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蜀錦征袍自剪成,桃花馬上請長纓。

字數:3772   加入書籤

A+A-


    【正值明末大亂時期,有一位平叛抗清建立豐功偉績,甚至一定程度影響了曆史進程的奇女子不得不提。
    她也是曆史上唯一一位以將領身份被單獨列傳的女子。
    傳聞她的身高一米八六,以女子之身統禦兵馬,所練白杆兵威震天下,直至明朝滅亡仍然奮戰到底,她便是中國古代第一女將秦良玉。
    秦良玉出生於公元1574年的一個書香世家。
    她的父親秦葵是郡學貢生,喜好讀書且思想較為超前,不僅自己舞刀弄槍,還讓女兒與兒子一同習文練武,秦良玉自幼便熟讀經史,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能。
    二十一歲熟讀經史,擅長騎射的她,嫁給了四川石砫宣撫使馬千乘為妻,就此開啟了接觸軍隊征戰一生的傳奇生涯。
    馬家的兵馬都是由土家族人組成的強軍,他們皆因手持槍頭帶鉤的白杆長槍而得名白杆軍。
    熟讀兵法,鍾情於軍事的秦良玉的到來,讓這支白杆軍成為了西南的勁旅。
    她於公元1599年隨夫參與平定播州楊應龍之亂。
    丈夫馬千乘率三千精兵前往征討,她則率領五百人馬負責押運糧草,叛軍趁明軍不備發動偷襲,秦良玉和她的丈夫率先反擊,並接連大破敵軍,功居南川路第一。
    但後來馬千乘遭太監邱乘雲誣告,被投入雲陽監獄,最終病死於獄中。
    丈夫死後,因兒子尚未成年,秦良玉憑借自身的英名以及出色的軍事才能,世襲了丈夫石柱宣撫使的官職,接手了這支白杆軍。
    秦良玉忠君愛國,並沒有因為一個太監的陷害而與朝廷叫反,還曾三次不遠千裏從四川出發前往抗金前線保家衛國。
    第一次是泰昌元年,後金包圍沈陽,四十六歲的秦良玉與後金軍奮勇作戰的同時,又做到了所過之處與百姓秋毫無犯。
    渾河一戰雖擊敗後金兵,但自身傷亡慘重,秦良玉一家兩代四口戰死沙場。
    第二次是天啟元年,秦良玉率三千精兵日夜兼程北上,在榆關附近與清兵交戰,她和兒子馬祥麟英勇作戰。
    天啟帝下詔,為秦良玉加二品官員服飾,並封秦良玉為誥命夫人。
    第三次是1629年,毛文龍被殺後皇太極打到北京城下,京師危在旦夕。
    此時的朝廷已經連軍餉都發不出來了,秦良玉散盡家財充做軍餉,再次晝夜兼程馳援救國。
    駐兵宣武門強硬抗敵,成為後金軍不可逾越的障礙。
    直至後世的民國,北京宣武門四川營胡同的四川會館大門上,還掛有上書“蜀女界偉人秦良玉屯兵遺址”的牌匾。
    後來會館成為民宅,匾額等均毀之不存。)
    崇禎帝為此親自召見秦良玉,並為她賦詩四首表彰功勞。
    其中一首詩為:“蜀錦征袍自剪成,桃花馬上請長纓。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裏行?”
    但是此時的明朝早已是內憂外患,重病纏身。
    皇太極剛剛退卻,明朝內部的農民起義軍又席卷了陝西、山西、河南、湖北多地。
    公元1634年,兵力捉襟見肘的朝廷,又讓秦良玉出兵平叛。
    此時的秦良玉已經六十歲了,觀遍此時整個明末時期,比她還要高齡且征戰一生的名將屈指可數。
    完全可以借由告老,固守一方安享晚年的秦良玉卻沒有推辭,而是毅然以六十歲高齡的女子之身再次披上戰甲迎戰叛軍。
    時年二月,張獻忠攻陷夔州,秦良玉率軍趕到,張獻忠不戰而走,秦良玉率軍追擊,與兒子馬祥麟前後夾擊,打敗張獻忠,使之退走湖廣。
    兵敗的張獻忠與李自成、高迎祥等軍合兵一處,並在之後被圍於車廂峽。
    公元1634年六月,由於不熟悉地形,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軍數萬人馬,誤入興安車廂峽被明軍圍困。
    督五省軍事的兵部右侍郎陳奇瑜指揮明軍將農民軍圍困七十多天,當時正值雨季,陰雨連綿。
    農民軍的弓弦腐爛脫落,人困馬乏,又斷了糧食無處劫掠補給,每天都有將士被餓死,形勢十分危急。
    李自成等農民軍領袖決定詐降。
    將各營搶掠得到的金銀珠寶搜羅到一起,命人攜帶潛往明軍營寨,重金賄賂陳奇瑜的左右親信,再請他們代向陳奇瑜乞降。
    陳奇瑜中計,認為農民軍深陷絕境,必是真心歸降,便輕率地接受了乞降之請。
    並親率將士到車廂峽現場接受農民軍繳械投降,還向明廷開列了一份三萬六千餘人的受降名單,準備將幾十個為首者就地正法,其餘的脅從者皆赦免不問,遣散回原籍務農。
    但是農民軍在上繳武器時私藏了不少短刃,一出峽便不再聽從官軍節製,紛紛拔刃殺死押解他們的官兵,重新高舉義旗。
    之後農民軍繼續攻城掠地,局勢更加危險,陳奇瑜也因親率對敵,錯失了剿滅農民軍的大好良機被革職。
    此後高迎祥趁明軍內部嘩變,西進攻占甘肅和陝西西部多地,之後明軍平定內亂繼續追擊。
    起義軍又繼續向東轉移,攻占河南滎陽。
    公元1635年,明廷派鎮壓兵變後的洪承疇出陝西,朱大典出山東,兩麵夾擊流竄河南的起義軍。
    起義軍決定三路分兵,一路迂回陝西,一路北出山西,一路則由李自成、高迎祥、張獻忠帶兵一路南下攻占霍丘、壽州和穎州,並乘勝直破大明皇帝的龍興之地,鳳陽。
    起義軍將當地官員和富人全部抓住並集中殺死,如知府顏答暄、推官萬文英等抓獲並處死,還殺死了守將朱國相,斬殺指揮袁瑞征、呂承蔭等,同時盡放囚犯百餘人。
    並把府庫裏麵的糧食分給當地的貧苦農民,使百姓能夠獲得基本的生活物資,得到了部分民眾的支持。
    最重要的是挖掘了明皇陵,並一把大火將其焚燒幹淨,還拆了朱元璋出家的皇覺寺。
    不過該皇陵是朱元璋為其父母和哥嫂所修建的,並非朱元璋本人的陵墓。
    起義軍中因為爭奪鳳陽的俘虜和財物,李自成和張獻忠由此結怨,起義軍最強的兩大勢力從此分道揚鑣。
    李自成和高迎祥分軍重返陝甘地區。
    張獻忠則揮師南下,攻打南方富庶地區,接連攻克瀘州、安慶、滁州等地,一直打到江蘇。
    坐視戰亂已久的江南也注定躲不過這場席卷天下的大亂……】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