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北伐與遷都

字數:4182   加入書籤

A+A-


    【在北元勢力滅亡後,作為元朝殘餘勢力一部分的韃靼部和瓦剌部,成為了新的強大遊牧民族勢力,也是當時蒙古高原上相互爭雄的兩大部落集團。
    不過他們之間雖然相互爭奪蒙古高原的統治權,但麵對明朝又會視為共同的敵人。
    公元1409年,韃靼人南下犯邊打草穀,還殺死了明朝使者郭驥。
    同年七月,朱棣任命丘福為征虜大將軍,率領十萬大軍北征韃靼 。
    可或許是因為明朝對外曆次北伐的順利,讓丘福輕敵冒進孤軍深入,中了韃靼軍的埋伏,導致幾乎全軍覆滅,連主將丘福也戰死了。
    此戰預示著北方草原上再不是驕奢淫逸貪生怕死的北元了,曾經驍勇善戰的遊牧民族再次成為了中原王朝的巨大威脅。
    此戰導致明朝大量中低層武將戰死,精銳喪失,朱棣大怒不已,沒有念及丘福戰死沙場,還是將丘福全家流放去了海南。
    次年朱棣親率五十萬大軍北征。
    在斡難河今鄂嫩河)大敗韃靼軍,韃靼可汗本雅失裏僅以七騎逃走。
    此次戰役韃靼一方有多少人馬並不知曉,不過能打到他們幾乎全軍覆滅,連可汗都落荒而逃,應當是讓韃靼遭受了沉重打擊。
    這是朱棣登基後對草原的第一次北伐。
    與此同時瓦剌部也趁機崛起了。
    公元1414年,瓦剌與明朝交惡,朱棣再次親征,在忽蘭忽失溫與瓦剌軍隊交戰,大敗瓦剌三大首領之一的馬哈木,但自身傷亡也不小。
    此戰朱棣甚至親自衝鋒在前,說勇猛是勇猛,但又有些不顧自身安危和大局了,將來的大明戰神或許就是撿了他的樣。
    這是朱棣的第二次北伐。
    數年後北京城和宮殿修建完成,公元1421年,朱棣正式遷都北平,設立兩京製,南京、北京分管南北同時作為國家都城。
    因為北方直麵著遊牧民族隨時可能的入侵,遷都北京可以極大節省遠程運兵運糧的龐大消耗。
    另一個,南京的位置太靠南了,距離北方太遠,所謂山高皇帝遠,地方官沒有節製還能當土皇帝呢。
    遷都北京可以在北方擁有一個新的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影響力可以輻射北方大片疆域,縮小南北經濟差距,更有利於全國的穩定。
    再有一個原因就是北平曾經正好是朱棣的封地,在北平經營多年的朱棣對這裏掌控最深。
    同時北京南麵有廣闊的華北平原,向北有太行山脈天險,雖然經濟差了點,但發展起來隻是時間問題,作為首都條件已經足夠優越。
    正因為朱棣遷都的決定,還有明朝一貫對外強硬的態度,以及後來的明朝末代帝王崇禎帝朱由檢寧死不降、自縊煤山的悲壯之舉,使得明朝獲得了後世對其的一段讚譽總括:
    不和親,不納貢。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朱元璋:“好,好一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可是一點不弱於漢朝的‘明犯強悍者,雖遠必誅。’
    也比先秦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來的更實在些。
    隻是我大明的皇帝最後被逼到自殺,雖說壯烈,可也……唉~”
    ……
    朱棣注意力放到了大明戰神上,捋著胡須笑道:
    “喲~我大明後世還有如朕一般甚至堪稱戰神的人物?我大明武德不薄,人傑輩出啊。”
    ……
    崇禎看到自己真的是大明的亡國之君,心中的悲痛欲絕和委屈不甘瞬間釋放了出來。
    為了挽救大明朝,他自問已經夠努力了。
    一方麵鏟除閹黨收回權力,一方麵整頓吏治,親自審理案件,嚴懲貪官汙吏。
    每天要批閱的奏章多達幾百上千道,大部奏章親自批閱,不假於他人之手,每天睡不過兩個時辰。
    隻為提振國綱,以期能有一天解決國家內外所有積弊,重現祖宗們創造的盛世大明。
    自己有心要做中興之主,不料卻成了亡國之君,如此結局真真是叫人痛心疾首。
    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看著陛下泣不成聲,陪著崇禎帝過了這麽些年,親眼看著崇禎每日殫精竭慮的他,也被感染地真心落下淚來。
    “陛下,大明江山尚在,百官尚在,有上蒼眷顧我大明,大明必定能在陛下手中除惡渡難,再現中興的,陛下……”
    看著身邊都是跪地與自己一並為國家滅亡而哭泣的大臣們,崇禎抹去涕淚,挨個去攙扶內閣首輔陳演、兵部尚書魏藻德等大臣。
    情真意切地說道:
    “諸位愛卿,為國,為這天下黎民就最後再傾盡辦法再為將士們籌募些軍餉吧。
    朕的內帑早已耗費一空,王公宗室那邊朕再派人去勸說籌募,大明真的亡國在即啦。”
    曆史上,遼東、遼西、長城以北的河套地區、河北、山東部分城池這麽多的地方已經被建奴清軍攻陷,內有湖北、陝西、河南等多地被李自成席卷。
    就是麵對大明朝如此內憂外患,東林黨和宗室藩王們依然不願意真正拿出自家錢財幫助大明朝度過危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哪怕崇禎逼迫地緊了,大部分官員也隻是一邊哭窮,一邊拿出可憐的一點點錢糊弄崇禎。
    抱著隻要有錢,哪怕亡了國他們依然可以享受富貴。
    等到李自成攻破北京時,光是從崇禎嶽父周奎家裏就搜出五十萬兩白銀。
    還有大太監王之心處獲十五萬兩。
    大學士陳演交出四萬兩,這還不是他的全部家財。
    至於從明朝各地藩王手中繳獲的錢糧那就更多了。
    尤其是在洛陽殺福王朱常洵時,有說法稱李自成所獲的福王財富,可供其幾十萬大軍數年的軍費開支。
    雖然可能有所誇大,但也能切實看出這些王公大臣們是吸了百姓多少血,又對國家存亡這種事多麽冷漠。
    不過在天幕傳授了眾多後世科技與火器後,這些王公大臣理應對大明朝會多一些希望。
    至少麵對國家可能會被建奴這等外族統治的結果時,他們會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地更多。
    救活了大明,那有了收割人命如割草般的槍械,大明的統治會更加穩固,他們這些所謂功臣的利益自然極為巨大。
    要是救不活,那再想推翻擁有槍械的清朝,可真就千難萬難了。
    拎清這一點的他們,自然會願意拿出更多的錢財給大明救上一救。
    於是這些被崇禎哭著攙扶起的大臣們,紛紛出言,有說要毀家紓難的,有說會傾盡所能從各地富商地主手裏籌募的,還有請命去地方募兵,大建工廠造火器的。
    總之是給了崇禎帝一個還算暖心,似乎看到了希望的回複……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