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李旦退讓-上表入宮

字數:5334   加入書籤

A+A-


    一切準備就緒後,李旦身著一襲素色朝服,神色莊重,帶著精心撰寫的上表進宮麵聖。此時的他,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對大唐未來的深切憂慮,又懷揣著一絲改革朝堂現狀的期望。
    踏入宮門,宮牆高聳,廊道幽深,李旦的腳步聲在寂靜的宮道上回蕩。兩旁的侍衛神情肅穆,目不斜視,愈發讓這氣氛顯得凝重。李旦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情緒平複下來,腦海中不斷思索著麵聖時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以及應對之策。
    在宮中,李旦穿過重重宮殿,終於來到陛下處理政務的殿宇。他懷著忐忑的心情,恭敬地步入殿內,先是規規矩矩地行了君臣大禮,而後雙手將上表高高舉起。陛下坐在禦座之上,麵容平靜,目光深邃,從李旦手中接過上表,開始仔細閱讀。
    隨著閱讀的深入,陛下的臉色愈發凝重,時而微微皺眉,時而輕輕搖頭。李旦跪在殿下,大氣都不敢出,眼睛緊緊盯著陛下的表情,試圖從細微的變化中揣測陛下的心意。殿內安靜極了,隻有陛下翻閱上表的紙張摩挲聲。
    讀完後,陛下緩緩抬起頭,目光落在李旦身上,眼中滿是複雜之色:“相王,你真的決定好了嗎?此舉一旦施行,可再無回頭之路。”陛下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帶著千鈞重量。
    李旦趕忙伏地,額頭觸地,誠懇地說:“陛下,臣心意已決。臣深知此舉可能會引起諸多猜測和質疑,但臣實在是為了大唐的未來著想。這些年來,權力爭鬥讓朝堂動蕩不安,各方勢力相互傾軋,政令不通,致使百姓生活困苦,民生凋敝。臣希望能以自己的退讓,換得大唐的片刻安寧,給大唐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重新整頓朝綱,恢複我大唐的盛世氣象。”李旦言辭懇切,聲淚俱下,每一個字都飽含著對大唐的忠誠與擔憂。
    陛下沉默良久,目光從李旦身上移開,望向殿外的天空,似乎在思索著什麽。過了許久,陛下才緩緩說道:“相王,你一生為大唐操勞,朕又何嚐不知你的苦心。隻是朝堂之事,錯綜複雜,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全身。你這一退讓,必定會引起各方的反應,猶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麵,激起千層浪。你可有應對之策?”陛下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擔憂與期待。
    李旦挺直身軀,有條不紊地說道:“陛下放心,臣已深思熟慮。臣舉薦了幾位忠誠能幹的大臣,他們皆是飽讀詩書、心懷天下之士,對陛下忠心耿耿,足以輔佐陛下治理朝政。同時,臣也安撫了支持臣的大臣們,曉以大義,讓他們繼續以陛下為尊,支持陛下的決策,維護朝局的穩定。臣相信,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定能讓大唐走出困境,重現輝煌。”李旦目光堅定,充滿自信。
    陛下微微點頭,眼中露出一絲欣慰之色:“相王,你考慮得很周全。隻是,朝堂變幻莫測,局勢瞬息萬變,朕還是希望你能在幕後多多指點,若朝堂有難,還望相王能出山相助,為朕排憂解難。”陛下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懇切。
    李旦感激涕零,再次伏地叩首:“陛下放心,臣雖不再參與朝堂權力爭鬥,但隻要大唐有需要,臣定會竭盡所能,萬死不辭。大唐是臣的家國,陛下是臣的君主,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李旦從宮中出來,陽光灑在他的身上,可他卻感受不到絲毫暖意。雖麵上維持著平靜,但心中依舊如波濤般洶湧。他深知,此次上表雖得到陛下一定程度的認可,可朝堂局勢盤根錯節,各方勢力絕非會輕易罷休。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可能滿盤皆輸。
    回到王府,張柬之與狄光遠早已等候多時,兩人在廳中來回踱步,神色焦急。見李旦歸來,兩人趕忙迎上前詢問情況。李旦擺擺手,示意二人坐下,而後將麵聖的經過詳細敘述了一遍。
    張柬之聽後,神色憂慮,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王爺,陛下雖暫時應下,但各方勢力必定不會坐視不理。尤其是那些在權力爭鬥中嚐到甜頭之人,定會想盡辦法破壞王爺的計劃。他們視權力如命,怎會輕易讓王爺打破這看似平衡的局麵。”
    張柬之的話語剛落,狄光遠也接口道:“張大人所言極是,如今朝堂內,韋後一黨野心勃勃,妄圖效仿武則天幹預朝政,武氏殘餘勢力也蠢蠢欲動,妄圖恢複往日榮光。王爺此舉,無疑是觸動了他們的利益,他們定會不擇手段地反擊。”狄光遠的臉上滿是擔憂之色。
    李旦微微點頭,目光堅定地說:“本王自然明白其中利害。但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為了天下百姓,即便前方荊棘滿途,本王也絕無退縮之意。我們需盡快想辦法應對,切不可讓他們的陰謀得逞。”李旦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破釜沉舟的決心。
    三人圍坐在一起,陷入了沉思。此時,王府的丫鬟端上茶水,輕輕放在桌上,然而三人都無心飲茶。良久,張柬之打破沉默:“王爺,我們不妨先從輿論入手。暗中聯絡一些朝中清流和民間有識之士,宣揚王爺以大局為重、主動退讓的高尚品德,以及整頓朝綱、複興大唐的決心。如此一來,既能贏得民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對那些心懷不軌之人形成輿論壓力。”張柬之輕撫胡須,緩緩說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狄光遠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說:“此計雖好,但需謹慎行事。那些勢力必定也會留意輿論動向,一旦發現我們的動作,恐怕會提前發難。而且,輿論引導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還需尋得合適的契機。”狄光遠的話語中透露出他的謹慎。
    李旦輕輕敲擊著桌麵,思索著說:“狄大人所言有理。我們在輿論引導上既要把握時機,又要做得隱秘。另外,我們也要加強對各方勢力動向的監視。狄大人,你在情報方麵素有手段,可否安排可靠之人,密切關注韋後和武氏勢力的一舉一動?一旦他們有所動作,我們便能及時應對。”李旦將目光投向狄光遠,眼神中滿是信任。
    狄光遠拱手領命:“王爺放心,屬下定當竭盡全力。我會安排親信,滲透到他們的勢力範圍,保證隨時掌握他們的動向。”狄光遠一臉嚴肅,語氣堅定。
    商議完畢,三人各自行動起來。張柬之開始秘密與朝中清流接觸,不動聲色地傳播李旦的想法和舉措,試圖在朝中營造一種支持改革的氛圍。狄光遠則迅速調配人手,建立起嚴密的情報網絡,密切監視著韋後和武氏勢力的一言一行。李旦表麵上依舊過著閑適的王府生活,暗中卻時刻關注著局勢的發展,心中默默謀劃著下一步的行動。
    然而,韋後和武氏勢力也絕非等閑之輩。他們很快察覺到了李旦等人的異動,開始在暗中緊鑼密鼓地策劃著反擊。韋後在宮中與親信商議,眼神中閃爍著陰鷙的光芒:“李旦這是想斷我們的路,我們絕不能坐以待斃。你們有什麽主意,盡管說來。”
    一個親信湊上前,低聲說道:“娘娘,我們不妨先在朝堂上彈劾李旦,給他安上一個意圖謀反的罪名。如此一來,陛下必定會對他心生猜忌,他的計劃自然也就無法實施了。”
    韋後微微點頭,又搖頭道:“此計雖狠,但過於明顯。陛下如今對李旦還有幾分信任,貿然彈劾,恐怕難以取信於陛下,反而會打草驚蛇。”韋後輕撫著鬢角,思索著更為陰險的計策。
    這時,另一個親信說道:“娘娘,我們可以利用那些與李旦舉薦之人有過節的官員,讓他們在朝堂上反對這些人的任用。同時,再安排人手在民間散布謠言,說李旦舉薦之人都是些心懷不軌之徒,意圖擾亂朝綱。如此內外夾擊,既能破壞李旦的計劃,又能讓陛下對他舉薦之人產生懷疑。”
    韋後聽後,臉上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此計甚妙。就按你說的辦,務必做得天衣無縫,絕不能讓李旦有翻身的機會。”一場針對李旦的陰謀,在黑暗中悄然展開,而李旦等人能否識破並化解這場危機,大唐的命運又將何去何從……
    在韋後與親信們緊鑼密鼓地策劃陰謀之時,李旦這邊,雖然已經布下了監視的眼線,但韋後等人行事極為隱秘,一時間,李旦等人並未察覺到危險的臨近。
    張柬之在與朝中清流接觸的過程中,起初進展頗為順利。許多大臣對李旦以大局為重的舉動表示欽佩,也對朝堂整頓充滿期待。然而,沒過多久,一些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原本態度積極的幾位大臣,突然變得模棱兩可,甚至開始回避與張柬之的接觸。
    張柬之心中起疑,經過一番暗中打聽,才得知原來是一些與這些大臣有舊怨的官員,在私下裏對他們進行了威逼利誘,暗示他們若支持李旦的計劃,將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張柬之意識到,這絕非偶然,背後必定有一股勢力在暗中操縱。
    與此同時,狄光遠那邊的情報網也出現了問題。原本安插在韋後勢力中的幾個眼線,突然失去了聯係。狄光遠頓感不妙,他深知這是對方察覺到了異常,開始清理內部的“隱患”。如此一來,對韋後和武氏勢力的監視陷入了困境,李旦等人仿佛失去了耳目,局勢變得愈發嚴峻。
    而在民間,謠言也如野火般迅速蔓延開來。大街小巷都在流傳著關於李旦舉薦之人的各種負麵傳聞,說他們收受賄賂、結黨營私,意圖顛覆朝廷。百姓們不明真相,一時間人心惶惶,對李旦的計劃也產生了質疑。
    李旦得知這些情況後,心中暗叫不好。他立刻召集張柬之與狄光遠,再次商議對策。三人坐在王府書房中,氣氛凝重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壓抑。
    “王爺,如今局勢對我們極為不利。謠言四起,朝中大臣也開始動搖,我們該如何是好?”張柬之滿臉焦急,額頭上冒出了細密的汗珠。
    狄光遠也是一臉嚴肅:“看來對方早有準備,我們的行動太過謹慎,反而讓他們搶得了先機。現在當務之急,是要找出謠言的源頭,加以澄清,穩定民心。同時,也要想辦法安撫朝中大臣,讓他們堅定立場。”
    李旦沉思片刻,緩緩說道:“狄大人所言極是。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主動出擊。張大人,你去尋找那些受威脅大臣的把柄,必要時以此為籌碼,讓他們不敢再與我們作對,同時,向其他大臣表明我們整頓朝綱的決心和誠意。狄大人,你盡快重新組建情報網,務必查清謠言背後的主謀以及他們下一步的計劃。本王則進宮麵聖,向陛下稟明實情,讓陛下了解這一切都是有人在背後蓄意破壞。”
    三人領命,各自匆匆離去,展開行動。李旦換上朝服,再次進宮。一路上,他的心情沉重而複雜,深知此次麵聖將麵臨巨大的挑戰。若不能說服陛下,大唐的未來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當李旦來到宮中,向陛下稟明情況後,陛下的臉色變得十分難看。他對朝堂上出現這樣的暗流湧動感到憤怒,同時也對李旦所說的情況半信半疑。畢竟,韋後在他身邊多年,一直表現得溫順恭謹,他很難相信韋後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相王,你所說之事,事關重大,若無確鑿證據,不可妄言。韋後一直以來都盡心盡力輔佐朕,朕實在難以相信她會做出這等攪亂朝局之事。”陛下眉頭緊皺,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悅。
    李旦趕忙伏地叩首:“陛下,臣深知此事非同小可,絕不敢信口雌黃。如今謠言在民間肆意傳播,朝中大臣人心惶惶,局勢已然十分危急。請陛下明察,給臣一些時間,臣定會找出確鑿證據,證明臣所言非虛。”李旦言辭懇切,額頭觸地,久久不起。
    喜歡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請大家收藏:()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