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 持重守正,與時俱進
字數:4285 加入書籤
李文濤心領神會,知道這是第一道政治考題。
他從容應答:
“王銘部長技術紮實,為人穩重,是解決方案部急需的‘壓艙石’。
我已經和他深入談過,鼓勵他在技術路線決策上要敢於拍板,同時也會建立必要的專家評審機製,確保決策的科學性。
對於部門的創新活力,我會給予充分空間,但創新必須與集團戰略對齊,避免資源分散。”
這個回答既肯定了王銘的價值(“壓艙石”),又暗示了會給予實權(“敢於拍板”),同時強調了管控機製(“專家評審”、“戰略對齊”),表明他會用製度而非個人好惡來管理,顯得成熟老辣。
陳默未置可否,隻是輕輕“嗯”了一聲,接著又拋出一個更微妙的話題:
“思雨那丫頭,以前可是個讓我師父都頭疼的主。
現在要管桌麵雲和整個辦公環境的運維,直接關係到十幾萬員工的體驗,擔子不輕啊。”
提到陳思雨,他的語氣帶著調侃,但問題核心卻直指李文濤的用人原則:
你對有明顯“背景”的幹部,是特殊關照,還是嚴格要求?
李文濤的回答更加謹慎:
“思雨經理的成長有目共睹,她對終端用戶體驗有天然的敏感度和極強的責任心。
任命她到這個位置,正是看中她能將這些轉化為服務改進的動力。
我已經明確要求她,上任後第一份正式報告,必須是基於大數據分析的《全球員工IT體驗痛點及優化方案》,我要看到量化的數據和清晰的路線圖。
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在集團IT不會有任何例外。”
他巧妙地將陳默的“關心”引導到工作績效上,強調“數據”和“路線圖”,表明他會對陳思雨一視同仁,甚至要求更嚴,這恰恰是對陳默“愛徒”真正負責的表現,也彰顯了自己“唯才是舉”的管理原則。
聽到這裏,陳默嘴角的弧度更明顯了一些。
他拿起茶杯,慢條斯理地喝了一口,辦公室再次陷入短暫的沉默。
這次沉默,不再有試探的意味,更像是一種認可的醞釀。
放下茶杯,陳默不再繞圈子,開始觸及更深層的戰略布局。
“文濤,你知道為什麽你是直接向我匯報而不是向董事會匯報嗎?”
他拋出了這個李文濤剛剛意識到並深感後怕的關鍵問題。
李文濤知道這是展現自己格局的時候了,他沉吟片刻,謹慎地回答:
“我理解,陳總。
集團IT是公司數字化轉型的根基,更是‘渡河’成果的守護者。
它的戰略重要性,決定了它需要最高決策層的直接關注和把控。
您讓我直接匯報,是希望我能更準確地理解公司戰略意圖,確保IT這步棋始終走在正確的路上,也是在關鍵時刻,能為我提供最堅定的支持。”
他沒有提“權力”、“控製”這些敏感詞,而是從“戰略重要性”、“精準理解”、“堅定支持”的角度來解釋。
這樣既抬高了陳默的格局,也表明自己理解這份“直接匯報”背後是責任而非特權。
陳默滿意地點了點頭。
“你看得很透。
集團IT未來會麵臨很多挑戰,不僅僅是技術上的。
預算的博弈、與其他BG的協同、乃至來自外部的某些關注,都會更複雜。
你需要有這個通道,才能穩住陣腳。”
他點到為止,沒有明說“挑戰”具體是什麽,但“預算博弈”、“外部關注”等詞,已經暗示了未來可能遇到的阻力,這是一種高級的信任和提醒。
接著,陳默做了一件讓李文濤意想不到的事。
他拿起內線電話,對林雨晴說:“雨晴,把那份《未來三年IT基礎資源預投入趨勢分析》拿進來,給文濤總看一下。”
很快,林雨晴送進來一份薄薄的卻標注著“絕密”的文件。
陳默示意李文濤翻閱。
李文濤快速瀏覽,越看越心驚。
這份報告並非IT內部文件,而是從集團戰略層麵,分析了未來三年全球數據中心、網絡帶寬、算力等基礎資源的投入趨勢,預測了幾個關鍵轉折點和潛在的風險點。
這份報告的價值在於,它給了李文濤一個超越IT部門視角的決策參考。
“這份報告,你看完留在心裏就行。”陳默平靜地說。
“做預算、爭資源的時候,眼光要放長遠,格局要打開。
不要隻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要清楚你的每一個決策,在公司的大盤子裏處於什麽位置。”
這一手徹底讓李文濤折服。
陳默不隻是簡單地授權,同時也在賦能。
他給予的不僅是職位,還有配套的戰略視野和決策工具。
這是一種更高段位的駕馭,讓你清晰地認識到,你的權力來源於他,你的成功也依賴於他提供的平台和視野。
“感謝陳總!這份資料太重要了,讓我茅塞頓開。”李文濤由衷地說,這句話裏的感激之情,比剛才都更加真切。
陳默擺擺手,最後叮囑道:
“好了,別有什麽包袱,大膽去幹。
記住八個字:‘持重守正,與時俱進’。
持重,是守住集團IT穩定運營的底線;
守正,是堅持技術路線和公司利益至上;
與時俱進,是要敏銳洞察技術和業務的變化,主動求變。
遇到跨不過的坎,直接找我。”
“持重守正,與時俱進。”李文濤重複了一遍這八個字,感覺重若千鈞。
“我記住了,陳總。請您放心,我一定不負重托!”
會談結束。
李文濤走出辦公室時,內心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清晰。
這次對話,與其說是匯報,不如說是一次深刻的管理教學和權力確認。
就特麽的離譜,30歲的陳老板自身能力強就不說了,還深諳辦公室政治,還能在站在更高的角度給自己這個45歲的中登賦能。
真是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他這會兒徹底明白了,陳老板不是簡單的靠著“渡河”項目就能坐到現在這個位置上的。
在這個位置上,高超的業務能力隻是基礎,深刻理解並玩轉辦公室政治、時刻與最高戰略保持同頻、並懂得如何獲取和運用上級的信任與資源,才是能否坐穩、能否做大的關鍵。
而陳老板,無疑是個中高手,舉重若輕間,既施了恩,也立了威,更指明了路。
他回頭看了一眼那扇緊閉的辦公室門,心中暗道:這才是真正的領導藝術。
跟對這樣的人,哪怕前路挑戰重重,也值得奮力一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