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躍進”時期
字數:4074 加入書籤
第四百零四章 “躍進”時期
【雖然這場運動在年底確實奇跡般的完成了超高指標,當年鋼鐵產量達到了一千一百零八萬噸。
但是因為過分苛求數量,僅靠正規鋼鐵廠根本就煉不出那麽多的鋼鐵,於是在“躍進”號召下勞動人民們的土法煉鋼也大規模利用起來了。
這種土法煉鐵就是之前就提到過的土高爐。
人們到處砍樹挖礦,用磚頭、石頭等材料砌成土高爐,在缺乏專業設備和技術的情況下展開了遍布全國的土法煉鐵煉鋼。
為了提供足夠的鋼鐵原料,各地還開展了大規模的收集廢鐵廢鋼運動。
但是號召地原本是廢鐵廢鋼,可相應積極的老百姓卻連家中的鐵鍋、鐵盆、鐵製農具等金屬製品也貢獻了出來,作為煉鋼的原料投入到土高爐中。
可是煉鋼溫度一般要達到一千六百攝氏度左右,土高爐難以達到且無法穩定保持,會使鐵中的雜質不能充分氧化去除,煉出來的鋼雜質太高,甚至因為經驗不成熟,或投入的各種原料成分不一,煉出來的鋼可能還不如原本作為原料的鐵製品。
最終導致這一千一百多萬噸的鋼,實際隻有八百萬噸成品鋼合格,絕大多數土鋼土鐵的質量太差,根本無法投入實際生產。
最終這場過於追求紙麵數據的運動,造成了大量資源浪費,同時大量勞動力投入煉鋼,導致農業、輕工業等其他產業受到嚴重影響,國民經濟比例失調嚴重,生態環境也遭到破壞,給國民發展實際帶來了嚴重困難。
但更讓人出乎意料的是,原本因為勞動力抽調過多產量必然會縮水的糧食,不僅沒有“下降”,反而還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
這裏指的糧食大豐收同樣是紙麵數據,還是真正僅限於紙麵的數據。
例如河南的一個農業社當年宣稱小麥畝產達到三千五百三十斤。
湖北和福建的兩個鄉甚至放出早稻畝產三萬六千九百斤和花生畝產一萬三千二百四十一斤的數據,還登上了報紙。
這些數字嚴重脫離實際,違背了農業生產的客觀規律。
因為哪怕是時隔六十五年後,全世界畝產最高的超級雜交稻,畝產也最多隻有兩千六百三十三斤。
如此浮誇地虛報畝產,正是由於當時冒進攀比的風氣盛行,部分人擔心被指責為“右傾保守”,便通過虛報糧食畝產這種不實手段來凸顯自己的工作成果和政治立場,反而助長了浮誇風,導致數據越來越誇張,中央獲得的數據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
過於浮誇的數據,中央當然能看出來,但是如果不那麽浮誇,但也確實虛報了呢?
當時信息傳播和統計手段相對有限,基礎數據統計還是要靠基層進行,不像現在有衛星直接俯瞰,詳細數據不好說,但宏觀數據中央可以直接粗略統計出來。
而虛報的數據本身就是相關基層報上來的,自然不能再用一樣的,或相近的基層去核查。
虛報情況如若普遍,數據全麵核查又不實際,那中央當然會產生誤判。
基礎數據一錯,中央的經濟和物資調控計劃肯定也要跟著出錯。
從而在原本就已經足夠嚴峻的形勢下,讓危害進一步擴大。
比如會讓決策層認為糧食已經極大豐富,進而做出了一些不切實際的決策。
如減少糧食播種麵積、調整工農業人口比例、提高糧食征購指標、滋生虛假的糧食豐富造成鋪張浪費等等。
又因為那些虛報的畝產不管再怎麽虛報,送上去的糧食肯定要對得上那個數。
那些虛報的糧食就隻能從農民的餘糧,甚至是口糧中擠出來。
這不僅造成了糧食的極大浪費,還使得農民的口糧嚴重不足,嚴重加劇了後來的饑荒和經濟困難。
除了糧食虛報之外,其它各種工業品的產出自然也會存在浮誇現象。
這就導致中央對形勢產生進一步誤判。
誤以為當前的國民生產力已經有了驚人的發展,可以適配更高形式的生產關係了。
於是全國農村在號召下,大步朝著人民公社邁進。
這裏簡單介紹一下農業合作社的幾個等級。
首先是互助組,僅由幾戶農民組成,組織簡單靈活,土地、農具、牲畜等生產資料還是歸農民私有。
從所有製上嚴格來講,這不屬於合作社,隻能算是前身。
往上一點是初級合作社,小的十幾戶,大的幾十戶,社員以土地入股和統一經營為特點,實行集體勞動。
雖然土地名義上還是歸集體社員所有,但因為自主性和所得分配已經歸於集體,所以實際上已經屬於公有製。
更大一點的是高級合作社。
規模更大,一般以自然村或幾個相鄰的自然村為單位組建,內部建立適應生產需要的勞動組織,基本單位是生產隊。
最高管理機關是社員代表大會,由社員大會或社員代表大會選出管理委員會管理社務,選出監察委員會監察社務,並選出主任、副主任負責日常工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已經屬於擁有完整組織架構了。
而最大的則是人民公社了。
一般由多個高級合作社合並而成,平均每社由原來的二十八個合作社組成,農戶四五千戶到一兩萬戶,有的甚至是一縣一社。
規模大到工農商學兵一社就是一體。
既是黨的領導機構,同時又是行政管理機構、生產指揮機構、軍事機構,集黨、政、軍、財、文大權於一體,實行“組織軍事化、行動戰鬥化”管理。
實行的是糧食配給製和工資製。
各家各戶勞動創造的糧食都會歸公再統一按量分配,吃的是公共食堂,分工更加明確。
不僅包括農業生產,還有水庫、水壩、道路、水渠等等基礎設施的修建。
在人民公社時期,依靠集體的力量在全國修建了多達八萬六千多大、中、小型水庫以及配套的水利設施,極大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為中國未來的糧食產量增長和基礎建設奠定了基礎。
哪怕曆經幾十年到了後世,這些工程仍然可以在農村輕易找到,並至今還在發揮著作用。
人多力量大從來不是一句空話。
但是因為規模實在太大,管理很難細致,也正因為太大,將各個高級社整合起來後,其它等級合作社的弊病也會被放大出來。
在公共食堂裏,社員不論家庭勞動力多少、貢獻大小,都可以按規定標準就餐,更加趨向於平均主義。
無疑沒有低等級合作社那麽高的糧食利用率和精細化管理,糧食消耗比以前要大很多,但是產出卻沒有高出多少。
當時間來到1958年底,隨著眾多隱患因素的積累,那場禍起原因至今說不清道不明的嚴重災難,正在悄然逼近……】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