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吸幹大明血的食利階級
字數:4147 加入書籤
看著朱允炆這麽個戰績,朱元璋一時覺得頭疼都捂著眼睛沒法看。
“幾十萬大軍,老四起兵時才八百,就這都沒打贏,嘶~咱教出來的孫子咋是個這兒呢?”
老四朱棣在旁大笑道:
“以八百人馬起事,三年間席卷全國奪取天下,自古以來哪個帝王比得了我?
誠然這與我之統兵打仗的才能冠絕古今脫不了幹係,可也說明了天下人心在我,不在允炆嗎?
老爹啊,你該為有我這等麒麟兒偷著樂才是。
既已如此,那老爹你看等大哥沒了,你也沒了以後,這皇位是不是該傳給我了啊?免得再平生一場大亂了嘛。”
馬皇後將老四朱棣一把拉到自己身邊,免得待會兒在被朱元璋一頓好打。
“好好說話,打的都是自家血親,死的也都是我大明朝的將士,允炆或許真就因你而死了,你哪還有臉得意忘形?”
朱棣:“娘,你知道我嘴快,沒那個意思……”
看著爹一臉愁容,朱標說道:
“爹,如果還按曆史將來那樣讓允炆繼位,他年齡太小,曆練不夠,哪怕沒有老四造他的反,也難免會引出其它動亂,這大明朝將來交給誰,還真得從長計議了。”
朱元璋徘徊思索了一陣。
“標兒,爹是真不想看到你出事啊,否則也不必費盡心機地給孫兒鋪路,到頭來什麽都替他做了,卻讓他落得個不察弊端輕忽大局的性子。
你們都長大了,老四也快十七了,到了該要曆練的時候。
上蒼已經警示了我大明,所以別怪爹心狠。
封王可以,但沒有封地,沒有食邑,隻能靠你們自己的才幹去為國效力得一份俸祿。
爵位也隻能有一人承襲,做的不好也得削爵。
那些繼承不了親王爵位的子嗣,也不能僅憑血脈就白得一個郡王爵位了,也得憑自己的才學才能入仕為官。
讓他們科舉倒也有些白費了他們的出身,免得後世子孫咒罵咱這個當祖宗的太過心狠,那就弄個皇族內試,每年讓皇室子弟到宮中來由皇帝親自命題考驗學業品德。
哎~咱也隻能做到這一步了,再多給你們謀利,天下人又該罵咱了。”
朱棣出聲道:“那我是不是現在就該去軍中曆練了?我早就想帶兵征討蒙古馬上建功了。”
朱元璋沒好氣道:“旁人需要考效你就不需要考效了?你先將妙雲娶回家,娶回了妙雲我就讓你去你的泰山大人徐達軍中做千戶做起,到時候仗打得不好咱照樣治你的罪。”
聽到要娶徐妙雲,朱棣少有地害臊起來,撓著頭道:
“妙雲今年才十五呢,天上不是說了太早生孩子有危險嗎?”
“讓你先娶回家,沒讓你那麽早禍禍人家!”
不等朱元璋再用大腳丫子踢屁股,朱棣立馬就屁顛屁顛去找宮中的大本堂與諸皇子公主一起讀書的徐妙雲去了。
朱棣跑遠後,馬皇後問道:“那麽急著讓老四娶妙雲幹什麽?人家年歲小,不是讓徐達為難嗎?”
朱元璋歎口氣道:“不還是再給老四鋪路嗎?徐達執掌重兵,娶了妙雲,徐達手中的兵馬將來就能順順利利交到老四手中。
老四將來要真繼承了皇位也能穩當一些。”
【四十二歲的朱棣登基後,首要做的事便是安撫宗室,對給他給予過幫助的藩王們大加賞賜。
但朱棣與朱允炆一樣,都知道藩王掌兵對中央集權的阻礙極大,削藩勢在必行。
於是以清君側抵製削藩為名的朱棣同樣選擇了削奪藩王們手中的兵權。
但是朱棣比朱允炆的政治經驗成熟多了。
他是給予藩王們更為優厚的俸祿,將邊防手握重兵的藩王調到內地,再逐步削減他們能夠掌握的護衛親兵。
對於跋扈不願交出兵權或觸犯律法的藩王,朱棣也會先以書信告誡,若其仍一意孤行,則再進行懲處。
如此與朱允炆削藩的前後對比下,藩王們自然沒有太大的抗拒。
不過雖然將天下兵馬都掌握在了皇權手中穩固了統治,可代價卻是大明百姓們的負擔變重了,且不好再削奪藩王們的經濟特權。
因朱元璋製定的《皇明祖訓》,即使隻有嫡長子能繼承親王爵位,但其他兒子也會被封為郡王等較低爵位。
比如除了親王嫡長子繼承親王爵位,其餘兒子一般會被封為郡王。
郡王除了嫡長子繼承郡王爵位,其餘兒子又會被封為鎮國將軍爵位。
鎮國將軍之下又有從二品的輔國將軍,輔國將軍之下還有從三品奉國將軍。
以此類推,還有從四品鎮國中尉、從五品輔國中尉、從六品奉國中尉。
一直到奉國中尉後不再降等。
可奉國中尉的子孫卻都可以繼承奉國中尉爵位。
往少了說,一個親王若是生十個郡王,十個郡王就能生百個鎮國,百個鎮國那就得生千個輔國,千個輔國就能生出數萬十數萬的低等爵位。
而且每一位皇帝繼位後又能生出若幹親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明朝官員最多時是八萬餘人,如同細胞分裂般的宗室增長,隻需兩三代人明朝的各等宗室數量就能遠超官員數量。
而且這些宗室因為生活環境優渥,隻有少部分人有足夠的才能匹配實權官職,絕大多數是平庸之輩隻有虛銜或沒有官職。
子子孫孫無窮盡的宗室,讓大明空耗的財政何其之多,大明百姓日漸加劇的賦稅壓力又何其之重。
又因《皇明祖訓》並未明確提及莊田賦稅問題,擁有大量莊田的藩王們在事實上處於免稅狀態。
朱棣雖然有限製藩王過度擴張土地的政策,但獲得爵位的藩王們還是會有固定的歲祿。
明神宗萬曆時期免稅耕地約占全國耕地總數的百分之三十。
這還隻是書麵上的,細查之下全國還有許多地主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避免納稅。
比如賄賂地方官吏,在土地丈量和登記時隱瞞實際田畝數量。
或者讓出部分土地收益,將自己名下土地假托到那些享有賦稅減免特權的人名下,從而逃避納稅。
在真正納稅的農民再也承受不了與日俱增的賦稅後,便會被迫出賣土地成為佃農,這些土地在輾轉交易下又會漸漸兼並到無需納稅的權貴階級手中。
物華天寶資源豐富的明朝,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漸漸陷入財政入不敷出的情況,最終也是因為財政連基本的軍餉都無法發出後導致亡國。
沒能從根上解決的宗師弊端,成為了大明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在朱棣時期,這一弊端尚未全麵顯現,而且還開創了吏治清明,工商農業俱是繁榮的盛世局麵,即永樂盛世。】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