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永樂大典
字數:3915 加入書籤
【朱棣登基的次年,下令編纂一部集合自先秦到當時明朝尚且存世的大部分知識和文化的恢宏典籍,這便是《永樂大典》。
此典籍涵蓋經史子集、天文地理、山川河海、資源分布、輿圖、儒釋道經典、詩詞歌賦、藝術雜學、軍事兵法、武器製造、諸類基礎科學、建築、紡織、陶瓷、造船、農學、醫藥等等,匯總了數千年來華夏文明積累的龐大知識和文化。
並且永樂大典並非隻是簡單的匯總。
在科技方麵,對星象、氣象、山川地理、中藥、針灸、工造等方麵都是盡可能記載細致,且會配以專門的插圖。
像藥材會畫出清晰的植株形態圖畫,並配以生長地區、藥效、藥材炮製過程、成藥製作方法,以及一些該藥材的常見藥方。
還有各種建築類型、工程建造、人體經絡穴位、造船、陶瓷、紡織等等多達七八千種圖畫。
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大型綜合性百科全書。
累計參與編纂人數達2169人,共曆時五年時間完成。
全書共計卷,裝成冊,總字數約3億7千萬字。
一些西方傳教士和西方商人知曉《永樂大典》後,對其中豐富的知識記載極為震驚。
意識到這部巨著就是中國的知識寶庫,是數千年文明的集大成者。
於是進行收集、翻譯和抄錄,向西方傳遞了來自中國的科學技藝與文化,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海外國家的文化進步,拉近了與中國的差距。
雖然沒有絕對的直接證據證明歐美國家文化進步受到了《永樂大典》多少影響,但西方傳教士和商人傳遞這些記載的行為,可以說明它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是曆經多年的戰亂、火災、盜匪、流散等劫難後,現存於世的《永樂大典》殘卷僅剩800餘,400多冊,總數不及原書的4.
分散於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許多公私藏家手中。
其中中國國家圖書館現收藏224冊,僅占《永樂大典》全書的百分之2.
不過像明成祖朱棣的長陵、明世宗朱厚熜的永陵、明熹宗朱由校的德陵,以及大部分明代藩王陵尚未被挖掘。
或許有望從這些陵墓中找到有關《永樂大典》的文物,補償曆史中遺失的部分。
隻是礙於經過漫長歲月沉寂的文物,諸如絲綢、紙張、屍骸會在開啟陵墓的同時接觸空氣迅速氧化,極有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所以在文物保護技術還沒有百分百把握前,暫時沒有對陵墓進行挖掘,除非皇陵受到盜墓賊或自然災害損壞需要緊急搶救,否則不允許對皇陵進行主動發掘。
秦、漢、唐、宋等多個朝代的皇陵都是因為這一點沒有進行發掘。】
看到大明朝費盡心血,耗資巨大編纂的《永樂大典》僅剩了那麽一點點,朱棣的腮幫子都繃緊了起來。
自己被非議吃豬屎時都沒有這麽生氣。
“王八羔子的!肯定就是那個清朝篡了我大明的國祚,致使《永樂大典》被偷的被偷,遺失的遺失。
沒能流傳後世造福子孫不說,還讓西邊的那些番夷撿了大便宜!
聽旨,今後邊境通商要道和市舶司都要嚴查書籍、布料、羊皮等等一切能記載文字的事物,誰若是膽敢將我華夏積攢數千年的心血私傳到外邦去,以奸細論處,從重嚴懲!
再有,外邦商賈前來通商時也定要派人嚴密監視,不得讓他們私自踏上我大明的疆土,裝卸貨物也隻能由我大明派人來做。”
老二朱高煦道:
“爹啊,這麽麻煩何不幹脆不讓外邦來做買賣不就行了?
咱們到他們那去,他們別到咱們這來,上蒼傳授的諸多科技他們也就看不到了。
沒了與我大明航海通商,他們也就沒必要造太多的船,造船技藝也就長進不了了,這不省心省力?
而且將來不是要大舉擴張推行王化了嗎?遲早要打他們的,何必還跟他們做什麽買賣呢?”
朱棣瞥了眼老二:
“你隻許咱們賣貨給他們,不許他們賣貨給咱們,斷了人家財路人家還準你到他們那通商嗎?
肥料、牲畜、礦產、木料、藥材有多少都不嫌夠,斷了貿易不是阻礙了咱們自個兒的發展嗎?”
朱高煦恨鐵不成鋼地道:
“你讓我派兵去打呀!把軍隊派過去了,把地給占了,讓那些蠻夷給咱們產這些不就行了?
拿著槍械,帶著巨艦大炮,我三兩下就給你打出半個大明那麽大的疆域來,還保證都是物產富饒的好地方,幹嘛還要花銷自家的錢糧去搞貿易?”
看著性子如此急躁好戰,將國家大事想得簡單了的老二,朱棣沒好氣道:
“打仗就不要耗費錢糧?占領一個地方不要人手,不要派人去治理嗎?
我大明為何對邊疆都是羈縻政策居多?不就是因為耗費太大,自家人口不夠用嗎?
要是把國家交給你去治理,怕是遲早要跟蒙古人一樣匆匆幾十年就亡了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實時機成熟了,真要打朕自會然你去打,打不好朕還要治你的罪。”
朱高煦:“我大明此時正當盛世,槍械、火炮、大船什麽都是最好的,這會兒不算時機成熟什麽時候才算?
我是一天都憋不住了,恨不得現在就帶著一隊私兵開著船,將上蒼標注出來的那些好地方都給打下來。”
朱棣:“栓動槍械才造出來多久?宋禮也說了要列裝一支數萬人的軍隊少說都得一年呢。
你打下了地盤,朕是不是得你給多造船運糧、運兵馬?開府建牙也得要官員吧?
造船、糧草、兵馬、開科取士新增官員的俸祿,這些不是開銷?
而且還得另外送百姓和工匠去屯田、造廠子,人口運的多了,我大明朝自己就不要百姓種地和工造啦?
我大明朝現今一千餘萬戶,攏共不過六千萬人,遠不足以支撐蒙元那般疆域,就是打下來了也不穩固。
擴張太快,開支太大,新占的領土又沒那麽快回本,反倒會給國家留下大隱患。”
朱高煦堵著氣撂下話道:
“那你給我個準話,什麽時候能打?”
看著如此跟自己較近的老二,朱棣直接給了他一腳,但也還是最後回了他一句:
“就等大明科研院什麽時候雜交出高產水稻,或者化肥什麽時候能讓田地畝產達到六百斤的時候,我就讓你放開手腳想打哪裏打哪裏。”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