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王塑:京圈傷痕文學沒有任何輸的可能!
字數:9741 加入書籤
                    電影結束了。
    片尾字幕滾動,影廳的燈光緩緩亮起。
    沒有掌聲,沒有議論。
    隻有一片沉寂,和壓抑不住的,細微的抽泣聲。
    史鐵笙其實在電影結束後,還坐在輪椅上,久久沒有動。
    曹貴英還活著。
    馬有鐵也沒有死。
    他們隻是繼續過著日子,在被推平的泥屋廢墟旁,搭起了一個更簡陋的窩棚。
    故事就在這裏戛然而止。
    沒有給出最終的答案,沒有獻上完美的悲劇
    確實,在電影結束之後,他才有這種感覺和反應。
    和一般意義上的‘傷痕文學’,完全不一樣.
    悲劇的力量,就在於其徹底性。將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才能產生最深刻的震撼。
    李軒明明已經將苦難推到了極致,將觀眾的情緒拉扯到了斷裂的邊緣。
    隻要輕輕一推,讓曹貴英死去,讓馬有鐵絕望。
    這部電影,就能在藝術性上,就能暴增。
    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傷痕文學之作。
    在最後關頭,硬生生把那把捅向心髒的刀,偏離了方向。
    去‘逃離’藝術性。
    他轉頭去看餘樺。
    餘樺也在看著他,臉上掛著淚痕,卻咧開嘴,無聲地笑著。那笑容裏,有釋然,有欣慰,還有一種……“我就知道你會是這個表情”的感覺。
    史鐵笙不理他,視線越過人群,落在了前排的李軒身上。
    李軒已經站了起來,正在和身邊的工作人員說著什麽。
    他很平靜。
    那種平靜,不像是一個剛剛把一部如此沉重的作品呈現給世界的導演不,沉重,但又帶了一絲溫情,不完全的冷冽。
    他難道不知道,他放棄了什麽嗎?
    為了一個溫情的,幾乎可以說是“媚俗”的結局,他放棄了封神的機會。
    在接下來的獎項角逐中,這個結局,會成為最大的軟肋。
    絕對的大軟肋。
    和管唬的《鬥牛》,和顧長韋的《立春》相比,在藝術的純粹性上,《隱入煙塵》已經輸了一籌.
    ……
    李軒確實很平靜。
    觀眾的反應,在他預料之中。
    他看見了史鐵笙的困惑,也看見了餘樺的眼淚。
    他當然知道自己做了什麽選擇。
    在模擬劇本,沉浸在那個世界裏的時候,他無數次地推演過結局。
    讓曹貴英死去,是最簡單,也是最“正確”的選擇。
    那樣一來,馬有鐵的世界徹底崩塌,他會用農藥為自己的人生畫上句號。
    用最後一筆錢,還清所有欠下的雞蛋。
    一個悲劇式的小人物。
    但就是這樣小人物的苦。
    就可能是一部足以在電影史上留下一筆的藝術品。
    觀眾評委就好這一口。
    獎項,名聲,地位,都會隨之而來。
    但他做不到。
    當他真正成為馬有鐵,當他看著那個怯懦、善良,會把第一個雞蛋塞到他手裏的女人,當他們在泥屋裏點亮第一盞燈,當她笨拙地用印在手上的麥粒花逗他開心時。
    沒辦法啊
    殺死曹貴英這件事.殺死馬有鐵這件事。
    做的到。
    但是不行。
    李軒覺得,藝術,有時候也可以是更樸素的東西。
    比如,給那些同樣在泥濘裏掙紮的人,一點點活下去的念想。
    告訴他們,就算全世界都拋棄了你,也總有一個人,會心疼你淋雨,會為你留一盞燈。
    悲劇確實能讓人銘記。
    但愛,也可以。
    甚至,比悲劇更長久。
    愛,就是他媽這樣的一個值得尊重尊敬的東西.
    所以,他選擇了現在這個結局。
    降低了所謂的藝術性。
    削弱了所謂的悲劇力量。
    但他給了馬有鐵和曹貴英,一個繼續活下去的機會。
    也給了銀幕前的觀眾,一個可以喘息的出口。
    大西北的荒漠,是開不出嬌豔的玫瑰。
    但那裏,會長出最堅韌的,迎著風沙的,小小的麥浪。
    這就夠了。
    此時,李軒頓了頓看著旁邊的劉亦妃。
    “其實,這個結局,確實會降低藝術性,這是結果”
    “不,足夠了。”劉亦妃燦爛的笑容看著李軒:“這就完全足夠了至少對於現在的我來說,這就是最好的結局。”
    藝術性什麽的。
    就完全不如李哥現在的結局。
    那種溫暖,那種愛。
    李軒就是寫不出這種冷冽的的東西來。
    ……
    此時的餘樺推著摯友的輪椅。
    “你在想什麽?”
    “我在想一些東西.原本以為,這就是一個再版《活著》而已,但現在,卻變得不太一樣.”史鐵笙沉默片刻後說道:“一個超出我這個文學家的預料之外的東西.”
    史鐵笙自付自己是文學家,這就完全沒問題.
    因為他確實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學家’,四大才子。
    《隱入塵煙》在他看來,就是一部同級別的《文學作品》。
    “你大概是在想,很遺憾的是,他拋棄了藝術性,選擇了一個更平淡的結局吧.一個可能在兩年之後的大獎潮裏,在拿獎有著劣勢的.結局。”
    “嗯。”
    李軒走到他們麵前,沒有說話,隻是對著史鐵笙,微微躬身
    眼神很清澈。
    很明澈。
    史鐵笙就知道——李軒好像是明白的,他就明白自己這樣的結局,所帶來的就是藝術性的削弱。
    這樣的事情,
    是他主動放棄的。
    此時他就有些愕然。
    他不是不懂。
    他是主動放棄的!
    旁邊的餘樺就看著史鐵笙,一副‘就是如此’的表情來。
    很多東西,大家都能懂的.
    都是兄弟,朋友,知道對方的想法到底是什麽。
    李軒。
    他不懂結局嗎?
    懂的。
    他是主動放棄——選擇去詮釋愛的熾熱。
    從幹燥,冷冽的大西北荒漠開始。
    但是在能選擇的時候,沒選擇大西北的荒漠。
    史鐵笙抬起手,想要說些什麽,卻發現喉嚨幹澀。
    千言萬語,最後隻匯成了一句話。
    “電影……很好。”
    李軒點了點頭。
    他看著這位坐在輪椅上,一生都在與苦難搏鬥的作家,這位真正懂得“活著”二字分量的人。
    沒又選擇在大西北的荒漠冷冽。
    而是
    ……讓玫瑰,開在了大西北的荒漠裏。
    王塑坐在茶樓的包間裏,手裏端著一杯碧螺春
    電影上映了。
    《鬥牛》、《立春》,還有李軒那部《隱入塵煙》,三部傷痕文學題材的作品,在同一個檔期裏廝殺。
    這就是他需要的東西廝殺,然後,《隱入塵煙》被殺!!
    “鄭龍,你看過管唬的《鬥牛》了嗎?”
    王塑放下茶杯,臉上掛著滿意的笑容。
    “看了,真不錯。”
    鄭龍也是一臉輕鬆,“管唬這次的發揮,可以說是相當穩定了。黃博的演技也確實到位,一個人撐起整部電影他就有資格角逐這一次的影帝。”
    “嗯,《立春》我也看了.”
    王塑點點頭,“蔣文麗的表現沒得說,那種小鎮文藝女青年的迷茫和掙紮,演得入木三分.嘖嘖,她天生就適合我們京係的文藝片”
    兩部電影,都是標準的京係文藝片。
    苦難,掙紮,最後的升華或者毀滅。
    這就是傷痕文學應有的模樣。
    王塑很滿意質量.
    非常的滿意.
    作為京圈在文藝片領域的代表作品,《鬥牛》和《立春》都達到了他的預期。特別是在題材的處理上,兩位導演都展現出了足夠的功力。
    《鬥牛》講的是戰爭年代一個農民保護奶牛的故事。黃博飾演的牛二,在日軍的追殺下,帶著一頭奶牛四處逃亡。整個故事充滿了黑色幽默,但底色依然是沉重的。人性在極端環境下的扭曲和堅守,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立春》則是典型的小鎮青年題材。蔣文麗飾演的王彩玲,一個有著文藝夢想的小鎮女教師,在現實的重壓下一步步妥協,最終選擇了平凡的生活。那種理想與現實的衝突,被拍得既殘酷又他媽真實。
    夢想,傷痕,痛苦。
    這兩部電影,無論是在藝術性還是在對題材的把控上,都代表了京圈文藝片的最高水準.
    “李軒那小子,這次算是踢到鐵板了。”
    鄭龍端起茶杯,輕抿一口,“他以為拍個《南京照相館》就能在文藝片領域站穩腳跟?太天真了。傷痕文學這塊,沒人能夠比的上你的京係文學圈”
    王塑對這一點也確實是很自信的。
    絕對自信。
    確實如此。
    傷痕文學,這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的文學流派,在電影化的過程中,一直是京圈的強項。從早期的《活著》到後來的各種農村題材、戰爭題材作品,京圈積累了太多的經驗和資源。
    李軒雖然有才華,但在這個領域。
    他算的了什麽?
    比上浸淫多年的京係文學?
    不可以。
    絕對的不可以,隻有‘傷痕文學’這個領域。
    王塑知道絕對不會被染指。
    而且還是用劉亦妃那種乳臭未幹的,被捧起來的貨
    餘樺哼,
    餘樺雖然是傷痕文學的代表人物,但他這麽多年來,除了《活著》之外,就沒有什麽特別出色的作品了。而且《活著》的電影版本,張謀子已經拍過了,珠玉在前,再拍一個類似的故事,能有什麽新意?
    “而且,你看看他們的宣發。”
    王塑指了指桌上的幾份報紙和雜誌,“還是劉亦妃和李軒的C位宣傳。劉亦妃現在的負麵新聞可不少,《功夫之王》的口碑崩盤,演技被批得體無完膚,這個時候還拿她來做主推這個李軒是否過於自信了?”
    鄭龍也搖頭。
    “我也不理解,文藝片和商業片不一樣,更看重演員的演技和表現力。劉亦妃在商業片裏都演不好,來演文藝片?也許李軒真的把寶都壓在了《南京照相館》的身上對隱入塵煙可能就沒那麽多在意。”
    “而且,文藝片的觀眾群體也不一樣。他們更挑剔,更注重作品的內涵和藝術性.劉亦妃這種偶像派的演員,在這個群體裏本來就沒什麽認可度。”
    王塑越說越篤定。
    這一次。
    李軒就沒有任何‘翻牌’的理由。
    不僅要麵對《鬥牛》和《立春》的正麵競爭,還要承擔劉亦妃帶來的負麵影響。
    這種情況下,《隱入塵煙》想要取得好成績,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一次,一定要讓這個年輕人知道地位,高低,泥腿子就應該待在泥地裏,不能染指他不該沾染的東西。”
    王塑放下茶杯,語氣冰冷.
    第七代魁首的位置。
    他自己搞新圈子的事情。
    李軒的存在已經是威脅了。
    這一次用兩個第六代去狙他,發動輿論攻勢,就是要讓他知道.有些東西。
    你不能碰。
    誰都不能碰!
    鄭龍也說道。
    “李軒這小子,之前在《南京照相館》上占了便宜,可能以為自己在文藝片領域也能為所欲為。這次就讓他清醒清醒,知道什麽叫術業有專攻。”
    兩人相視而笑。
    這一仗,他們已經勝券在握。
    次日清晨。
    王塑在家裏打開電腦,登錄豆瓣網站,文藝片的成敗,很大程度上要看豆瓣評分。這個平台聚集了大量的文藝片愛好者和影評人,他們的評價往往能夠代表文藝片在圈內的認可度。
    和票房都無關
    就是和評論有關。
    此時的王塑先查看了《鬥牛》解鎖的評分。
    先解鎖評分,再解鎖評論。
    8.2分,不錯,符合預期.這個分數真就還算可以。
    接著是《立春》.
    8.1分。
    也很不錯,顧長韋的鏡頭語言一直為“成熟穩重”.
    王塑就對這個分數還算滿意,評分人數也不低,都是首發一萬評分人數起步的。
    兩部電影的表現都很穩定,這就是京圈文藝片的實力。
    這就是‘穩定’輸出傷痕文學片子的京圈的實力.
    然後,他點開了《隱入塵煙》的頁麵
    這一次,要迫下的人,沒有演技的發揮,文藝片就是無根浮萍。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是餘樺和李軒的劇本能弄出一點新東西來。
    也不行。
    因為有著劉亦妃這個後腿。
    有她在,就斷然不可能讓這新東西發揮。
    《功夫之王》他看完了。
    劉亦妃,確實沒辦法支撐起文藝片來。
    她的演技
    所以,應該是6分?7分?反正到不了8分。
    絕對到不了。
    在思索之間。
    頁麵加載瞬間出來
    9.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