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陳默的支持
字數:4710 加入書籤
時間在密集的工作中飛快流逝。
期間,唐錦弦悄悄來過一次,將一個保溫飯盒放在他辦公室外間的茶幾上,沒有打擾他。
隻是用微信發了條消息:“夜宵放外麵了,記得趁熱吃。別熬太晚。”
鍾耀祖隻是匆匆回了個“謝謝寶貝,忙完這點就吃”,又立刻投入到工作中。
直到淩晨兩點多,大部分緊急的事務才暫時處理告一段落。
鍾耀祖這才感到胃裏空得發慌,想起錦弦送來的夜宵。
打開保溫盒,是還溫熱的海鮮粥,旁邊居然還細心地配了鮮蝦燒麥和一小盒潮汕特色的沙茶醬。
這熟悉的家鄉味道,讓他疲憊的身心瞬間得到了極大的慰藉。
他一邊吃著雲吞,一邊再次點開家族微信群,翻看那些家宴的照片和視頻。
視頻中他看到父親正拿著一個iPad,向圍坐的親友展示著什麽。
看起來好像是從網上找到的芯片製造流程示意圖,正在那比劃著。
然後跟身邊的人說道,“......才是光刻”,“蝕刻是.......”;
他看到母親笑著給各位長輩夾菜;
他看到大哥沉穩地坐在一旁,偶爾補充一兩句,像是在幫父親解釋......
這一幕幕,讓他眼眶再次發熱。
自己忽然想起不久前和陳默的一次談話。
那次是在蓉城唐昌區,華興蓉城研究所附近的一家私房菜館。
陳默和鍾耀祖相對坐在一個安靜的包間裏。
桌上擺著幾樣精致的川菜,但兩人顯然都沒什麽心思動筷子。
“怎麽樣,壓力大嗎?”陳默給鍾耀祖倒了杯老鷹茶,語氣平和。
“壓力肯定有,但更多的是興奮。”鍾耀祖實話實說,“準備了這麽久,終於到了真刀真槍檢驗的時候了。兄弟們憋著一股勁呢。”
陳默點點頭:
“83%的覆蓋率,已經遠遠超出我最初的預期了。
你們做得非常棒。
這證明我們當年的戰略選擇是對的,也證明你和整個團隊的能力。”
他頓了頓,看著鍾耀祖的目光有一些炙熱:
“現在,剩下的17%,是硬骨頭中的硬骨頭。
我需要你告訴我,最難的點在哪裏?
需要我協調什麽?不要有顧慮。”
鍾耀祖沉吟片刻,組織了一下語言:
“最難的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麵:一是7nm及以下先進工藝節點的某些物理效應建模和仿真,精度要求極高,算法複雜度呈指數級增長。”
“二是與頂尖代工廠最新工藝的深度耦合和SignOff(簽核)工具認證,這方麵我們被生態隔離,很難拿到最新的一手數據和標準,隻能通過合作方間接獲取,效率和準確性都受影響。”
“三是部分極其複雜的多物理場仿真,比如電磁、熱力、應力耦合分析,這些工具國外也是靠幾十年積累,我們短期很難完全複製甚至超越。”
陳默認真地聽著,一邊聽還一邊拿出手機記錄。
等鍾耀祖說完,他直接問道:
“如果,我現在給你打通和中芯國際、華虹這些國內代工廠的直接合作通道。
讓他們向你們團隊開放部分必要的工藝數據接口,共同建立國產工藝設計工具協同優化聯盟,能解決多少問題?”
鍾耀祖眼睛一亮:
“如果能深度合作,至少能解決第二大點裏的大部分問題,甚至能反哺我們第一和第三點的算法優化!
這是突破生態隔離的關鍵!”
“好,這件事我來推動。”陳默毫不猶豫地應承下來。
“我會親自去找徐總,爭取集團層麵支持,聯合國內所有主要的芯片製造廠、設計公司,組建一個‘國產芯片產業生態聯盟’。
EDA工具鏈的協同,必須是聯盟的核心議題之一。”
鍾耀祖心中一震。
他知道陳默這話的分量。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技術支持,而是上升到集團戰略和產業布局的高度了。
老板這是要下一盤大棋。
“另外,”陳默繼續道。
“2012實驗室那邊,有幾個做基礎數學和物理研究的團隊,我在想是不是可以抽調一部分精銳力量,以項目製的形式嵌入到你們各個攻堅小組裏,從底層算法層麵給你們提供支持。
你覺得怎麽樣?”
陳老板啊陳老板,我看你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還我覺得怎麽樣?
天上掉餡餅的事情我當然是覺得非常好啊。
“太好了!”鍾耀祖記得自己當時幾乎是拍案而起。
“我們最缺的就是這種頂尖的基礎理論支持!
很多瓶頸其實卡在原始模型和算法上!”
“行,那我讓汪劍鋒總協調這件事。”陳默雷厲風行,當場就拿出手機給汪劍鋒發了條信息。
放下手機,他看向鍾耀祖,眼神變得深邃:
“耀祖,我知道剩下的路很難。
但我們沒有退路。這不僅僅是華興的戰鬥,現在更已經成為了整個國家層麵的戰鬥。
你們每突破一個點,我們離真正的芯片自主就更近一步。”
他拿起茶杯,以茶代酒,敬向鍾耀祖:“辛苦了。接下來,放手去幹!天塌下來,有我頂著。”
鍾耀祖端起茶杯,重重地和陳默碰了一下。
所有的言語,都在這一碰之中。
鍾耀祖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在他的身後,有一個無比強大的老板,有一個眾誌成城的團隊,還有一個正在蘇醒的龐大國家作為後盾。
那次談話,陳默雖然沒有給出具體的技術方案,卻是直接從戰略層麵上給了自己很大的支持。
現在回想起來,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陳默的遠見和堅持,也更加明白了自己工作的意義。
吃完夜宵,體力恢複了不少。
鍾耀祖沒有立刻繼續工作,而是起身活動了一下筋骨,走到窗邊。
望著窗外蓉城依舊璀璨的夜景,他的思緒漸漸清晰。
當前的成就固然可喜,但剩下的未覆蓋部分才是真正的硬骨頭,尤其是麵向更先進工藝節點的挑戰。
他需要更係統地規劃下一步的攻堅方向,更需要思考如何將AI技術更深度地融入到EDA全流程中。
這不是簡單的工具替代,而是設計方法論上的革新。
鍾耀祖腦海裏忽然就浮現出團隊裏幾個極有潛力的年輕研究員經常加班的畫麵。
或許可以給他們壓更重的擔子,就像陳默當年信任他一樣。
一個更加清晰也更具挑戰性的未來藍圖在他腦海中慢慢勾勒出來。
他知道,這隻是開始,一場更加漫長、更加艱苦的征程正在前方。
但此刻他內心充滿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動力。
因為他有最好的團隊,有最信任他的領導,有最支持他的家人,還有一個正在崛起的國家作為他最強大的後盾。
鍾耀祖重新回到座位,滑動鼠標,新建了一個文檔,標題命名為《EDA發展路徑及AI融合戰略規劃》。
他深吸一口氣,手指在鍵盤上敲下第一個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