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察舉

字數:4812   加入書籤

A+A-


    時間一眨眼到了二月。
    芽黃蕊綻,百草權輿,恍惚又是一年。
    興許是天氣轉暖的原因,司馬瞻的病症開始日漸好轉。
    前些日子易禾去拜謁的時候,他已經可以下地活動。
    昨日聽說又去了北府大營練兵。
    想來這一關已經闖過去了。
    自從大敗秦軍之後,司馬瞻和北府兵威名甚盛。
    朝堂上也比之前清靜了許多。
    幾日前,中郎將奉命收複了襄陽,獲敵軍戰利不可計數。
    而今唯有一事不平。
    那就是北逃的秦軍提前挾持了朱銘的母親,迫使朱銘同他們一起逃往北地。
    秦國皇帝還封了朱銘度支尚書一職。
    朱銘以俘虜身份,迫於無奈走馬上任。
    但他麵見敵國皇室時,向來都是正襟危坐,從不起身施禮。
    直言永世不叛大晉。
    此事在諸國之間成為一段清議美談。
    可大晉上至明堂下至百姓,卻覺得是恥辱。
    未能成功營救朱銘及其家眷,其實意味著大晉戰備不逮的問題迫在眉睫。
    所以二月一至,司馬策就開始多番督促今春的察舉事宜。
    以往察舉沒有固定期限,有時三五年一次,有時一兩年一次。
    鑒於現在戰亂頻仍,司馬策主張在今年的察舉中首設武舉。
    ……
    大晉高官向來出自九品中正,因而中正一職顯得尤為重要。
    後來門閥勢力日漸漲大,中正的人選便全然被他們把持。
    當年易禾想要入仕,大中正受門閥操控,死活不肯為她撰寫品簿。
    還是被陛下用奏疏砸了頭臉加罰跪三日,這才屈於君威為她定了品階。
    而察舉,同樣也需地方官員先進行舉薦。
    此舉亦有弊端,那就是地方長官或許會營私舞弊,朋比結黨。
    隻舉自己的親友門生,而排擠真正的賢能。
    可是大晉諸多州郡,即便朝廷想要監管,也是鞭長莫及。
    因此隻能在地方推舉的人才中再行考校。
    若與察舉名目不符者,便可向地方長官追責。
    ……
    去年冬天,司馬策曾問過易禾,有件大事要不要幹。
    易禾當時片刻沒有猶豫說,幹。
    而今大事就來了。
    這日散了早朝之後,易禾奉旨去禦書房聽諭。
    沒記錯的話,她上次來禦書房已經是三個月前的事了。
    所以陛下這次召她,必然有要事相商。
    她照例在殿外整頓好儀容,而後才被中使引著進了禦書房。
    一進門就瞥見左牆角上架了一道新屏風。
    屏上所畫不是色彩富麗的洛神圖,也不是常見的女史箴圖。
    而是一幅氣勢疏朗的佛像蓮花圖。
    奇的是這屏上的神佛也不似別個一樣寶相莊嚴,而是眉間微蹙似有愁態。
    易禾自己思忖,約莫是陛下勞心政事還要對峙門閥,時常需要靜心隱忍。
    故此設了這道屏風自省。
    ……
    不多時,司馬策自內室更衣出來。
    果然沒有以往的寒暄廢話,見了易禾劈頭就問:
    “今春察舉,朕想交由你來主持,你以為如何?”
    這話叫司馬策問得波瀾不驚。
    可落在易禾耳中,心裏已經掀起驚濤駭浪。
    曆屆察舉主考,都是謝相親自坐鎮,再隨幾個尚書陪考。
    偶爾有侍中加入,也隻是走個過場。
    總歸裏外安排的都是謝相的人,向來水潑不透針紮不進。
    公西如算是個意外。
    他之所以能靠察舉入仕,一則因為他是司馬瞻舉薦的人,謝黨自然不敢怠慢。
    再是公西如不問政事,一門心思要來太常寺做個閑職,對他們構不成威脅,這才順利過了才科。
    否則在初試時應該就被除名了。
    至於通過察舉入了中書門下的幾人,自然日後都唯謝相馬首是瞻。
    畢竟他們的官身是謝相給的。
    以上就是目前大晉選拔才賢的規矩。
    眼下中正早已經是門閥的人,察舉也由門閥把持。
    相當於無論士族還是庶族,但凡想進入大晉朝堂,必須依附謝氏一族。
    不得不說,人家士庶兩手,抓得那叫一個嚴絲合縫。
    所以,即便謝氏現在式微,也會想盡辦法推舉自己的人擔任主考。
    不可能留給旁人。
    易禾左思右想,隻問了一句:“陛下以為呢?”
    司馬策笑得溫厚:“朕既然問你,自然想委於重任,隻是還要看你自己願不願意。”
    易禾當然明白司馬策的用意。
    敦促察舉,實則是因為朝廷正是用人之際。
    使更多寒門子弟入朝為官,不但可以為國效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瓦解門閥勢力,抗衡世家大族。
    前提是這些官員不是王謝二黨自己選出來的。
    雖說察舉主考官這個職位除了丞相之外,公卿列侯亦可承擔。
    可是她徒有公卿之名,並無實權,如何當得重任。
    就不提她資曆尚淺,又無朋黨擁躉,那些老臣必不能答應。
    糟爛事都在後頭呢。
    “臣不敢推辭,隻是……”
    “隻是你怕臣工反對,到頭來卻耽誤察舉。”
    “陛下英明。”
    “那便以殺平息。”
    易禾聞言心中一歎。
    她最是佩服司馬策這點,果刑信賞,從不瞻前顧後。
    既然陛下都這麽說了,易禾就有了底氣。
    一味明哲保身,等於難堪大用。
    “回陛下,臣責無旁貸。”
    “甚好……”
    司馬策喝口茶,照舊一臉笑意。
    “論學問禮教,你身為太常卿,舉個孝廉明經本就不是難事。
    要緊的是別讓門閥插手,所選賢能皆為朕用。”
    易禾忙躬身行禮:“蒙陛下不棄,臣想去主持武舉。”
    這回輪到司馬策一臉錯愕。
    易禾對武略一竅不通,為何卻要請纓主考武舉。
    “陛下,如今朝堂多是文官,而察舉不外乎品行才德問策,這些無論是太傅還是博士都可主持。”
    “這些朕自然清楚,可你不通武略,怎麽考校武舉呢。”
    喜歡扒牆腳的女禦史請大家收藏:()扒牆腳的女禦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