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李旦退讓-武三思倒台
字數:5757 加入書籤
回到相王府,李旦將進宮麵聖的經過告知了王德。王德聽後,麵露喜色,說道:“王爺英明,此番總算暫時化解了危機。隻是武三思和太平公主那邊,恐怕不會善罷甘休。”李旦微微點頭,說道:“這是自然。他們兩人為了權力,定會繼續爭鬥。我們既要保持與他們的距離,又不能讓他們覺得我們是敵人。接下來,我們要密切關注他們的動向,見機行事。”
與此同時,武三思得知李旦進宮麵聖,心中起了疑慮。“李旦突然進宮,難道是向陛下告密,說我拉攏他之事?不行,我得想辦法探探陛下的口風。”武三思立刻安排親信,想辦法進宮打聽消息。
太平公主那邊也得知了李旦進宮的消息,她冷笑一聲,說道:“李旦這是按捺不住了?莫不是去陛下那裏表忠心,順便給自己謀個好前程。哼,我倒要看看,他究竟打的什麽主意。”說罷,她招來心腹謀士,商議應對之策。
謀士沉思片刻道:“公主,李旦進宮,恐怕已與陛下達成某種共識。陛下如今對各方勢力製衡的心思愈發明顯,我們若貿然行動,恐會落入下風。不如暫且按兵不動,觀察李旦後續的舉動。若他真的偏向陛下,為陛下出謀劃策製衡我們,那我們再出手也不遲。”
太平公主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狠厲,“也好,就先看看他能翻出什麽花樣。不過,你還是要密切關注相王府的動靜,一有風吹草動,立刻向我匯報。”謀士領命而去。
另一邊,武三思的親信從宮中帶回消息,說陛下並未提及李旦告狀之事,且看起來對李旦的態度似乎有所緩和。武三思聽聞,心中暗自思量:“李旦這老狐狸,看來是想兩邊討好。哼,沒那麽容易。既然他不想輕易站隊,那我就給他找點麻煩,看他還能不能置身事外。”
武三思隨即安排人手,在朝堂上下散布謠言,說李旦表麵上對陛下忠心耿耿,實則在暗中結交各方勢力,意圖謀反,還將一些捕風捉影的事情添油加醋地傳播開來。一時間,朝堂上人心惶惶,關於李旦的傳言沸沸揚揚。
李旦在相王府中得知此事後,心中大怒。王德氣憤地說道:“王爺,這定是武三思那奸賊所為,他這是想逼您就範啊!”李旦麵色陰沉,說道:“我本不想卷入這場爭鬥,可武三思卻步步緊逼。看來,我不能再坐以待斃了。”
李旦思索片刻,決定再次進宮麵聖,向李顯說明情況,同時也想借助陛下的力量打壓武三思的囂張氣焰。他深知,此時若不反擊,自己將會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麵。
李旦匆匆進宮,再次來到太極殿。李顯看到李旦,眉頭微皺,說道:“相王,今日又來,可是有要事?”李旦趕忙跪地,痛心疾首地說道:“陛下,臣實在是冤枉啊!近日朝堂上關於臣的謠言,皆是武三思蓄意散播,其目的就是想陷害臣,擾亂朝堂。臣對陛下忠心不二,日月可表,怎能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
李顯聽聞,臉色一沉,說道:“朕也有所耳聞這些謠言,隻是還未查實。武三思如此行事,實在可惡。相王放心,朕定會徹查此事,還相王一個清白。”李旦感激涕零,說道:“陛下聖明,臣懇請陛下嚴懲武三思,以正朝堂綱紀。若不加以製止,恐會引起朝堂大亂,讓親者痛,仇者快。”
李顯微微點頭,說道:“朕知道了。隻是武三思在朝中勢力盤根錯節,若貿然嚴懲,恐怕會引發一係列連鎖反應。朕會想個周全之策,既要打壓他的囂張氣焰,又不能引起朝堂動蕩。相王先回府,靜候朕的消息。”
李旦無奈,隻得告退。從皇宮出來,李旦心中明白,雖然陛下已經答應徹查,但武三思勢力龐大,想要扳倒他並非易事。而自己,已經徹底被卷入了這場權力的漩渦之中,接下來,每一步都將更加艱難。
回到相王府,李旦開始著手部署應對之策。他一麵安排親信暗中收集武三思的罪證,以備不時之需;另一麵,也加強了與朝中一些中立官員的聯係,爭取更多的支持。
武三思得知李旦再次進宮麵聖,心中也有些不安。他深知,李旦若真的說服了陛下,自己必將陷入困境。於是,他決定先發製人,聯合一些支持他的大臣,在朝堂上彈劾李旦,企圖在陛下還未做出決定之前,就將李旦徹底扳倒。
次日早朝,武三思率領一眾大臣,紛紛出列,彈劾李旦。武三思言辭激烈地說道:“陛下,李旦暗中結交勢力,意圖謀反,證據確鑿,望陛下明察,嚴懲此等亂臣賊子,以安天下民心。”其他大臣也隨聲附和。
李顯看著朝堂上吵成一團的大臣們,心中惱怒不已。他看向李旦,問道:“相王,對此你有何解釋?”
李旦鎮定自若,從容上前一步,向李顯躬身行禮後說道:“陛下,武三思所言純屬無稽之談,是他蓄意構陷微臣。微臣自始至終對陛下忠心耿耿,為大唐江山殫精竭慮,何來謀反之意?這些所謂的‘證據’,皆是武三思為了達到一己私欲,捏造出來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顯眉頭緊皺,掃視著朝堂上對峙的雙方,心中暗自權衡。武三思勢力龐大,在朝中黨羽眾多,而李旦雖一直謹小慎微,但畢竟身為皇室宗親,背後也不乏支持他的力量。貿然做出決斷,很可能引發朝堂震動。
這時,朝堂中一位中立的老臣站了出來,此人乃曆經多朝的元老,威望頗高。他緩緩說道:“陛下,此事關乎重大,不可輕信一麵之詞。相王向來品行端正,對陛下和大唐忠心可鑒,如今僅憑武三思等人呈上的這些證據,實在難以讓人信服。老臣懇請陛下,務必徹查此事,還相王一個公道,也讓朝堂上下人心安定。”
這位老臣的話得到了不少大臣的暗中點頭認可,朝堂上的嘈雜聲也漸漸小了下去。李顯思索片刻後說道:“此事關係重大,朕定會仔細調查,給諸位大臣以及天下百姓一個交代。在此期間,相王和武三思皆要恪守本分,不得再生事端。若有違背,朕絕不輕饒!”言罷,便宣布退朝。
退朝後,李旦回到相王府,心中明白,這場鬥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他對王德說道:“我們必須加快收集武三思罪證的進度,同時密切關注朝堂動向,看看武三思接下來還會有什麽動作。”王德領命而去。
而武三思回到府中,卻是怒不可遏。他沒想到,關鍵時刻竟有老臣為李旦說話,打亂了他一舉扳倒李旦的計劃。他的謀士勸說道:“大人,既然朝堂上不能立刻置李旦於死地,我們不妨從其他方麵入手。相王府中之人眾多,或許能從他們身上找到突破口,隻要有一人肯出麵指證李旦,那他就百口莫辯。”
武三思聽後,眼中閃過一絲陰狠,說道:“此計甚妙!你立刻安排人手,暗中監視相王府的一舉一動,設法收買相王府中的下人。隻要能拿到扳倒李旦的確鑿證據,不惜一切代價!”
與此同時,太平公主在得知朝堂上發生的事情後,心中暗喜。她對心腹說道:“武三思和李旦鬥得越厲害越好,等他們兩敗俱傷之時,便是我坐收漁翁之利之日。不過,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還是要繼續關注局勢,隨時準備出手。”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相王府周圍布滿了武三思派來的暗探,試圖尋找可乘之機。而李旦的親信們也在加緊收集武三思貪汙受賄、結黨營私等諸多罪證。朝堂之上,表麵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各方勢力都在等待著一個能打破平衡的契機。
終於,李旦的親信傳來消息,他們成功找到了武三思與邊境將領勾結,意圖私自調動軍隊的重要證據。李旦深知,這是扳倒武三思的絕佳機會。他立刻進宮,將這份證據呈給了李顯。
李顯看到證據後,龍顏大怒。武三思私自勾結軍隊,這已經觸及到了他作為皇帝的底線。他當即下令,命禦林軍包圍武三思府邸,將武三思及其黨羽一網打盡。
武三思怎麽也沒想到,自己機關算盡,最終卻被李旦抓住了把柄。當禦林軍衝進他府邸的時候,他才意識到大勢已去,隻能束手就擒。
隨著武三思的倒台,朝堂上支持他的勢力瞬間樹倒猢猻散。李旦因為揭發有功,在朝中的威望大增。但李旦深知,這場權力的鬥爭並未結束,太平公主還在一旁虎視眈眈,接下來的路,依舊充滿了挑戰和未知……
太平公主眼見武三思迅速倒台,心中既驚且怒。驚的是李旦竟能如此迅速地找到武三思的致命把柄,一舉將其扳倒;怒的是自己尚未坐收漁翁之利,武三思便已失勢,朝堂的局勢瞬間變得對李旦有利起來。
她決定不能再坐視李旦勢力坐大,於是暗中謀劃,準備對李旦發起反擊。太平公主利用自己在朝中的人脈,聯合了一些對李旦心懷嫉妒或擔憂其權勢過大的大臣,開始在朝堂上對李旦進行新一輪的彈劾。
這些大臣在早朝上紛紛上奏,指責李旦在扳倒武三思的過程中手段過激,有趁機攬權之嫌,還質疑李旦所呈武三思罪證的真實性,暗示李旦可能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偽造證據。李顯看著這些奏折,心中再次泛起疑慮。雖然他深知武三思罪有應得,但麵對大臣們對李旦的彈劾,也不得不加以重視。
李顯召見李旦,將這些彈劾奏折擺在他麵前,麵色凝重地問道:“相王,這些彈劾你都看看,大臣們對你多有質疑,你可有什麽要解釋的?”李旦心中明白這是太平公主在背後搞鬼,但此刻也隻能盡力澄清。他再次向李顯表明自己對陛下和大唐的忠心,說道這些彈劾皆是無中生有,是有人蓄意陷害,目的就是破壞朝堂的穩定。
李旦言辭懇切地說:“陛下,微臣一心隻為大唐社稷,扳倒武三思也是為了清除朝堂奸佞,還陛下一個清明的朝堂。若因微臣此舉而讓陛下對臣產生疑慮,臣萬死難辭其咎。但懇請陛下明察,莫要讓奸人陰謀得逞。”李顯看著李旦,心中猶豫不決。他深知李旦一直以來對自己並無二心,但朝堂大臣的彈劾又不能置之不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回到相王府,李旦意識到太平公主的手段更為隱蔽和棘手。他與王德商議應對之策,王德建議道:“王爺,既然他們質疑罪證的真實性,我們不妨將收集罪證的詳細過程以及相關證人公之於眾,讓朝堂大臣們心服口服。同時,我們也可以聯絡一些正直的大臣,讓他們在朝堂上為王爺說話。”
李旦覺得此計可行,於是立刻著手準備。他將收集武三思罪證的過程整理成詳細的文書,並找到幾位關鍵證人,讓他們做好隨時在朝堂上作證的準備。同時,李旦的親信們也開始在朝中聯絡那些支持李旦的大臣,向他們說明情況,爭取他們在朝堂上的支持。
再次早朝時,麵對大臣們的彈劾,李旦不慌不忙。他先向李顯行了大禮,然後有條不紊地將整理好的文書呈上,並請幾位證人當庭作證。證人詳細講述了如何發現武三思與邊境將領勾結的經過,以及證據的獲取過程,條理清晰,言辭可信。
朝堂上的大臣們聽後,紛紛交頭接耳。一些原本對李旦心存疑慮的大臣,在聽完這些陳述後,也覺得李旦所言非虛。這時,支持李旦的大臣們也紛紛站出來為他說話,指出那些彈劾李旦的大臣是受他人指使,別有用心。
太平公主看著朝堂上的局勢逐漸對李旦有利,心中暗暗著急。她的一位心腹大臣見狀,不顧局勢,仍強硬地指責李旦和這些證人是串通一氣,偽造證據。但此時,大多數大臣已經對李旦的清白心中有數,對這位大臣的無理指責紛紛表示不滿。
李顯看著朝堂上的局麵,心中已然有了決斷。他斥責了那些無端彈劾李旦的大臣,並重申李旦扳倒武三思是為大唐立下大功,不容置疑。同時,李顯也暗中警告太平公主,莫要在朝堂上挑起無端紛爭,擾亂朝綱。
經此一役,李旦成功化解了太平公主的陰謀,在朝堂上的地位更加穩固。但他也清楚,太平公主絕不會就此罷休,未來的日子裏,他與太平公主之間的明爭暗鬥隻會更加激烈,而他也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小心應對,才能在這複雜的朝堂局勢中生存,並繼續為大唐的穩定和繁榮貢獻力量。
喜歡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請大家收藏:()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