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字數:3602 加入書籤
第六道聖旨,著刑部今後所有流放發配之罪犯全部流放至海外直隸升州,舉家遷徙者罪減一等,清查牢獄現有罪犯,除罪大惡極者不赦之外,其它罪犯願發配之海外者罪減一等,舉家遷徙者再減一等。
第七道聖旨,著吏部、吏部對如下所缺空額在我大明各縣中或原升州吏員中招募,將直隸升州每縣分為五鄉,設鄉長一員正八品,專司一鄉之主政,主簿從八品,在縣首領官中招募鄉長,吏員中招募主簿,雜職三人。設巡檢一員正九品,專司一鄉治安,設副巡檢一員從九品,巡檢二十人,由稽查經略司負責招募。設教諭一員正九品、訓導一員從九品、教員五人,學徒十人,專司教化四夷使知禮、知仁、知義,揚我華夏文化,此之為我大明國學也。設醫館院使一員正九品,副院使一員從九品,醫師五人,藥師一人,學徒十二人。
第八道聖旨,凡持有我大明經略司之旗牌的各種船隻至海外諸國進行通商,補給或其它公幹,請給予其必要的幫助及便利,則我大明視其為友好鄰邦,若有各種刁難或不公正待遇,則視為我大明的敵人,我大明經略司將保留追究責任並賠償相應的損失的權利。
朱棣寫一道就給王文樂看一道,待他一口氣將這八道聖旨寫完之後說道:“第九道聖旨朕不寫了,待你將這海外之事做的差不多了朕再為你寫這份聖旨,這八道聖旨皆是按你之前所述太祖的要求而寫,朕能做的就這麽多了,以後朕就做個看客,等待你們的好消息了。”
“王忠將聖旨用印,去取二品文武服飾各兩套,賜座、看茶。”朱棣坐下後吩咐道。
少頃之後待王忠辦妥一切事宜之後,朱棣說道:“王文樂上前聽封!”
王文樂行跪拜禮聽朱棣說道:“我華夏曆代有為之君王,開疆擴土必為之,朕繼承我大明江山除陸地之外我大明尚有萬裏海疆,在朕眼中這海疆也是我大明的國土。今成立海外經略司,專司維護我大明海疆之安全,消除來自於海上之禍患,開拓海外無主之地納入我大明的海疆版圖之內,結海外諸國外交之友好往來,通商貿易,懾服有反叛或不臣之心的宵小之輩,揚我大明國威,使四夷臣服,萬國來朝。今命王文樂為正二品海外經略司正使,賜其文武官服,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敕其便宜行事,代天巡牧海外所有軍政貿易外交諸多事宜。”
“臣!領旨謝恩!”王文樂山呼萬歲鄭重其事地接過朱棣三道聖旨。
朱棣告訴王文樂這八道聖旨其中三道待時機一到即可取出自行宣讀與屬下眾人。其餘五道聖旨朱棣將在朝堂上宣讀與諸位大臣按旨意行事,又令王忠通知火器司和蘇州船場首先滿足王文樂的火炮和船隻要求需求,其次批量生產小型加農炮,替換神機營原有的舊式火炮,裝備齊全之後再生產足夠的庫存後就停止生產繼續研究新型火炮。舊式火炮全部完好無損的替換邊鎮的損壞火炮,已有破損的回爐重煉。王文樂盡快上報所需船隻數量和火炮數量,由王忠著有司按要求一個月準備完畢。
王文樂說六艘廣船為貨船無需火炮,兩艘福船,兩艘滄浪船護航即可,福船每艘配八門火炮,滄浪船每艘配六門火炮,所以共需輕型加農炮二十八門,配實心彈和鐵砂即可,當然這時候也沒有其它彈種可配。
對了,王文樂猛然想到,在沒去交趾之前這身二品官衣還不能穿,目前還需要一身官服出海唬人,朱棣一想也是,那就下個密旨把稽查經略司的位置給他,官服嗎?就用錦衣衛的指揮使的三品服色,反正現在這個位置賽哈智兼著,就直接給王文樂得了,本來就是過渡,於是又讓王忠去了一趟錦衣衛衙門,將朱棣的意思告訴賽哈智,於是賽哈智將腰牌交給了王忠,這個皇上之前都已經跟賽哈智說明白了,這個稽查經略司在錦衣衛就是個過渡,早晚要脫離錦衣衛開府建衙的。等王忠取了腰牌和官服,朱棣已經把聖旨寫好了,讓王忠用了印之後朱棣就把聖旨遞給了跪接的王文樂,朱棣說不需這些繁文縟節了,今天的禮足夠多了,你還有什麽要求提出來,朕一次給你解決了。
王文樂說還有幾件事需要解決,這個也是為了給皇上省錢和賺錢,這其一是所需要的絲綢、瓷器和茶葉可以走皇上的內庫,或者直接從劉家港就近征調織造局、官窯和茶葉。這樣本錢雖然還是皇上出,可不用花現銀。咱們這海上貿易一開,可不像鄭大人那樣,幾年才回來拉一次,別看咱的規模小,可架不住咱們次數多,一個月一次往返這一年就是十二趟,按三條貨船兩條戰船算,這一年就相當於六十條船跑一次,這隻是一個港口,若是有五個港口,這一年就相當於三百條船跑一次,規模已經超過了鄭大人的船隊了。若是再有五個港口呢?所以皇上可以算一下,如此大的貨物量皇上隻憑征發勞役已無法滿足海上貿易的需要,所以太祖他老人家說以銀代役,然後招募工人來做工。根據咱們的貿易往來所需的貨物量來計算一下造作局每月的產量,若是不足咱們就要擴大生產的規模,招募更多的工人來工作,按日給工人們結算工錢,如此方能滿足海外貿易的需要。若是皇上拿銀子去購買貨物,那就被生產貨物的商人賺去了一筆銀子,那麽皇上本來就有這些工場就沒有必要再被白白地被賺走這些銀子了。
貢品當然不能買賣,咱們可以生產出比貢品檔次再低一點的貨物和區別於貢品的樣子就可以了,這樣做出的就不是貢品,以後凡是官家生產的叫做官品並打上官家專有印記,民間生產的叫做民品並打上自有標記,這樣在貿易上就可以很簡單的區分開了。若有仿冒官記查到之後則追究商人的責任,沒收其工場充官,並連人帶場全部發配至直隸升州。
這其二是自海外返回必帶其當地的特產品返回,這就有了在我大明的銷路問題。我大明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帶回的特產品必是我大明沒有的或必須的,利潤必然豐厚,而且這點貨物放在我大明根本不愁銷路問題,所以太祖他老人家說,這錢與其讓商人們賺了,倒不如讓皇上賺了。這主意就是錦衣衛本身在天下各處都有密棧,皇上可令錦衣衛在各個州府建立商館,此商館的功能是收集當地所需的緊缺貨物的信息、預定某種緊缺貨物,然後將這些信息通過錦衣衛的秘密渠道傳遞給稽查經略司,那麽咱們可以按照貨物預定單及時調配出海貿易路線及船隻數量,如此就可以準確、快速、賺到更多的銀子,緊缺貨物必然是利潤極為豐厚,而且絕不壓貨。通過天下各地的渠道所獲之的信息就可以將庫存貨物進行調配,從而將滯銷之貨物根據錦衣衛所提供的信息轉運到緊俏之地照樣可以盈利豐厚。
這就類似於編織一張漁網,通過每個結點可以將整張網連起來,因為有了這張網才能打到更多的魚,所以這張漁網才是最重要的。
朱棣聽了若有所思地連連點頭說鄭和從海外拉回來的特產品確實不少,不過為了不使利潤下降,所以並未大量拋售,而都壓在自己的庫房裏,如果有了這個漁網,就可以根據全國各地的行情出貨,在保證利潤的前提下可以大量出貨。
王文樂笑著告訴朱棣太祖他老人家說這些貨物都存在皇家的庫房裏誰還敢問皇上這玩意兒賣不賣,這不是找死嗎?隻要皇上開了金口,不要說這些稀有貨物了,就是一根草萬金我大明天下願意買的多的不計其數,難道這其中訣竅還用人教?還有這這麽笨的人和官。
王文樂心道:“尼瑪,這書本本害死人了,說這玩意都是滯銷貨,原來人家是囤積居奇壟斷市場,而且還是大明朝皇家壟斷。我記得宣德年間一斤胡椒折俸寶鈔一百貫,按麵值相當於一百兩銀子,那麽胡椒就是一斤一百兩,按當時市價胡椒一斤在十五兩現銀上下波動,真尼瑪夠黑的,咱就信了這書本本上寫的知識。可怎麽就忘了那胡椒的價格是現銀,這大明朝朱棣時期就像萬惡的舊社會一樣濫發鈔票,寶鈔一直在不停地貶值,一貫麵值相當於一兩銀子相當於一千文銅錢,趕緊回憶一下宣德年間寶鈔一貫值……尼瑪隻值五文銅錢,縮水了兩百倍,這一百貫寶鈔隻值五百文銅錢,半兩銀子,按宣德年間胡椒一斤的價格在十餘兩現銀來算,這幫家夥轉一下手就是二、三十倍以上的利潤,這是皇家給大家發福利啊,怎麽看書上的意思是發胡椒、蘇木大家都吃虧了呢?誰來告訴我這到底是怎麽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