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三線建設與中國的第一枚原子彈

字數:4099   加入書籤

A+A-


    第四百二十一章 三線建設與中國的第一枚原子彈
    看著天幕中後世中國為了生存不惜全民皆兵,飽受戰爭動亂的古人們對此更能感同身受。
    甚至看著天幕中女子乃至孩童都在學習打靶射擊,古代包括近代的很多人都能在不自覺中紅了眼眶。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被體現地淋漓盡致。
    “朝廷強大時能靠威懾鎮住四方外夷,百姓便能踏踏實實過日子。
    若是兵威一衰,國家又逢動亂,百姓就不得不從戎征戰。
    哪怕沒有外敵,自家人內鬥,官逼民反的事又還少嗎?
    王朝一代數百載,百姓能吃飽穿暖都算是盛世了,可這樣的盛世又有多少?”
    “若是我等也能讓天下人心向齊,也能一致對外,不去糟踐自家百姓,我華夏何至於那麽多次改朝換代?又何至於讓後世子孫走到這一步?”
    “全民皆兵那是無奈之舉,人人都要習武訓練,農耕工造肯定就得短缺了生產,國家發展肯定又得慢下來。
    若非是真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後世肯定也不願這麽做。”
    “隻盼著後世早些弄出原子彈吧,那樣他國的一切威脅就隻能是威脅,再不能將中國逼到這步境地了,百姓也能早些過上好日子。”
    古人們對後世有如此期望,其實也是對自己所處的時代所處的王朝有如此期望。
    落後就要挨打,衰落也要挨打的滋味,他們切身體會地並不比後世人要少。
    也更知道勒緊褲腰帶忍受饑餓的苦日子究竟有多苦……
    【教員提出的小三線戰略,也就是除了國家的三線,中國各省也要建設自己的三線戰略。
    在本省內建立起相對獨立的軍工生產體係和戰略物資儲備基地,重要工業遠離大中城市,各大城市的人防工程,相應的核防工程也要建起來。
    要保證各省遭遇核打擊時,盡可能保住人民的生命,保障重要工業和單位仍能繼續生產支援前線。
    大三線與小三線環環相扣,從當時的局勢來看,已經讓中國真正成為一個打不垮炸不爛,能打長期戰爭消耗的軍事國家。
    逼著敵人,尤其是美蘇不得不重新掂量與中國全麵開戰的巨大代價。
    但是三線建設是中國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做出的戰略調整。
    既然是不得已,那其背後自然有著巨大的代價,讓中國在發展速度上不得不做出犧牲。
    從1965年到1975年間,三線建設使用的資金,幾乎占到了全國基本建設資金的一半,耗費的人力物力極多。
    從經濟上看,三線建設隻是將重要產業強行轉移到內陸和山區,以及轉移和維持運轉所需的基礎建設。
    它改變了原本基於地區優勢合理發展生產的地理位置,極大增加了工業配套和運輸成本,運轉效率也必然隨之下降很多。
    對國家經濟快速發展有著不小的製約。
    這將給中國的第二次經濟危機埋下隱患。
    但是從戰略上看,這是應對全麵戰爭的重要方式。
    如果沒有三線建設,國家很有可能在敵對國家第一輪核武攻擊時全麵癱瘓。
    費盡心血建立起來的工業化也會頃刻間化作灰燼。
    在那個形勢極為嚴峻的時代,中國不敢賭,也不能賭。
    那些為了快速發展去賭戰爭不會爆發,而沒有相應布局和準備的國家,終將在戰爭爆發時遭受無法承受的代價。
    另外在中國開始推行三線建設的同一年,1964年10月16日,伴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一顆耀眼的巨大火球在新疆羅布泊橫空出世,新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了。
    這顆原子彈的巨響,極大程度減少了美蘇兩國對中國的核威懾,也改變了中國在世界格局上的外交地位。
    中國人徹底在世界上挺直了腰杆子。
    這枚原子彈的誕生實屬不易,尤其對曆經百年衰落,百年戰亂毫不停歇,直至建國時都一窮二白的新中國來說,實在太不容易。
    19世紀末,放射性現象被發現。
    1898年,居裏夫婦從瀝青鈾礦中發現了鐳元素,1902年成功提煉出鐳。
    1919年,新西蘭的盧瑟福實現原子核的人工嬗變。
    1932年中子被發現。
    這些都為核裂變現象的發現奠定了基礎。
    而原子彈之所以能夠爆炸,又能夠釋放那麽多的能量有著那麽大的爆炸威力。
    就在於核材料在裂變時會從原子核釋放多個中子,這些中子又會撞擊其它核材料的原子核釋放更多中子,在這個被稱為核裂變鏈式反應的過程中,中子的裂變數量是呈幾何倍數劇增的。
    而中子的運動過程就是能量的一種形式,裂變撞擊再裂變的過程也是在瞬間發生的。
    這就形成了難以計數的中子在瞬間產生運動,釋放出龐大能量,宏觀體現也就是核爆炸。
    原子彈的爆炸理論並不複雜,但想要生產核材料,並將核材料提高純度實現武器化,卻絕不是件容易的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世界上第一個研發原子彈的,是二戰時期的德國,而且他們差一點就成功研發出了原子彈。
    首先,鈾235是自然界中唯一能發生核裂變鏈式反應的易裂變核材料。
    鈾礦在自然界中的形態多種多樣。
    有土狀、粉末狀,也有塊狀、鍾乳狀、腎狀等。
    土狀的鈾礦被稱為鈾黑。
    塊狀的常稱為瀝青鈾礦。
    土狀鈾礦無光澤,塊狀鈾礦具瀝青光澤。
    大多數鈾礦資源都集中在板塊構造的邊緣地帶,特別是板塊俯衝帶和裂穀帶。
    例如,環太平洋巨型鈾成礦帶和近東西向歐亞巨型鈾成礦帶是世界上重要的鈾礦成礦帶,而中國就恰好位於這兩條成礦帶橫穿的區域。
    同時鈾礦又與特定的地層岩性有關。
    如花崗岩型鈾礦主要分布於中國華南加裏東褶皺帶內的印支期、燕山期花崗岩區。
    砂岩型鈾礦主要分布於中國北方天山興安華力西褶皺帶內的山間盆地與鄂爾多斯、塔裏木等地台型沉積盆地中。
    中國雖然不缺鈾礦,但提煉鈾的技術難度很大。
    尤其是要將鈾235提純到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純度過低會因雜質而降低裂變威力,或中斷裂變。
    就比如德國雖然占領了捷克的鈾礦,但因始終沒有開發出有效提純鈾的辦法,所以在戰敗前也依然沒能研發出原子彈。】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