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PPP
字數:2849 加入書籤
社會資本與政府合作?
江自流皺著眉頭,反複咀嚼著陳東萊口中冒出的詞匯。良久之後才回複道:“社會資本?不就是讓資本家來搞基建?風險太大!萬一企業半路撂挑子,老百姓罵的還是政府!”
輕軌這種巨型工程項目,一旦開工,就沒有回頭箭。各種前期的設施一旦鋪設起來,那動靜簡直大得嚇人,指不定全城人都會議論紛紛。到時候要是工程因為資金短缺而爛尾,估計江自流本人會被永遠釘在恥辱柱上。
最典型的情況便屬邕桂省的柳江市。遺留下來的輕軌墩柱幾乎成為了響徹全國的城市名片……
陳東萊顯然知道江自流在擔心什麽。他馬上寬慰道:“我們可以用城投公司當抓手——城投出30資金做擔保,剩下70招標港資或外資企業。合同裏寫明,運營權20年,但票價調整權在政府手裏。”
90年代基礎設施領域尚未完全開放,若完全由外資\民資控股輕軌項目,可能引發“賤賣國有資產”的政治風險。城投持股30可保持“第一大股東”地位,在如調價、擴建等重大決策中擁有一票否決權。僅這一項,就可以堵住不少反對者的嘴。
再者,當時國家計委對外資參與基建有嚴格審批,如果匯川的輕軌項目若被定性為“政府主導的合資”而非“外資特許經營”,就會更容易獲得批準。城投資金實質是為了政策合規所付出的必要成本。
然而江自流還是有些不滿地敲了敲坐墊。“東萊,你有沒有想過,這樣做的話企業圖什麽?二十年才能回本!”這麽長的回報周期,有哪個商人會願意把資本投入其中?“
陳東萊在後世見過不少ppp項目的運營,對領導的質疑早就了然於胸:”我們可以把沿線500米商業地塊開發權打包賣給投資商。港商和台商搞地鐵上蓋商場很有經驗,他們肯定算得過來賬!“
江自流沉吟片刻,他心中的疑慮還是沒有消解:”土地出讓可是敏感問題。我就怕有人說閑話。”
陳東萊明白領導在想什麽。國家在1988年才允許土地使用權轉讓,但配套的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在1995年1月才會頒布實施,地方官員對商業用地能否捆綁基礎設施項目缺乏明確依據。等到國土資源部明確招拍掛製度,那就要到新世紀去了。
再者,雖然在1992年,上麵已定調會把市場在經濟體製中放在主要位置,但地方政在府操作中仍存在政治正確壓力。將國有土地長期交給外資開發,即便是商業用地,,也可能被保守派批評為\"變相賣地\"。
至於匯川保守係老幹部們的勢力如何,看當年的陳慎行有多狼狽就知道了:老登們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工人塞滿大禮堂廣場,讓一省之長隻能躲在辦公室裏不敢回家!
“舍不找孩子套不著狼。”陳東萊隻得勸慰道:“機會不多,有些事情總歸是要冒一點風險。”
擋風玻璃上的霜越結越厚。江自流搖上車窗時,瞥見後視鏡裏自己的臉:五十二歲的年紀,卻已經被山城的夜霧洇出幾分老相。
自己已經不再年輕。如果不能在1997年的門檻上挺進副部級,那麽等待自己的,恐怕隻剩下政協養老一條路。
如果自己還是石梁市長的話,那麽解決副部級,似乎隻是指日可待的事情:94年遞補為市委書記,97年滿五十五歲,順理成章提拔為副省長;
即便運氣差一點,97年沒能擠進副部級,那自己還有兩三年的機會,再在某個地級市市委書記的任上幹上兩三年。即便到那個時候,自己也不過才五十八歲,還是有機會再衝一衝的。
但是調到匯川之後,原先積攢的優勢就消失殆盡了。
常委裏排名第八的常務副,雖然權力不小,但位次著實太低。即便運氣絕佳,自己能夠在九七年的換屆提拔中往前挪一挪,那也隻能堪堪解決市委組織部長、或者市紀委書記的位置。如果要順位遞補為匯川市委副書記,說不定還要再排隊,等上三年。
三年又三年,自己還有多少時間?直接退休得了!事到如今,倒不如盡全力搏一個未來。就這麽放棄的話,怎麽對得起幾十年如一日的付出?!
想到這裏,江自流終於下定決心。他打開車窗,旋即用金屬打火機點燃了一根香煙:“還有個根本問題——輕軌票價定高了群眾坐不起,定低了企業要鬧,這死結怎麽解?”
匯川市民的消費能力雖然很高,但大部分資金都花在了吃吃喝喝上:每周買鹵煮、吃火鍋、喝冰粉,這些錢花起來倒是絲毫不節省;但要讓他們每周花十幾塊錢坐列車?恐怕沒有人願意。
陳東萊馬上拿出了他的解決方案:“我們可以搞階梯票價!通勤時段政府補貼,節假日的票價按市場價浮動。再拿出廣告和商鋪租金收入六成補貼輕軌運營。“
車內再度陷入寂靜。奧迪快速行駛在青龍江二橋上,山城的燈火輝煌似乎已經遙遙在望了。
車窗半開,夜風裹挾著江水的濕氣灌進來,吹散了車內殘留的煙味。江自流靠在真皮座椅上,目光落在窗外——
江麵上駁船的燈火拖出長長的光痕,與遠處山城錯落的霓虹交織在一起,像是一幅流動的畫卷。他忽然想起十年前從匯川市教育局長調任為石梁行署副專員時,這一帶還隻有零星的廠房和農田,如今卻已是高樓林立。
江湖夜雨十年燈。
想到這十年來的起起落落,江自流突然笑了。他的笑聲打破沉默,逐漸變得爽朗:“東萊,把你放在開江這種地方,確實是屈才過甚。你若是跟著我來匯川,兩年之內,我解決你的正處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