。
家丁頭目一臉不屑,一腳將老者踹倒在地,惡狠狠地說道:“哼,老頭,識相的就趕緊滾。這地我們大人看上了,就是我們大人的。再囉嗦,小心你的老命!武三思大人看中你們這塊地,那是你們的福氣,別不知好歹!”
村民們圍了過來,敢怒不敢言,眼中燃燒著憤怒的火焰。一位年輕的村民忍不住說道:“你們這是強取豪奪,沒有王法了嗎?”
家丁頭目冷笑一聲,抽出腰間的長刀,指著年輕村民說道:“王法?在這一畝三分地,武三思大人就是王法!你們誰敢不服?”
村民們被嚇得往後退了幾步,但心中的怨恨卻愈發濃烈。一時間,整個村莊哭聲一片,百姓們對武三思的怨恨達到了極點。
隨著武三思惡行的不斷傳出,朝中一些原本保持中立的大臣,看到武氏家族如此行徑,紛紛搖頭歎息,對武氏家族的所作所為深感失望。在一處幽靜的茶樓裏,幾位中立大臣聚在一起,一邊喝茶,一邊小聲議論著。
一位身著青色長袍的大臣皺著眉頭,神色憂慮地說道:“原本以為武氏家族能為朝廷帶來新氣象,可如今看來,他們的行為實在令人不齒。武三思如此胡作非為,全然不顧朝廷的顏麵與百姓的死活,長此以往,武周恐怕會陷入混亂啊。”
另一位稍胖的大臣點頭表示讚同,無奈地說道:“是啊,長此以往,武周恐怕會陷入混亂。我們不能再坐視不管了。李唐宗室雖然一心想奪回皇位,但相比之下,他們行事還較為克製。或許,我們應該重新考慮立場了。武氏家族這般驕橫,如何能治理好國家?”
“沒錯,我們不能讓武氏家族這樣肆意妄為下去。若能輔佐李唐宗室,或許能讓朝廷重回正軌,恢複往日的清明。武氏家族的行為已經嚴重損害了朝廷的根基,再這樣下去,武周危矣。”又一位大臣附和道,臉上滿是擔憂之色。
就這樣,一些原本中立的大臣,紛紛倒向李唐宗室一方,壯大了李唐宗室的勢力。
而在民間,百姓們對武氏家族的不滿也日益加深。街頭巷尾,到處都在流傳著武氏家族的種種惡行。說書人在茶館裏繪聲繪色地講述著武三思強占民田、欺壓百姓的故事,引得聽眾們義憤填膺。
“這武三思簡直就是個惡霸,打著朝廷的旗號,在民間為非作歹,實在是天理難容!這樣的人要是繼承了皇位,我們老百姓可就沒好日子過了。”一位年輕的聽眾氣憤地說道,拳頭緊握,臉上滿是憤怒。
“是啊,還是李唐宗室好,聽說他們對百姓很寬厚。當年李唐統治的時候,雖然也有不如意的地方,但至少不像武三思這樣明目張膽地欺壓百姓。”另一位年長的聽眾附和道,眼神中透露出對過去的懷念和對現狀的無奈。
輿論的風向逐漸對武氏家族不利,武氏家族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而武三思等人卻渾然不覺,依舊沉浸在自己的權勢之中,繼續著他們的驕橫行為,絲毫沒有意識到,他們正一步步走向自毀前程的深淵,而武周王朝的局勢,也因他們的行為變得更加錯綜複雜,岌岌可危。
喜歡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請大家收藏:()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