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千古之重

字數:3510   加入書籤

A+A-


    第三百九十八章 千古之重
    壯勞力幹活多,一人一年吃米約莫八百斤。
    這裏的八百斤算得是後世市井,明朝一斤約合五百九十六克,那這口糧消耗實際還要更少。
    算下來百姓們一年能富餘一萬多文錢可以花用到其它開支,這就是真正能吃上肉、喝上酒、成得起親養得了孩子,還能攢下餘錢的好日子了。
    雖然已經避免了私營糧商囤貨居奇降低了糧價,還要再讓利進行補貼的話,顯得朝官們為了給百姓爭利有點崽賣爺田不心疼的味道了。
    但誰叫永樂一朝是盛世呢?這是後世史書都認的。
    朱棣便就暫定下了這個糧食統購統銷的價格,等到實行計劃經濟後,便執行九分寶鈔一斤的收購價,一文寶鈔一斤的銷售價。
    “因為農業走得是合作社,糧食又是統購統銷,那朝廷就能明確知道國家現有耕地是多少,人口是多少,一年所獲可調配的糧食是多少,又能支撐多少人口進入到工商業、教育業、入仕為官,還有參軍入伍。
    這就是計劃經濟裏欲要調控,必先了解國家情況。
    屆時朝廷就可依照這些數據和現有物力,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調子,有計劃地給官營、私營、各個工廠、軍隊分配人口。
    再根據他們前年的產出、今年分配的物資、技術帶來的生產力進步,就能大致預測出各行各業將來幾年的產出,朝廷進而可以製定更加長遠的計劃,要求各行各業達到預測的生產指標,達不到那肯定就是出問題了,朝廷就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能做到這一點後,朝廷就能有計劃地再進行調配,生產富餘太多的行業,就削減部分產能調撥到產出還不夠的行業去,始終保持百姓買賣的商品是足夠的,物價得是常年穩定的。
    官營產業倒是好管理,一切產出和工廠本身都是朝廷的,一紙調令想怎麽改都可以。
    私營經濟要改起來則得麻煩一些,不過後世也給了我等一個好法子。
    那就是由官府簽發經營許可證。
    這經營許可證得細分,一張證就隻能做一門生意,想多做就得多辦證,還得百姓們有這個需要。
    開食肆的就隻能開食肆,他就不能隨意去開布莊、賣珠寶首飾。
    如此朝廷就能按百姓實際需要簽發經營許可證,一個地方依據大小,人口多少就給簽發幾張,多了不給辦,這樣不會變成同行間激烈競爭變成內耗。
    當然食肆通常都附帶著住宿,紡織廠又附帶著布莊,這些聯係緊密的產業不要斬斷它們了,許可證可適當放鬆一些允許他們多辦幾張相關的證,又或者那一張證就涵蓋了這些。
    另外還有一些非常小的販夫走卒,他們數量太多,遍布各地,又常年流動,要給他們一一簽發許可證難以做到,而要因他們沒有許可證就不讓他們經營了也不妥。
    朝廷管住了大店家,能夠調整國家經濟大方向就夠了,小商小販還能遊走於那些朝廷暫且延伸不到的地方和行業去。
    況且一個地方能夠容納的小商小販就那麽多,他們自身存在競爭,也就影響不到朝廷對人口和經濟的調控。
    有了這個經商製度,朝廷就能把私營經濟也納入到計劃中來。
    國家要生產多少官營企業觸及不到的商品,就能靠簽發多少經營許可證來調控。
    商稅也能容易收取。
    經營虧損的,盈利與朝廷計劃預測相差太遠,繳納賦稅極少的,那朝廷就能在查完他的賬,知曉其確有賬目造假,逃稅避稅的,那就取消了他的經營許可證,收編成官營,或轉簽給別家。”
    “那還有個問題,如此涉及方方麵麵的計劃經濟,其中官營產業要占多少?裏麵的工人和官吏又得是多少?
    如此龐大的用人製度,朝廷得負擔多少俸祿開支啊?”
    “私營工商產業是怎麽維持運轉的嘛?他們靠生產銷售盈利,再給產業工人發工資,官營產業自然也可以這麽幹啊?”
    “如果是生產布料、販賣糧食、鹽貨的官營企業當然可以這麽做,他們可以通過銷售賺到實際利益。
    可如果是做軍工兵器、鋼鐵、做化肥、農具、機械,等等要由朝廷進行分配,而不能像私營經濟一樣銷售的產品,那這些工廠又要怎麽盈利呢?
    是全部由朝廷承擔這一筆龐大開支,還是降低他們的俸祿,讓官營的工人過得還不如私營?”
    “朝廷有稅收在,又掌控著如此龐大的國營經濟,又怎麽會連工人和官吏的俸祿都拿不出來呢?”
    “之前就說了,要是讓農民幹多幹少都一樣,那肯定就沒有足夠的生產積極性,工人也一樣啊。
    如果他們的俸祿不是與自己的產出相掛鉤,而是朝廷固定給他們俸祿,那他們會不會就幹多幹少都一樣,就每天懶懶散散混日子坐等工錢呢?
    如果沒有一個完善的規章製度避免這個問題,那這個結果就是一定的啊。
    我等官員今日商議的是朝廷能夠綿延千古,興盛萬世的萬世之基,一切地一切都必須一開始就思慮完善。
    如若讓這樣的紕漏留到了後世,禍延了朝廷,禍延了百姓,那我等就是罪人!後世的百姓也會難免覺得我們今天製定的製度是不好的,是不如私營自由經濟的。
    到那時候這條以走向大同為目的的路就會極為難走,那將來這條路還要不要走下去?出了問題要不要改製?一旦改製,那這條路還有機會再重新走上去嗎!?”
    朝堂之上的官員們又一次陷入了沉默,且這一次沉默的時間很長。
    事關千古,當這一句話出來的時候,他們身上肩負的擔子頓時就好像有了萬斤之重。
    他們一步也錯不得。
    接下來的議論必須要慎之,慎之,再慎之,提出的每一條議案都必須經過反複斟酌權衡,確保沒有明顯漏洞,又或必須能給解決問題提供實際幫助。
    雖然不知道接下來的議論會發展成什麽模樣,但能確定的就是這條路一定會走下去。
    當從後世知曉這條路最終會通向怎樣的大同之世後,他們就斷然不會放棄這條路……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