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雨中的瓊花樹 八
字數:4734 加入書籤
安北慶點了點頭:
“不僅僅是羽飛去了帝京,還有玉衡神將南宮峰也率十萬兵卒去了帝京!”
陳權麵色頓時變得嚴肅了起來,陳青藤這時候卻落下了一子,慢悠悠說道: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是個很簡單卻偏偏又是許多人看不明白的道理。”
“老夫是陳朝的親王,不過這麽些年老夫已將這個身份給忘記了。”
“老夫就是個教書先生,日日與那些學子們相處,簡單快樂,這挺好,這近二十年老夫覺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過得都要好!”
他抬頭看向了安北慶,又道:
“這天下姓陳的坐也好,姓周的坐也罷,在老夫看來,隻要百姓能夠生活得更好一些……誰坐都一樣。”
“所以曾經你父親來這裏與我下棋的時候我便多次與他說起過,我告訴他而今雖是周媚坐擁江山,她雖沒有多少治國的才能,但她也並非一無是處。”
“比如她算得上大度。”
“她開大周卻並沒有將我處死,也沒有剝奪你父親的爵位,更沒有將曾經的那些老臣流放千裏。”
“還比如她善戰,能勝四國而定大周江山,能驅北蠻而保北境不亂。”
“她甚至能放棄繁華的集慶遷都至薊城,以天子之身守大周國門……”
“北慶啊,人無完人,周媚是個女人不是聖人。”
“老夫以為一個穩定的國家哪怕貧窮一些也比戰火四起來得好。貧窮會有辦法改變,可一旦戰火四起……不僅僅是內亂,還會引來諸多外敵!”
“所以老夫一直給你父親說,陳氏的人都已不在意這江山,你好好當你的安國公不好麽?”
“你父親似乎沒有將老夫的話聽進去。”
“三年前,安知魚也來過這裏一趟,他也與老夫下了一局棋。”
“老夫同樣告訴他過去的事就讓他過去,陳朝覆滅這是三百年沉屙導致的必然結局。”
“其實若你細細看這數千年的曆史,又有哪朝哪代熬過了三百年?”
“若你再仔細的去分析,便知道改朝換代這根本就無法避免。”
“所以周媚以大周代昔日之陳朝……在老夫看來,這至少是一個新的開始,也僅僅就是國號改變罷了,江山依舊是這個江山,百姓依舊是那些百姓。”
“百姓們依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不過是治理這片土地的人有了一些變化而已。”
“你再想想,若真推翻了周媚,陳氏再建立一個陳朝,這片土地上的百姓真的就能過得比現在更好麽?”
“老夫以為未必。”
“因為一定會有戰火再起,百姓們便會被動的再經曆一場戰亂。”
“大周雖建立在陳朝之上,但這一次改朝換代卻是曆朝曆代波及最小的一次,周媚當政這麽些年……至少現在她已意識到了治國之不易,並有了改變當下局麵之舉!”
“譬如她人們即安成立了監察院。”
“也譬如最近剛頒發的新稅法。”
“還譬如對吏治的鐵碗整頓等等,這一切,都是向好的,那麽我們是不是能放下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恩怨,看看她如何將這個國家變得更美好呢?”
安北慶垂首,隨意落了一子在棋盤上,他沉吟了許久忽的一笑:
“藤親王,您的這席話確實很有道理,可先帝之死就這麽算了?”
“魏皇後之死這筆賬就不算了?”
“周媚這些年除了打贏了幾場仗她還做了什麽?”
“至於您說的這些變革,不瞞您說,這些並非她周媚的主意,這些主意來自於陳小富!”
“若不是陳小富去了帝京,你認為就憑周媚這個村姑,這個國家會變得更好麽?”
“一個落後的國家終究是會挨打的!”
“到了民不聊生的時候,戰火依舊會四起的。”
“與其等到那時候……何不早些改變這一局麵讓被動變為主動呢?”
陳青藤微微一笑:
“剛才你也說了這一切的改變來自於即安。”
“北慶啊,敢用人,敢用一個極有可能對她帶來極大威脅的人,這本身也是一種胸襟一種本事。”
“老夫也聽說了嘉福寺之事……這件事老夫不認為即安有多少過錯,因為他並不知道你的父親和安知魚之所圖,他受陛下恩惠自然是要站在陛下那一邊的。”
“此事已成事實,那我們就要承認這個事實。”
“逝者已矣,活著的人更應該清醒冷靜一些。”
“都是為了這個國家,老夫還是那句話,多給一些時間,看看陛下或者即安能否將這個國家治理的更好,這不是比再燃戰火來的更妥當一些麽?”
安北慶微微垂頭,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來不及了!”
“您老人家向來不爭,但總是有人想要爭一爭的!”
陳青藤眉間一蹙:“誰想爭一爭?”
安北慶沉吟三息看向了陳青藤:“寶親王殿下!”
陳青藤和陳權一聽皆大吃了一驚!
陳青藤俯身,麵露不可思議之色:“三皇兄?”
“他不是死於長樂六年冬的那個晚上麽?”
“難道他還活著?”
“他在哪裏?”
安北慶抬頭看向了西北角的那棵瓊花樹,過了片刻開口說道:
“那晚死的並非寶親王,寶親王在那晚的前一天就離開了集慶。”
“這是老鬼的手筆!”
“老鬼命孟婆給寶親王易了容,至於死的那個自然也是孟婆將那人易容成了寶親王的模樣。”
陳青藤眉間緊蹙,又問道:
“老鬼為什麽要這麽做?”
“因為老鬼說終究得防周媚一手。”
“……你怎麽知道這件事?”
“送寶親王離開的就是家父!”
陳青藤徐徐坐直了身子,眼裏滿是擔憂:“那他現在在何處?”
“或許他就在帝京!”
仁德皇帝生有十子三女。
長樂皇帝乃嫡長子,他順理成章的繼承了陳朝皇位。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最有才能。
在仁德皇帝的十個兒子中,當年最有才華的是皇四子陳青藤。
最擅長兵法謀略的是三皇子陳青玄!
最風流倜儻的是五皇子陳青閑!
藤親王陳青藤成了教書先生。
寶親王陳青玄死在長樂六年冬的那個晚上。
至於閑親王陳青閑……長樂六年他就不在宮裏,長樂皇帝駕崩他亦沒有回京,而今恐怕極少有人知道他在哪裏。
長樂六年冬那個晚上之後,仁德皇帝的十個兒子有四個活了下來。
他們便是四皇子陳青藤,五皇子陳青閑,六皇子陳青墨和九皇子陳權!
仁德皇帝的三個女兒有一個活了下來,她便是最小的陳青玉!
現在安北慶說三皇子陳青玄也活著,極有可能就在帝京薊城……
他隱姓埋名十八年,老鬼知道麽?
老鬼應該是知道的!
現在老鬼死了,他將這事告訴給陳小富了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