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李旦退讓-王府謀議

字數:5931   加入書籤

A+A-


    扳倒武三思後,李旦深知局勢複雜,一回王府,便急召親信謀士共商大計。不多時,書房內眾人齊聚,氣氛壓抑得如同暴風雨前的沉悶。
    謀士張柬之目光灼灼,率先打破沉默,拱手激昂陳詞:“王爺,當下您在朝中聲望如日中天,眾多朝臣對您敬重有加。扳倒武三思,此乃蓋世奇功,正是乘勝追擊、在這權力棋局中謀得關鍵之位的絕佳契機。倘若此時猶豫不決,錯失良機,日後局勢瞬息萬變,再想有所作為,怕是難上加難!”
    狄光遠麵色憂慮,緊接著起身說道:“張兄所言雖有幾分道理,然而王爺,現今朝堂波譎雲詭,各方勢力犬牙交錯、相互製衡。王爺若貿然投身爭權漩渦,無疑會成為眾矢之的。太平公主野心昭然若揭,對大權覬覦已久;陛下雖說對王爺心存感激,可帝王之心,難免會有所忌憚。此刻稍有差池,便可能陷入萬劫不複之地,不僅王爺自身性命堪憂,恐怕還會連累家人和一眾親信啊。”
    狄光遠這一番話,讓眾人紛紛點頭,有人低聲附和:“狄公子所言極是,王爺行事還是謹慎為妙。”也有人麵露遲疑,顯然在權衡兩種觀點的利弊。
    李旦眉頭擰成了一個結,在房中來回踱步,腳下的青磚發出沉悶的“咚咚”聲,仿佛敲在眾人心上。他心裏清楚,張柬之的提議極具誘惑,以自己如今的威望與實力,若果斷出手,說不定真能在權力核心站穩腳跟,進而為大唐的長治久安大展宏圖。但狄光遠的擔憂也絕非無的放矢,朝堂之上人心隔肚皮,一步走錯,就可能粉身碎骨。
    李旦停下腳步,望向窗外漸漸暗沉的天色,心中愈發沉重。思索良久,他緩緩開口:“諸位所言皆在理,此事幹係重大,容本王再細細思量。但無論如何,本王的初心從未改變,一切皆為大唐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著想。”謀士們聽李旦如此說,紛紛行禮,表示聽從王爺安排。眾人散去後,李旦獨自佇立在書房,凝視著窗外夜色,久久無法入眠,腦海中各種念頭翻湧,反複權衡著利弊,苦思應對之策。
    過了幾日,李旦仍未下定決心,心中煩悶,便又召集了幾位親信謀士再次商議。
    這日,書房內燭火搖曳,眾人圍坐。李旦眉頭緊鎖,率先說道:“這幾日本王日夜思索,始終難以抉擇。張柬之,你且再詳細說說,若本王出手爭權,當如何布局?”
    張柬之眼神一亮,起身說道:“王爺,如今朝中不少大臣皆對您心懷敬仰,我們可先聯絡這些忠心之士,結成穩固同盟。他們在朝堂之上,或掌管六部,或掌控言路,若能齊心,必能形成一股強大勢力。”
    李旦微微點頭,示意他繼續。張柬之接著道:“再者,王爺可著力培養自己的門生故吏,安排他們進入要害部門。這些人受王爺恩澤,必對王爺忠心耿耿,日後定能為王爺所用。”
    這時,一直未作聲的謀士陸景初開口道:“張兄所言雖好,但王爺,培養勢力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且容易引起陛下猜忌。”
    狄光遠也附和道:“陸兄所言極是。陛下對權力極為敏感,王爺稍有動作,恐怕就會觸動陛下的逆鱗。”
    李旦歎道:“本王自然知曉其中難處。隻是,若不有所作為,大唐江山若再次落入奸人之手,又當如何?”
    張柬之趕忙說道:“王爺心懷天下,令人敬佩。但如今太平公主勢力漸大,若王爺不出手製衡,她必定會擾亂朝綱。”
    陸景初沉思片刻,說道:“王爺,或許我們可采取迂回之策。如今陛下對政務有時力不從心,王爺可主動為陛下分憂,多參與朝政事務,但並非直接爭權,而是以輔佐之名,逐步掌握朝中關鍵事務,樹立威望。如此一來,既能避免引起陛下猜忌,又能為大唐社稷出力。”
    狄光遠皺眉道:“陸兄此計雖妙,可太平公主豈會坐視不理?她必定會在其中橫加阻攔。”
    陸景初微微一笑:“這便是關鍵所在。王爺可與太平公主虛與委蛇,表麵上對她的意見表示尊重,暗中卻布局謀劃。若她有不利於大唐之舉,王爺便可聯合朝中正義之士,揭露其陰謀,使其難以得逞。”
    李旦輕撫胡須,沉吟道:“陸卿家此計倒是頗有幾分道理。隻是,與太平公主周旋,談何容易。她心思縝密,手段狠辣,稍有不慎,便會被她抓住把柄。”
    張柬之接口道:“王爺,即便困難重重,也不能坐以待斃。如今正是關鍵時刻,若錯過此機,將來太平公主羽翼豐滿,再想與之抗衡,恐怕就回天乏術了。”
    狄光遠卻搖頭道:“王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太平公主背後勢力錯綜複雜,貿然與之交鋒,我們勝算不大。不如先按兵不動,觀察局勢變化,待時機成熟,再一舉出擊。”
    眾人各執一詞,爭論不休。李旦聽得心煩意亂,抬手道:“諸位暫且住口。此事容本王再仔細斟酌。今日天色已晚,大家都先回去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眾人紛紛行禮告退。李旦獨自坐在書房,望著牆上懸掛的大唐疆域圖,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自己的每一個決定,都關乎著大唐的未來,關乎著無數人的命運。
    幾日後,李旦在王府花園中散步,心中仍在思索著應對之策。這時,管家前來稟報:“王爺,張柬之張大人求見,說有要事相商。”
    李旦微微點頭:“快請他到書房來。”
    不多時,張柬之匆匆趕來,一臉急切:“王爺,剛剛得到消息,太平公主近日與朝中多位重臣頻繁往來,似乎在謀劃著什麽。”
    李旦神色一凜:“可知具體與哪些大臣往來?他們商議的內容可有線索?”
    張柬之搖頭道:“暫時還不清楚。但據可靠消息,這些大臣皆是手握重權之人,若他們與太平公主勾結,後果不堪設想。”
    李旦踱步沉思片刻,說道:“看來,局勢愈發緊迫了。張卿家,你對此事有何看法?”
    張柬之拱手道:“王爺,此乃危急存亡之秋,我們不能再坐視不管。依微臣之見,王爺可先派人暗中調查這些大臣與太平公主的往來細節,掌握確鑿證據。然後,在朝堂之上,揭露他們的陰謀,讓陛下看清太平公主的真麵目。”
    李旦皺眉道:“若貿然揭露,萬一證據不足,反而會打草驚蛇,引起陛下不滿。”
    張柬之思索片刻,說道:“王爺所言極是。那我們可先與朝中一些中立大臣接觸,爭取他們的支持。待證據確鑿,且有足夠的力量支持時,再一舉發難。”
    李旦點頭道:“此計可行。隻是,聯絡中立大臣之事,務必小心謹慎,切不可走漏風聲。”
    正說著,狄光遠也匆匆趕來:“王爺,大事不好!聽聞太平公主正在拉攏禁軍將領,試圖掌控京城兵權。”
    李旦臉色大變:“竟有此事!若她掌控了禁軍,京城局勢將盡在她的掌握之中,我們再想有所作為,就難如登天了。”
    張柬之咬牙道:“王爺,不能再猶豫了!我們必須立刻行動,先一步爭取禁軍將領的支持。”
    狄光遠卻冷靜道:“王爺,禁軍將領大多隻聽陛下詔令,我們貿然接觸,恐怕會被視為謀逆之舉。當務之急,是要讓陛下知曉太平公主的野心,讓陛下出麵製衡。”
    李旦沉思良久,緩緩說道:“狄卿家所言有理。隻是,如何讓陛下相信太平公主有不臣之心,又不引起陛下對本王的猜忌,這才是關鍵。”
    三人陷入了沉默,花園中的氣氛凝重得讓人喘不過氣來。突然,李旦眼前一亮:“有了!我們可通過禦史台彈劾太平公主的黨羽,從側麵引起陛下的警覺。”
    張柬之與狄光遠對視一眼,齊聲說道:“王爺妙計!禦史台負責監察百官,若由他們出麵彈劾,既名正言順,又不會讓陛下覺得王爺在背後操縱。”
    李旦點頭道:“此事就交給你們二人去辦。張柬之,你去聯絡與我們交好的禦史,讓他們收集太平公主黨羽的罪證,尋機彈劾。狄光遠,你繼續留意太平公主與禁軍將領的動向,一旦有新情況,立刻向本王匯報。”
    二人領命而去。李旦望著他們離去的背影,心中暗暗祈禱,希望這一係列舉措能夠打破太平公主的陰謀,為大唐江山贏得一線生機。
    數日後,禦史台果然上奏彈劾太平公主的幾位親信大臣,罪名包括貪汙受賄、結黨營私等。奏章遞到禦前,朝堂之上頓時掀起一陣波瀾。
    陛下坐在龍椅上,麵色陰沉地看著奏章,心中暗忖:太平公主此舉,究竟是何用意?她的親信如此膽大妄為,背後是否有她的縱容?
    早朝之上,大臣們圍繞此事爭論不休。支持彈劾的大臣義正言辭地說道:“陛下,這些大臣身為朝廷命官,卻公然違法亂紀,與太平公主來往密切,其心可誅。若不加以嚴懲,恐朝堂風氣敗壞,民心難安。”
    而與太平公主關係密切的大臣則急忙辯解:“陛下,這其中恐有誤會。他們向來忠心耿耿,定是有人蓄意陷害,妄圖挑撥公主與朝廷的關係。”
    陛下心中猶豫不決,目光掃向群臣,最後落在了李旦身上,問道:“睿王,你對此事有何看法?”
    李旦恭敬地出列,躬身說道:“陛下,禦史台彈劾之事,證據確鑿。這些大臣的所作所為,確實有違朝廷綱紀。但此事涉及太平公主,還望陛下慎重處理,以免傷了皇室和氣,又能彰顯陛下公正嚴明之治。”
    陛下微微點頭,覺得李旦所言頗為中肯。這時,太平公主站了出來,神色委屈地說道:“陛下,臣妾實在不知這些大臣竟敢背著臣妾做出如此不法之事。臣妾平日裏對他們多有教導,讓他們忠心輔佐陛下,沒想到他們卻辜負了臣妾的信任。還望陛下明察,莫要因臣妾而偏袒他們,定要嚴懲不貸,以正朝綱。”
    陛下見太平公主如此表態,心中的疑慮稍減,說道:“既然如此,朕命大理寺徹查此事,務必查清真相。若確有不法行為,絕不姑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退朝之後,李旦回到王府,狄光遠匆匆趕來,一臉焦急地說道:“王爺,事情有些棘手。太平公主在朝堂上的一番表態,倒是將自己摘得幹淨。大理寺卿又是她的人,恐怕這調查結果會大打折扣。”
    李旦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道:“無妨,我們早料到她會有所動作。既然如此,我們便再給她添把火。你去聯絡幾位與大理寺卿不和的朝中大臣,讓他們密切關注大理寺的調查進展,一旦發現有包庇縱容之舉,立刻上奏彈劾。”
    狄光遠領命而去。與此同時,張柬之也來到王府,向李旦匯報情況:“王爺,禦史們彈劾太平公主黨羽後,朝中不少中立大臣開始對太平公主心生警惕。我們已暗中與幾位大臣接觸,他們表示願意與王爺合作,共同維護朝堂穩定,但仍有顧慮,擔心此舉會得罪太平公主,日後遭到報複。”
    李旦冷笑一聲:“這些大臣的顧慮也在情理之中。你告訴他們,本王定會全力支持他們,隻要我們團結一致,太平公主也不能把我們怎樣。同時,讓他們在朝堂上保持低調,暗中收集太平公主及其黨羽更多的罪證。”
    張柬之又說道:“王爺,還有一事。近日有傳言說,太平公主打算以修繕宮殿為名,征調大量民夫,實則是想暗中訓練一支私軍。”
    李旦麵色凝重:“若真如此,那太平公主的野心可就不僅僅是掌控朝堂那麽簡單了。此事你務必查實,若確有其事,我們必須盡快想辦法阻止。”
    張柬之離去後,李旦獨自坐在書房,思考著應對之策。他深知,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會滿盤皆輸。但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他已沒有退路。
    喜歡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請大家收藏:()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