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討論與波動
字數:3742 加入書籤
這場咖啡間的討論,僅僅是中層級管理者反應的一個縮影。
在各個部門的辦公室、會議室、甚至食堂角落,類似的場景不斷上演:
供應鏈體係的總監在緊急評估新架構下,全球物料采購和產能分配的決策鏈是否會變得更長、更複雜。
地區部的負責人則在焦慮,輪值董事長每半年更換,是否會影響海外重大項目的連續性和客戶關係的穩定性。
財務體係的負責人開始重新設計預算審批流程,以適配新的三層決策機製。
戰略Marketing部門則在瘋狂準備Q&A材料,以應對來自客戶、合作夥伴、媒體、分析師的洶湧問詢。
中層管理者們普遍感受到一種混合著機遇、焦慮、期待和壓力的複雜情緒。
他們必須比高層更快地適應新規則,重新校準自己的業務戰略和人際關係網絡,以確保自己和團隊的成果能在新的權力結構中得到認可和資源傾斜。
到了第四天午後,關於董事會改組的話題,終於如同細雨般滴落到了廣大基層工程師、客戶經理、行政支持人員的層麵。
在開放式辦公區的卡座間、在擁擠的食堂排隊時、在吸煙區的片刻放鬆中,開始零星聽到相關的討論。
“嘿,特大新聞!公司要搞‘輪值皇帝’了!以後董事長輪流當!”一個95後的軟件開發工程師煞有介事地對旁邊的同事說。
“切,聽著跟過家家似的。誰當‘皇帝’,咱們的代碼bUg能自己消失嗎?版本能自動交付嗎?”他的同事,一個更資深的測試工程師,頭也不抬地吐槽,更關心眼前的測試用例。
“不一樣好吧!聽說默總進核心權力圈了!牛逼!這說明咱們技術人也有出頭天!”年輕工程師反駁道,語氣中帶著與有榮焉的興奮。
“陳總是厲害,我服氣。‘渡河’那時候,他跟咱們一起熬通宵改方案的樣子我還記得。”測試工程師終於抬起頭。
“不過,大佬們怎麽排座次,離咱們太遠。
隻要項目獎金按時發,決策別瞎指揮,能讓咱們安心搞技術,誰在上麵,其實沒那麽重要。”
一個正好路過的產品經理聽到了,插話道:
“影響還是有的。
決策機製變了,意味著產品戰略方向、資源投入重點可能會調整。
說不定咱們現在做的這個創新孵化項目,因為符合某位輪值董事長的戰略思路,預算就直接翻倍了。
或者,某個一直不被看好的技術路線,突然就迎來春天了。”
“得了吧,”測試工程師再次展現了他的務實,或者說悲觀。
“領導一動,下麵亂套。
我隻希望別又搞出一堆新的匯報、新的流程、新的PPT模板來折騰咱們。
讓聽得見炮火的人呼叫炮火,別讓呼叫炮火的流程變得比打仗還累就行。”
這番對話頗具代表性。
對於絕大多數基層員工而言,高層的權力更迭更像是一則值得關注的“公司新聞”,他們會好奇、會議論、會為與自己相關的領導晉升感到高興。
但最終,他們的焦點仍然會落回到具體的工作任務、項目進度、績效考核和薪酬獎金上。
然而,這種看似“事不關己”的淡定,其底層恰恰是華興經過多年錘煉形成的強大“製度自信”。
員工們相信,無論頂層如何設計,公司成熟的IPD(集成產品開發)、LTC(線索到回款)、ITR(問題到解決)等流程體係能夠保障業務的正常運行;
他們相信以責任結果為導向的績效文化不會輕易改變;
他們相信公司的“以奮鬥者為本”的價值分配理念能夠得到貫徹。
這種對組織係統的深度信任,是華興能夠經受住任何頂層風暴衝擊的壓艙石。
幾乎在總部消息傳出的同時,越洋電話和郵件就塞滿了總部各對外接口部門的信箱。
歐洲地區部總裁的電話直接打到了徐平辦公室。
被告知徐總在開會後,又轉到了對應的協調部門:
“新的輪值製度下,我們與歐洲本土大T(電信運營商)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審批權限是在常董會還是戰略委員會?
我們需要提前做好預案,這些客戶的決策周期很長,不能因為我們的內部流程變化而影響簽約。”
北美代表處的負責人則更加焦慮,他的信息充滿了危機感:
“在這個敏感時期,任何治理結構的變動都可能被西方媒體和政客惡意解讀為‘內部控製不穩’或‘為應對製裁做準備’。
總部必須提供一套滴水不漏的統一說辭和應對預案,我們需要立刻對關鍵客戶和合作夥伴進行預溝通,不能等到公告發布!”
東南亞、拉美、非洲等地區的負責人,反應相對平和,但也在積極評估影響。
他們在內部會議上討論:
“新的輪值董事長中,誰更重視新興市場?
我們的資源申請報告是否需要調整側重點以適應新的決策層偏好?”
“本地化創新的自主權是會擴大還是收縮?”
一時間,總部戰略部、市場部、人力資源部、財務部等幾乎所有職能部門,都接到了來自海外分支的問詢。
一場全球性的內部溝通和安撫工作迅速展開。
各部門協同作戰,準備材料,統一口徑,強調變革的積極意義和連續性,以穩定全球軍心,確保業務不因總部變革而受到擾動。
在這場波及全公司的震蕩中,董事長辦公室、集團秘書處、人力資源委員會、財務委員會等支撐部門,如同航母的引擎室,在公眾視野之外開始了極限運轉。
鄭非的秘書團隊變成了最高效的調度中心。
他們密集地安排著一對一的溝通會,確保每一位核心高管都能與鄭非或徐平進行深入交流,透徹理解改革背後的深意,化解潛在的抵觸情緒。
集團秘書處則都快成了“立法”機構。
大量的律師、秘書官熬夜奮戰,字斟句酌地修訂《華興公司治理章程》、《董事會議事規則》、《授權管理規定》等根本大法。
每一個條款的修改都關乎未來數年的權力運行,必須既體現改革精神,又確保合法合規,經得起最嚴格的審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