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新中國的生活水平

字數:4331   加入書籤

A+A-


    第四百章 新中國的生活水平
    【手工業合作社與農業合作社的弊病是相似的。
    基本生活物資國家都分配了。
    工作上也是執行統一進貨、統一管理、統一工資福利。
    過分平均就又引發了幹多幹少都一樣的問題。
    另外手工業其實涵蓋非常寬泛,布料織造、鞋帽衣襪裁製、食品加工、文化藝術、生活工具等等都能與手工業關聯。
    但過分強調統一製度和統購包銷,就會讓原本自適應於市場的手工業,變得不再那麽便民。
    集體化後,原本種類龐雜的手工業商品為了統購原理方便生產,使得商品越發單一化。
    像蘇州刺繡、福州脫胎漆器、榮寶齋木版水印技藝、景泰藍瓷器、雕刻等市場規模不大,但文化傳承價值不小的手工藝品本就不適合規模化統一生產。
    一刀切的政策導致手工業集體化後,產品種類減少高達60。
    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為環境影響,後繼無人,就此消失在了那個時代。
    總結就是與民生密切相關,且有龐大市場的手工業商品可以像工業化那般集中大規模生產,增加市場商品總量做到廉價、便民。
    但一些不適合大規模生產的小種類,可以適當允許他們單幹,以豐富市場,滿足民眾多種需求。
    忽略實際需求一刀切的工商業集體化,公有化的弊病也存在。
    原本豐富的小商店、小作坊都被強行合並到了一起,會被大廠吸收。
    商品豐富供應量大的國營商店可以存在,遍布邊邊角角的販夫走卒也有他們存在的價值。
    就像後世有了大超市,也並不是就不需要農貿市場和小地攤了。
    他們也有著豐富市場商品,銷售自家多餘產出,豐富人民生活的價值。
    不能強硬到別人私自進行小商品經營,就將他們打上投機倒把的狗資本家標簽。
    這對以此謀生,同樣給群眾提供需求的他們來說當然是不公平的。
    但在那個時代,卻被視為製度的必要性。
    這裏就得細講計劃經濟的內在運行邏輯。
    按照後世的經濟理論,所有的後發國家想要實現工業化,隻能向發達國家借錢購買設備,建立基礎的工業生產體係。
    但是工業化是個非常龐大的體係,發展所需時間也非常漫長。
    你要融會貫通基礎知識理論,建立全麵的知識人才儲備,要有基礎工業生產能力或采購工業品的渠道。
    隻有這樣你才能具備自主研發能力,不因進口的設備隻能一直生產落後於人的廉價產品。
    尤其在這個過程中不能中斷投入,否則工廠停了資金維持運轉,科研工作者沒了學習的渠道,發展陷入停滯的時間越長,與別人的代差就越大,且前期投入未來將難以靠外貿賺回來,後續再想重新起步也就越困難。
    要想不中斷投入就隻能繼續從發達國家借債,而發達國家當然不隻是想要你的那點利息。
    影響力弱點的發達國家可能就隻是要你以資源和產業抵債,而像美國這樣的霸權國家,則會通過美元的加息、降息拉爆你的經濟。
    因為美國靠它的軍事霸權賦予了美元世界貨幣的身份,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都需要它。
    加息會讓你國家中那些持有美元的逐利資本家們,將美元投入到美國銀行吃高利息,導致外匯儲備短缺,本國貨幣貶值,那時你要償還的美元看似沒有變動,但因為本國貨幣貶值,實際要用本國貨幣兌換美元再償還的成本會飆升到你難以承受的地步,甚至導致國家破產,本幣價值低到跟廢紙一樣。
    那時你為了不破產,政權不倒台,就隻能任美國予取予求,被美國掌控國家重要資源、產業、土地產權,甚至失去國家主權自主能力。
    如此結果你當然無法接受,但不還債的結果恐怕更無法接受。
    因為美元霸權的背後是軍事霸權,如果隻是被經濟封鎖製裁,以後再難進行世界貿易發展還好,但如果你的國家有美國覬覦的資源,或借的錢太多,那時一場顛覆你國家政權的戰爭隨時都可能爆發。
    而這樣堪稱陷阱的發展道路,中國當然不會接受。
    那麽一窮二白的中國,就隻能靠係統整合自己的國家獲取發展所需的經濟成本,再靠著特殊時代下蘇聯的技術轉移援助獲得初始工業基礎。
    更為具體一點。
    首先將國家經濟變為國有可支配經濟。
    通過立法強製將私人企業、土地和自然資源收歸國有。
    法律上國有資產屬於全民所有,但實際控製權集中於中央計劃部門。
    國企廠長無權自主決定生產計劃,需嚴格執行國家物資分配清單。
    再通過統購統銷將國有企業產品納入國家物資儲備,這樣進行工業化的物資調控能力就有了。
    有了物資還不夠,還得有錢。
    因為雖然能夠分配多數重要物資,但難以實現全品類物資分配,所以錢既能調動工人積極性,又有促進商品銷售的價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錢怎麽來呢?當然不能通過印錢。
    在國家掌控經濟後,解決這個問題還是非常簡單的。
    通過賦予國企壟斷地位,製定商品壟斷價格,再將國企全部利潤上繳財政,於是錢也有了。
    其次,降低國家運轉的成本。
    糧食的價格、原材料的價格、工人的工資,等等成本全部都要壓低。
    因為重要生活物資國家都包分配了,要是成本一高,這套製度就無法運行下去。
    而具體的分配方式,就是票證製度。
    也就是糧票、肉票、布票、油票、糖票、煤票等等,甚至是自行車票、縫紉機票都有。
    國家每個月會根據家庭人口數量、職業、年齡等因素,按一定標準分配票證。
    人民需要憑票才能購買商品,沒票就買不了,這就是計劃分配。
    先別質疑用了票還要花錢算什麽分配,先看那時的商品價格和工人工資。
    以1956年為例,一個普通工人月工資有四十八元。
    按照大米0.12元斤,豬肉0.8元斤,棉布0.5元尺。
    那麽四十八元可購買約四百斤大米或六十斤豬肉,僅靠一人的收入就足以支撐一個五口之家的基本生活。
    而且那時住房是包分配的,孩子上學是有人民助學金和學雜費減免等政策的,看病是企業承擔的。
    就連結婚也僅僅需要彼此互有好感,一次吐露心意的機會就足夠。
    因為那時人人平等,人人都有著同樣為了祖國建設發展的心與品質。
    這樣的生活水平哪怕在後世都是很多人向往的。
    而這就是那個時期下國家的發展與人民的生活水平。
    雖然物質水平不如後世那麽豐富,那麽充裕,但那時的社會還有著後世遙不可及的精神富足與快樂。】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