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紅袍

字數:3686   加入書籤

A+A-


    陳含玉轉頭看向李嗣衝,笑道:“你來得正好,好好睡一覺,明日押纛的活就交給你了。”
    護纛可是好活,李嗣衝再熟稔不過了,早年在儀鑾衛中,他也曾做力士,負舉持金鼓、舉旗幟。
    不出意外的話,每處纛營編製在三百人左右,乃是親兵部曲在保衛指揮部的同時兼職負責。
    分三重:內有扛旗力士八人,中布重甲盾兵五十,外列長槊騎兵二百四十,合計近三百人,拱衛纛旗。
    一場血戰下來,纛營中心幾位力士輪番扛纛,頂多雙臂酸麻,卻是絕對的安全,但有一支流矢襲來,都有可能動搖旗幟。
    畢竟離軍護纛營條例規定,主帥陣亡可撤退,但大纛傾倒必須是全員死戰,生還者誅三族。
    李嗣衝點了領命,這也是皇帝陛下的一番好意,他怎麽能不接受呢?
    那對冊封皇後詔諭行封駁權的從七品給事中被皇帝晾在一旁,當即又要出言。
    陳含玉就卡著他開口。
    “傳我命令,將陣前的神臂床子弩、佛郎機弩車、紅衣大炮等統統往北再挪五十步,明日廿四,也還算是小年,咱給狄人拜個早年,放些不一樣的煙花爆竹。”
    陳含玉下一句話,更叫全軍嘩然。
    “朕也不坐中軍,要親自率領騎兵衝擊狄人陣地。”
    此言一出,群臣嘩然,紛紛勸諫。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國祚將固,望陛下三思而後行,莫讓忠臣義士徒增憂慮。”
    “此等小事,臣願代勞,斬首敵將。”
    “陛下身為萬乘之尊,豈能輕涉險境,置身於斧鉞交加之中?”
    “……”
    文臣武將你一言我一語,雖然觀點不一而足,但目的都是勸其坐穩中軍,運籌帷幄即可。
    陳含玉耐著性子,聽完眾人的勸諫,隻是輕描淡寫說道:“我知道你們的意思,無非是怕我帶你們走了太上皇的老路,說實話,我也挺擔心的,所以我就更不能瞎指揮了,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我沒底,但是衝鋒陷陣,我其實不差的。”
    陳含玉自然有這個底氣,有庾元童護駕,自身武道修為也止步在三品之前。
    就是為了不陷入武道牢籠之中,他現在的實力,說強不強,帶兵打仗剛剛好。
    要是能再引得北狄第一高手息長川入陣,已有前車之鑒,所謂哀兵必勝,誰死誰活還真不好說。
    見勸阻無用,便有骨鯁之臣紛紛挺身,開始大罵新帝,大有死諫之意。
    他們是真怕了,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太上皇北狩之景猶在眼前,新帝還要親自上陣,不說什麽振奮人心,別給出生入死的將士心頭添堵就好了。
    畢竟朱黛肚子裏的龍嗣是男是女猶未可知,長公主已是外戚,駙馬都尉也殉難了,萬一事情發展猶如以史為鑒的二聖之禍,再也找不到一個正統血脈,隻能堂宗過繼了,那離朝的天可就真塌了。
    陳含玉也是無奈,玩笑道:“那要不我扒了這身龍袞再出陣?你們剩下的人擊鼓傳花,輪到誰就誰穿?反正你們都是天經地緯之才,個個用兵如神。”
    此言一出,陳含玉身前便烏壓壓跪了一地高喊‘罪該萬死’之人。
    陳含玉見狀,忽然變臉,樂嗬一笑道:“都起來,一個個的,怎麽不識逗呢?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人靠衣裝,佛靠金裝,這身龍袞做工精良,刺繡華美,誰披上都威風凜凜……”
    自然無人起身。
    風雪之中,陳含玉拂開猩紅大氅,轉身入了禦座,大馬金刀
    故意使氣機一蕩,將風雪倒返回天。
    龍袞之上的繡金九龍自雲紋間翻湧。
    “諸位總道我陳含玉不過是憑一襲大紅袍竊據九重,可這礪山帶河、宗廟鼎彝,卻獨認它,隻是曆朝曆代,顏色各異罷了。”
    陳含玉話說得如此露骨,以至於文臣慚愧垂頭更甚,武將則開始以頭搶地了。
    陳含玉伸指叩擊禦案上攤開的輿圖,好似鼓點打在人心,“半年之前,太上皇執意禦駕親征,反落得個北狩蒙塵的下場,北狄國師那首《陳逃詩》你們都看了吧?字字誅心啊,刺得我麵皮發燙!”
    “我陳含玉今天就要為離朝正名,什麽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過是亡國之君的遮羞辭令!我離朝兒郎豈能止守?”
    陳含玉又是緩緩起身,行至袞袞諸公身前,“我不想隻披著這身紅袍,在中軍帳中當個木雕泥塑,靠虛張聲勢來振奮軍心,如此也算與將士槊血滿袖,與子同裳?豈不滑天下之大稽?這等荒唐事,朕不屑為之!值此萬象更新、歲序更迭之際,火銃大炮咱不缺,就當炮仗放,轟他個地覆天翻!”
    新皇常不自稱為“朕”的好處顯現出來。
    就是偶爾嚴肅一次,便能懾服人心。
    陳含玉的話語擲地有聲,四周武將個個眼中精亮,可那些文臣不僅未顯激昂,反倒紛紛露出悲哀之色。
    不約而同所想都是新帝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之後翻來覆去不過還是那幾句勸諫陳含玉以大局為重的話。
    群臣心中都隱隱有些期望這隻是皇帝的權衡之策,取法乎上,僅得乎中。
    其本意就是退而求其次,為朱黛從白身一躍成為皇後的僭越之舉做的鋪墊。
    就好比你打定主意,說“我要去勢,要進宮做太監,我就是要一步一步地追到最高,要做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太監!”
    家裏人一聽,肯定不同意,隻會覺得你瘋了,自然百般阻撓。
    但你當你小刀架在小頭之上的時候,忽然念頭一轉,說“那算了,我還是出家吧。”
    那家裏一聽,怕不是當即轉悲為喜,趕忙幫你聯係寺廟的大師傅安排剃度了。
    可陳含玉又豈是個好應付的人,雖覺君臣博弈,其樂無窮,但那隻在朝廷,而今行在之中,數十萬大軍如臂使指,君無戲言,令行禁止,豈可兒戲?
    陳含玉卻是心意已決,不再言語。
    終是一時半刻之後,群臣默然,麵上有異色,心中湧波濤。
    確定這位吃了秤砣鐵了心,再勸也是無用。
    喜歡師刀請大家收藏:()師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