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珍珠港事件

字數:3894   加入書籤

A+A-


    【在發動殖民擴張的過程中,日本有著兩大主要的物資進口源,一是美國,二是由英、美、法、荷蘭等西方列強殖民控製的東南亞地區。
    以1936年為例,日本從東南亞進口所需百分之四十四的鐵礦石、百分之六十九的橡膠、百分之六十六的石油……
    在美國斷絕日本出口供應後,當時日本儲備石油約六百萬噸 。
    而日本海軍每月要消耗約二十萬噸石油,陸軍每月消耗約十萬噸,算上運輸和民用工業需求,每月總耗超四十萬噸。
    按此估算,其儲備石油僅能支撐約十五個月,遠不足1年半。
    這意味著日本如不在儲備消耗完之前緊急獲取包括石油在內等資源的補充,一年之後的戰敗亡國將成必然。
    這時的日本隻剩了兩個選擇。
    以徹底放棄侵略退還占領地為代價獲取談判機會。
    其次便是賭上一切,盡全力北上入侵蘇聯或東南亞,獲得源源不斷的能源供應。
    以當時日本全國軍民都陷入在瘋狂的軍國主義侵略中,看似有兩個選擇的日本,實則隻有選擇北上蘇聯還是南下挑戰美國。
    當時蘇聯在德國的入侵下節節敗退,有約一百五十萬平方公裏土地被侵占,人口損失超七千萬,占蘇聯戰前人口一半,青年男性一代幾乎斷層。
    蘇聯的國力大幅被削弱,與德國結盟的日本有極大有利條件入侵蘇聯並獲取蘇聯龐大的能源儲備。
    但因1939年諾門坎戰役,日軍與蘇聯交戰慘敗,對貿然“北上”仍然心有忌憚。
    加之蘇聯有廣袤的西伯利亞作為縱深,以及中國軍隊的牽製,日本恐難有實力在短時間內實現戰略目標。
    於是最終的選擇還是落在了挑戰美國入侵東南亞上。
    由於歐洲本土的戰事緊張,英國、法國、荷蘭駐紮在亞洲的殖民地守備力量薄弱,得不到充分的補給的援助。
    日本入侵東南亞真正要挑戰的,便是遠離戰爭依然保持著強大戰爭潛力的美國。
    而珍珠港是美太平洋艦隊主要基地與司令部所在地 ,其航母和艦隊主力常駐於此。
    日本認為突襲可一舉摧毀戰艦、航母等太平洋艦隊的核心力量,讓美軍短期內難以恢複戰力對日宣戰。
    那樣日本就可趁機侵吞東南亞,借助充足資源盡快擴充海上力量對抗美國,並為自己的侵略戰爭源源不斷輸血。
    最終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六艘航母借助大霧的掩護,並在全程無線電靜默的情況下,悄然接近了珍珠港附近。
    並悄無聲息地起飛了三百五十多架戰機,以雷霆之勢突襲了停泊在珍珠港毫無防備的美國艦隊。】
    天幕將有關日軍偷襲珍珠港的影視劇播放了出來。
    如同大網遍布天空的戰機呼嘯著快速抵近美艦隊上空。
    靠肉眼才反應過來的美國艦隊緊急拉響警報,並操縱戰艦上的防空高射炮不斷炮射天空中密密麻麻的日軍戰機。
    攜帶重磅炸彈的日軍戰機,冒著密集的防空火力俯衝向這些停泊在港口無法動彈如同靶子的戰艦。
    一些日本戰機被擊中後失控墜向海麵解體,一些更是直接爆炸,戰機連同日軍飛行員轉瞬即逝。
    但更多的日本戰機借助俯衝瞄準,精準投擲航空炸彈後緊急拉升,再看其身後便是遭受巨大爆炸的美國戰艦。
    如此爆炸和全新的近代戰爭場麵,讓無數古人們屏住呼吸大受震撼。
    作為國家統治和引領者的帝王與文武們,在震撼之餘則是全麵刷新了他們對戰爭的理解並大受啟發。
    鋼鐵洪流與火炮炸彈的威力固然強大,但如何投送火力做到在敵軍攻擊範圍之外的遠程打擊似乎更為關鍵。
    具備戰略眼光和思考能力的帝王與官員們,也在觀看了這場戰役後,頓時明白了後世所謂航母究竟是何種大殺器。
    搭載重炮的普通戰艦,在麵對能夠投送飛機轟炸作為火力延伸的航母麵前,就像一個隻能被動防禦卻不能攻擊敵軍根本的靶子。
    在眾多難以精準攔截的戰機集群轟炸下,普通炮艦被摧毀隻是時間問題。
    它們應該隻適合進行不對稱戰爭,對工業能力薄弱的國家有著碾壓的實力,或者搭載充足的防空和偵查能力,作為航母的護衛。
    依照天幕已經呈現的信息,古人們對後世軍事體係的構成已經有所了解。
    航母、戰列艦、護衛艦、艦載機,基本構成了後世近代曆史的海上力量。
    火炮、坦克、步兵、轟炸機、殲擊機,基本構成了陸上力量。
    但似乎還有一種名為電報,被天幕數次提及,但都隻是提及較為隱秘的重要信息傳遞科技。
    它似乎能夠極其迅速地跨越山川河海實現千裏傳訊,但也能夠被敵軍偵查到存在。
    如果真有這麽一種科技能夠無視距離實現人與人麵對麵這般沒有遲滯的交流,那麽它的重要性必定將會是極其巨大,乃至可以借此碾壓武力相當,但不具備此科技的國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因為火炮引導、飛機引航、軍隊與各種武器協同,乃至治理國家,這種科技都有著無與倫比的重要作用。
    不過這麽重要的東西天幕至今還沒有公布給他們,或許是這個東西的製造難度非常大,也或許是需要基於所謂第二次工業革命提及的電力與內燃機作為基礎,才能有條件將之創造出來。
    既然第一次工業革命和許多科技較為詳細地向他們傳授了,那麽天幕一定會向他們傳授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各種科技。
    但就像是吃飯要一步步來一樣,可能天幕也是考慮基礎沒打好之前,就是傳授了那些更複雜的科技他們這些人也領悟不了……
    【此次日軍偷襲珍珠港,造成了美軍八艘戰列艦中的四艘沉沒、四艘受損,多艘巡洋艦、驅逐艦受損或沉沒,一百八十八架飛機被毀,兩千四百餘人喪生,一千一百餘人受傷。
    而日本則僅損失二十九架飛機、五艘袖珍潛艇,傷亡約一百人。
    但是因為當時美國的三艘航母均不在珍珠港內,所以日軍雖重創美國在珍珠港的艦艇,卻因航母缺席,未達摧毀美太平洋艦隊主力的戰略目的,為美軍大舉反擊日本保留了關鍵力量。
    珍珠港事件的第二天,時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正式對日本、德國和意大利三大法西斯軸心國宣戰,太平洋戰爭就此爆發。
    美國在二戰進入到結果較為明確的階段,正式加入了反法西斯陣營。
    保存並借助戰爭有著強大實力的美國中途加入,加快了反法西斯勝利的到來。】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