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第五次戰役爆發

字數:3942   加入書籤

A+A-


    【2月20號,彭總回國的同一天,李奇微的屠夫行動開始了。
    從名字就能看出,這是敵軍料定誌願軍禮拜攻勢已過,已經進入到不得不撤退的最虛弱階段,他們要抓住這次機會向誌願軍全線反攻,甚至包括像屠殺一般趁機消滅誌願軍有生力量。
    聯合國軍以二十三萬兵力開始向誌願軍發起最猛烈的反撲,其中橫城一線的誌願軍四十二、六十六軍首當其衝。
    這段期間冰雪雖然消融,可誌願軍戰士們沒有補給,彈藥糧食都消耗一空。
    樹皮草根就成了吃的;石頭刺刀就是武器。
    這是最艱難的時刻。
    誌願軍戰士好像和敵人完全不在同一個時代,戰士們的生命在這糟糕透頂的後勤下以聞之落淚的速度消逝。
    聯合國軍的屠夫行動持續了十五天,緊接著3月7號撕裂行動開始,目標直指漢城。
    這次進攻李奇微親自督戰,戰前炮火準備堪稱一場軍演般的鋼鐵洪流。
    十個炮營、一百輛坦克、四十八門重迫擊炮、一百輛自行高射機槍……
    3月7號早上五點,進攻開始,誌願軍陣地天崩地裂。
    縱使誌願軍戰士的意誌再怎麽頑強,可鋼鐵的精神終究不是鋼鐵的身軀,在連基本的吃飯和子彈問題都解決不了的情況下,血肉之軀終究不敵鋼鐵洪流。
    前線傷亡大到幾乎每個團的連級作戰單位,都是在被打殘後合並在一起重建編製。
    往往一個團隻能編出四到八個連,多數更靠近下限。
    3月9號,彭總緊急回到朝鮮電令全線,放棄漢城轉入運動防禦,以空間換時間等待補給。
    3月14號,誌願軍正式放棄漢城。
    誌願軍占領漢城時間為七十天。
    同時彭總著於實際,讓損失嚴重的一線部隊轉移到後方休整。
    其中五十、六十六軍損失太過嚴重直接回國,三十八、四十二軍撤至後方元山、肅山。
    至此,十九兵團和三兵團,中國人民誌願軍二線部隊接替一線成為新的主力。
    3月20號,誌願軍且戰且退,聯合國軍逐漸進抵三八線。
    這時情況又回到了戰爭的起點,誌願軍位處三八線以北與聯合國軍重新形成對峙。
    屢次被突破的三八線已經沒有了多少的戰略意義,突破方是誰隻在於優勢在誰。
    4月初,聯合國軍發起狂暴行動,趁勢全線北進,5號越過三八線,9號行進至華川水庫。
    又是水庫,長津湖也是水庫,誌願軍依靠最多的除了人和就是地利。
    美軍發起“狂暴行動”還未抵達華川水庫時,誌願軍三十九軍軍長便已經安排偵察小隊實地勘察華川水庫,了解大壩閘門和蓄水量等情況,同時安排人員提前做好蓄水工作。
    4月8日下午,敵軍如期進入預設陣地。
    4月9日淩晨四時,三十九軍115師將水庫各大閘門全部提起打開,洪流傾瀉而出,大水衝毀了美軍一個炮兵陣地和附近道路。
    有效遲滯了依賴機械化的美軍進攻,為誌願軍預備隊抵達前線、完成戰略部署爭取了寶貴時間。
    而就在這個時候,麥克阿瑟與白宮的矛盾徹底爆發了。
    因為過於看重通過戰爭獲得榮譽的麥克阿瑟,已經明確知道在常規戰爭領域,美軍已經不可能在僅付出較小代價的情況下獲得朝戰的勝利。
    他堅持擴大戰爭,對中國使用原子彈,為了從戰爭中獲得榮譽,麥克阿瑟甚至不惜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但是國家層麵的利益權衡,不是一個自負自大又能力有限的老頭能夠左右的。
    4月11號,麥克阿瑟正式被美國白宮一擼到底。
    李奇微接任成為遠東總司令。
    為此大受挫折的麥克阿瑟抱怨般在美國國會大廈發表著名演講,說了一句:老兵不死,隻會逐漸凋零。
    如果是為國家利益做出巨大貢獻甚至是犧牲的老兵,那被美國人賦予榮譽並銘記倒是應該的,可他麥克阿瑟就是純純借著老兵的光環為自己臉上貼金,尤其是在朝鮮戰爭全麵占優的情況下,還打成今天這個局麵。
    或許有些歧義,因為聯合國軍能打回三八線,還是靠著李奇微的指揮。
    李奇微上台後,範弗利特接任第八集團軍司令,這是一個依賴火力優勢到出名的指揮官,後續會有體現。
    也就在幾天前的4月6號,從國內增援的十九兵團和三兵團已經就位,誌願軍第五次擴大會議召開。
    會議地點在一個廢棄的礦洞,這裏叫上甘嶺。
    會議確定了一個議題,占據優勢正處進攻的敵人是不可能停下腳步的,敵人要打,那就跟他打到底。
    誌願軍在十九兵團、三兵團加入後,再加上炮兵、鐵道兵、後勤兵,還有原作戰部隊,總兵力達到七十萬人。
    聯合國軍兵力還是三十四萬。
    第五次戰役勢在必行,發起時間就在第四次戰役結束的次日。
    總結一下第四次戰役結果。
    戰役曆時八十五天,中朝軍隊殲敵聯合國軍多國部隊七萬八千餘人,中朝聯軍傷亡五萬三千人,其中包括朝鮮人民軍一萬多人。
    此時聯合國軍已經進占三八線。
    誌司判斷聯合國軍還會繼續北進,且可能從側後登陸配合正麵進攻,切斷誌願軍主要補給線。
    後續鐵原保衛戰便印證了這一點。
    彭總的部署是,借助當前占據的兵力優勢主動出擊,以四十軍、三十九軍在戰線中部劈開缺口,將敵軍分割為東西兩線。
    其中主攻方向確定為西線,以九兵團、十九兵團從西線兩翼突擊實施迂回包抄。
    第三兵團再從西線正麵進攻,求得最大程度分割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後,再向敵人縱深推進。
    東線則由朝鮮人民軍和誌願軍餘部並肩突擊。
    戰役目標,殲滅聯合國軍五個整師。
    這是一次空前規模的戰役,算上後勤力量以及所有兵種,中國在朝鮮的兵力已經高達九十五萬人,其中一線作戰部隊七十多萬。
    再算上敵軍的三十四萬人,這場戰役雙方投入兵力已經超過百萬。
    從戰役計劃上看,誌願軍此次進攻規模之大,預定殲敵數量之多,是抗美援朝以來之最。
    1951年4月22號下午五點,第五次戰役正式打響。】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