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字數:4358   加入書籤

A+A-


    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朱元璋給朱允炆留下的是一個“家天下”式的大明朝,由皇帝、藩王、和外戚組成,在權利、禮法和親情的基礎之上支撐大明朝江山永固,一統萬年。正因為如此,朱元璋才毫無顧忌地大殺四方,把能征善戰的武將誅殺殆盡。這個思路朱元璋肯定給朱允炆交代過的,這是國策,肯定要代代相傳。
    但是朱允炆並沒有忠實的執行他爺爺的這項國策,而在他登基不久,不到一年就收拾了他的五個叔叔,逼反了朱棣之後,卻沒有合適的統軍大將與朱棣作戰,當朱允炆發出聖旨,號召大明天下勤王的時候,他的叔叔全部都在觀望,按兵不動。有朱允炆弑叔在先,他們隻能相信朱棣獲勝後會顧及兄弟之情。事實證明南京城就是朱棣的十九弟,朱允炆的十九叔穀王夥同李景隆,在朱棣兵臨城下的時候打開金川門迎朱棣入城的。
    所以,朱棣被逼起兵,雖然不會得到聲援,卻也不會遇到大的障礙,總之是險中求勝,幸運女神站在了朱棣這邊。
    朱元璋英明一世,卻被朱允炆給蒙蔽了。怎麽說呢,朱元璋本意是他之後的大明以文治國,以孝治天下,百善孝為先嘛,這也是為什麽不傳位於朱棣的原因,朱棣確實很能打,但文化水平尤其是R學不如朱允炆;而且朱允炆曾經在他爸朱標患病時晝夜不離的照顧了二年,朱允炆的表現就恰恰符合朱元璋的這個標準,可以說朱允炆之所以能獲得皇位他的孝為他加分不少,但這至少超過了朱棣的所有優點,所以朱允炆勝出。而朱元璋所定的國策,皆是圍繞著朱允炆並影響著大明朝穩定和走向的國策,所以,在沒有一個妥善處理的方案之前,就是明知不妥朱允炆也不能在登基初始貿然去改變,朱允炆應該在保持大明朝穩定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對比大漢朝時期漢景帝的《削藩策》和漢武帝的《推恩令》的這兩種目的相同而手法不同的結局,很讓人費解的是曆史又再次重演了。而朱允炆在登基大約三個月之後,就把“遵祖訓”放在了一邊,開始他的自掘墳墓之旅,所以他的孝是裝的、是假的……
    但是在那個時候,朱允炆即位就意味著繼承大統,根正苗紅。儒學的觀點是皇上是天子,他是不會犯錯誤的,這是基於維護和鞏固皇權威嚴的目的,所以朱棣即使打敗了朱允炆並登基做了皇帝,仍然名不正則言不順。所以這是朱棣心中永遠的痛,聽姚廣孝這麽一說,朱棣激動萬分是很正常的,這意味著老爸朱元璋認可了他繼承皇位的正統性,聽著匪夷所思,但如果托夢之事真的發生了那就意味著朱棣將摘掉篡逆的帽子。這意味著什麽?從此朱棣翻身農奴把歌唱,驅散烏雲見太陽。
    姚廣孝手撚盞托,盞茶淺抿,然後不疾不徐地說道:“皇上,此事大有文章可做也。”
    朱棣正逐漸恢複平靜,聽姚廣孝這麽一說微微一怔,旋即大喜道:“少師所言甚是,朕實是愚鈍了,看到鄭和密奏太祖托夢之事,實事關心則亂,卻沒想到此中奧妙。此事若成,朕從此以後心安矣!朕這就回宮布置此事,朕今日在少師這裏獲益匪淺,可謂撥雲見日。朕今天微服而來有兩件事,第一件事已經解決了。這第二件事是朕派兩名禦醫隨侍少師左右,每日為少師檢查身體,這是朕的一片心意,少師不可推辭,少師自己也要保重,改日朕再來看望少師。”
    不等姚廣孝開口,朱棣說到:“王忠,朕要回宮。”
    朱棣回宮之後,先歇息了片刻……
    然後朱棣做了一個夢,他夢到了父親朱元璋對他說:“老四,你很好……”
    朱棣跪著哽咽著說道:“父皇,兒臣也是被逼無奈,死中求活,求父皇原諒兒臣……”
    “老四,你很好……”
    然後朱棣就夢醒了,朱棣喊來王忠扶他起來坐在禦案之後,閉目養神,思索了片刻,提起禦筆在禦紙上寫了起來。
    “王忠,宣賽哈智,他若到了,不必聽宣,直接覲見。”朱棣一邊寫一邊說道。
    盞茶功夫,王忠和賽哈智來到朱棣麵前。
    “微臣,錦衣衛指揮使賽哈智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平身。”
    “謝皇上。”
    “賽哈智,朕有兩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交給你去辦,這其一是把這個叫王文樂的人給朕查清楚,朕要知道他的一切事情,這是鄭和送來的關於此人的資料,朕要知道他的一切事情;其二是將這份手諭以最快的速度交給鄭和,你派遣最得力的人手將此人給我安全的帶回來。”朱棣說完抬手拿起鄭和送來的關於王文樂的資料和手諭,王忠上前手捧接過,然後轉交給賽哈智。
    “皇上放心,錦衣衛上下定當全力以赴將此人查個一清二楚,微臣將派北鎮撫使親率五百緹騎護送此人回京,定不負皇上所托。”接過資料和手諭,賽哈智鄭重其事的說道。
    “賽哈智,此事不可聲張,此人也許我將大用,但朕想用一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人。朕沒事了,你下去吧。”
    “微臣明白,微臣這就回去布置,微臣告退。”
    “王忠,宣胡廣,夏元吉,楊榮,楊士奇,金幼孜,胡儼,蹇義覲見。”說完,朱棣提筆繼續寫著之前的內容。
    盞茶功夫,朱棣寫完之後說道:“王忠,待墨跡幹了分成七份,並每份做上記號之後封火漆。”然後朱棣開始品茶沉思。
    待王忠將朱棣吩咐的所有事情完成,群臣已至。行過君臣之禮之後,朱棣吩咐賜座,待群臣坐定朱棣說道:“朕今日請諸位臣工前來是為太祖托夢有關,此夢與我大明國事戚戚相關,使朕心思不寧,所思、所慮甚多,然按太祖口諭,不久之後便有幾件大事發生,朕已將太祖口諭親筆眷抄了一份,這份口諭朕將之分了七份賜予在座的諸位臣工保存,他日此夢若果真如此應驗,朕將與諸位臣工共同聆聽太祖口諭。王忠,將朕眷抄封好的太祖口諭分予諸位臣工。”
    群臣分別起身謝禮,各自收起朱棣所眷抄的太祖口諭。
    “胡儼,汝精通天文及占卜,對此你怎麽看?”朱棣問道。
    “回稟皇上,此夢有兩種寓意,這其一是夢由心生;這其二是太祖顯靈。皇上可自行判斷,若是近日思念太祖和憂心國事,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便是其一,否則便是其二;此乃吉兆。”胡儼答道。
    “按胡卿所說朕可確信是其二。”
    文淵閣大學士胡廣說道:“啟奏皇上,若太祖之喻果然應驗,實是我大明之福也。”
    吏部尚書蹇義說道:“皇上,臣附議。”
    戶部尚書夏元吉道:“皇上,太祖托夢示警乃是我大明之福,不管是否應驗,都應未雨綢繆,早做防範才是。”
    翰林學士楊榮、楊士奇和金幼孜齊聲道:皇上,臣附議。”
    “好,好,好,即然諸卿無異議,容朕思慮幾日,再著手安排,諸卿無事退下吧。”朱棣和顏悅色地說道。
    “臣等告退。”
    待群臣離開之後,朱棣先喝了口茶,然後起身緩緩踱步,片刻之後他自語道:“也不知道鄭和他們現在到哪了?朕盼著這一天呐!”
    此刻,正在卡利卡特(古裏)休整的鄭和正在再次召見王文樂,行禮之後王文樂說道:“欽差鄭大人,自從遭遇那次風暴,小的被碰傷了頭之後,太祖就開始托夢於我,這次夢到太祖是指引我們的航路來了。太祖口諭:“此去馬林迪(麻林)沿岸向南航行數日即可達桑給帝國,其國盛產黃金及寶石並非常喜愛我大明的絲綢、瓷器及茶葉,令鄭和完成出使任務之後便前往桑給帝國,找到並發現蒙巴薩(幔八薩)、基爾瓦和桑給巴爾,將所攜帶的貨物全部換為黃金及寶石用來充盈我大明國庫。”
    “馬林迪之南,桑給帝國?好!王文樂,你這個夢本欽差便親自去驗證,若真如你所說我便上書吾皇為你證明、為你表功。”鄭和高興地說道。
    王文樂再次行禮說道:“謝欽差大人,小的打小也讀過幾本書,這忠君愛國、大是大非的道理也明白,若非此事關係重大,小的也決不願冒著殺頭破家的危險說出來,小的也是思前想後、反覆斟酌認為這是於我大明非常重要的事情,小的不能隻顧明哲保身而置吾皇和大明而不顧,隻要大人認為小的還沒有失心瘋,就可相信小的絕不是無中生有、信口開河,拿自己的身家性命當兒戲。”
    “嗯,本欽差就是相信你沒有失心瘋才會密奏吾皇,即然太祖再次托夢於你,為我大明新航路指點迷津,那麽本欽差將率領船隊去探索發現桑給帝國,並按太祖口諭換回黃金和寶石。王文樂謹記三緘其口,此夢若不應驗你已知道結果,若應驗也隻有皇上能給你一場大富貴,你將富貴榮華、前途無量,退下吧。”鄭和嚴肅的說道。
    “欽差大人放心,事關重大,打死小的也不說,小的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