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悖論,抱一為天下式

字數:2805   加入書籤

A+A-


    老子神色平和,繼而講道:“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怡寶若有所思,問道:“老君,‘曲則全,枉則直’,這似與常理相悖,常人多求直求全,為何要從曲折、彎曲處入手呢?”
    老子輕輕搖頭,說道:“世間萬物皆有其理,恰似水流遇阻則迂回前行,終能匯入江海。為人處世若過於剛直,不懂迂回婉轉,易折損碰壁。能屈能伸,於曲折中積蓄力量,方能成就圓滿。如良木生於深山,經風雨之彎折,卻於歲月中愈發堅韌,終成棟梁之材。”
    小普接著問:“老君,‘窪則盈,敝則新’,凹陷之地方能積水盈滿,破舊之物可更新煥發生機,這其中蘊含怎樣的處世與修行智慧?”
    老子手撫長須,緩聲道:“此乃謙遜包容之理。為人若能如窪地般虛懷若穀,不驕傲自滿,方能吸納眾人之長,知識與德行日益充盈。而對於事物,不貪戀其舊有形態,勇於舍棄敝舊,方能有新的發展與突破。如鳳凰涅盤,於舊我之敝毀中,獲新生之輝煌。”
    怡寶又問:“老君,‘少則得,多則惑’,為何少取反而有得,多取卻會致惑呢?”
    老子目光深邃,說道:“人心有限,若貪多務得,精力分散,必被眾多事物所迷惑,無法深入探究。而專注於少數重要之事,精益求精,方能有所領悟與收獲。如讀書,若泛泛而讀諸多書籍,不過略知皮毛;若精讀經典,反複揣摩,方可得其精髓。”
    小普思索片刻後說:“老君,‘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聖人抱持的這個‘一’是何意?又為何做到不自見、不自是等就能成就非凡呢?”
    老子點頭道:“此‘一’乃道之根本。聖人堅守大道,不偏執己見,因能廣納眾議,故能洞察明晰;不自以為是,反能彰顯其德;不自我誇耀,默默耕耘,故能成就大功;不驕傲自滿,謙虛謹慎,方能長久發展。此皆順應自然、遵循大道之表現。”
    怡寶眼睛一亮,問道:“老君,‘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種不爭之態,在世間紛擾中如何能做到?又為何能達無人可與之爭的境地呢?”
    老子微笑道:“不爭並非無所作為,而是不與眾人爭名奪利。以平和之心,專注於自身修養與對道的踐行。如天地孕育萬物,卻不與萬物爭功。因其不爭,萬物皆敬服歸依,自然無人可與之抗衡。此乃以柔克剛、以靜製動之妙理,於修行與處世,皆為至高境界。”
    小普與怡寶皆拱手行禮,深感此章蘊含的智慧如明燈,照亮他們在求道與為人之路上前行的方向,心中默默銘記,決意依此修行實踐。
    老子微微閉目,須臾,睜眼說道:“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何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怡寶恭敬問道:“老君,您說‘希言自然’,是倡導為政者少發號施令,讓一切順應自然嗎?”
    老子微微點頭,說道:“然也。為政者若政令繁苛,如疾風驟雨,雖能一時起效,卻難以持久,且易使百姓疲於應對,擾亂民生。唯有遵循自然之道,減少不必要的幹預,方能使百姓休養生息,國家長治久安。就如同天地間,飄風驟雨雖猛,卻不能終日不停,過度的政令亦會引發動蕩。”
    小普若有所思後問道:“老君,‘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這是說人的行為與道、德或失道的契合,會產生相應的結果嗎?”
    老子手撫長須,緩聲道:“正是。依道而行者,其言行舉止皆符合自然規律與道德規範,道亦會護佑加持,使其諸事順遂,此為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理,修德之人,其德愈厚,德亦與之相應,給予回報。而背離道德、肆意妄為者,失道失德,亦將陷入困境,為其行為所累。”
    怡寶又問:“老君,‘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是指為政者或個人若信用不足,就難以獲得他人信任,進而影響與道、德的契合嗎?”
    老子目光深邃,說道:“此句有兩層含義。於為政者而言,若其政令無常,信用缺失,百姓自不會信服,國家治理便會偏離正道。於個人修行,若對道與德缺乏信念,不能堅守踐行,亦難以與之相應。信為根基,無信則諸事難成,亦無法與道合一。”
    小普接著說:“老君,那如何才能增強這種信念,使自己更好地同於道、德呢?”
    老子神色凝重:“需於日常中不斷自省、體悟。觀察自然萬物之運化,感悟其中蘊含的道與德。如日月交替、四季更迭,皆有其序,此即為道之體現。修身養性,謹言慎行,以善念善行對待他人與萬物,積累德行。且持之以恒,不被外界誘惑與困難所動搖,方能逐漸增強信念,與道、德相融。”
    怡寶眼睛一亮,問道:“老君,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在世間行事,要以自然之道為準則,以誠信為根本,方能走上正途,收獲善果?”
    老子微笑道:“善哉,汝能有此悟,已得要領。於天地間,道為根本,德為枝幹,信為滋養。依此而行,無論是修身、齊家、治國,皆可順遂如意,遠離災禍。”
    小普與怡寶皆拱手行禮,深感此章深意,決心於日後細細揣摩,踐行於道。
    喜歡修仙修傻了請大家收藏:()修仙修傻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