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議政
字數:3849 加入書籤
“這麽看來,後世的市場經濟能為我朝所用最能獲益之處,就是建成一套維護市場的規製,我朝並不需要在經濟上改變根本製度。”
“計劃經濟理論很好,但實際執行起來弊端不少,後世用計劃經濟也是基於局勢帶著些無奈之舉。
我朝沒有能威脅自身的外敵,施用政策也不必那麽緊迫,順其自然一些更有利於長遠。”
“為避免走上美國那樣商人亂政的死路,國營經濟還是要有的,民生之必須、子民之教化、國家之重器,還得由朝廷來經營,但也不宜掌控得太多。”
“太過寬泛誰人都知,但說如何施為。”
“我朝現如今由官府掌控的有鹽業、茶業、冶礦、織造、造船、鐵路火車、機械製造、化肥。
將來科研院突破科技難點後,電力、石油、化工、無線電通訊也要由朝廷壟斷。
但相較後世,我朝的教育和民生福利做得還不夠。
雖然已經效仿後世,開始在各縣推行義務學堂,省府一級有官辦學院。
可占天下疆域和人口多數的鄉村仍未能建立官辦義學,天下百姓蒙學絕大多數還是靠自家長輩言傳身教,家境富裕些的能上私塾。
尋常百姓想上私塾負擔頗重不說,最要緊的是私塾是私人經營,傳授的內容隻是簡單的讀書識字和尊師重道。
而欲憑教育,使天下黔首皆懷為國為民之心,竭忠盡智,天下人的教育就必須由朝廷來辦,由朝廷承擔開支,並由朝廷統製教育之內容。
使萬民皆有書可讀,且遠私學免誤心智。
再有民生福利,以往朝廷救災濟貧、以工代賑、設立惠民藥局、養濟院,都隻是以救助百姓為目的,卻不知曉如何從根本上解決貧困。
而後世利用經濟的手段,實行累進稅製,越富裕者納賦越多,越貧者納賦越少,甚至不納賦。
又以國家稅收建設能減少百姓開支的公共設施和服務。
還建立統購統銷製度,增加糧食統購價格惠利農民。
這些都是以宏觀經濟調控手段,從根本上抑製貧富差距。
這才是民生之根本,也隻有減少了貧困,抑製了貧富差距,百姓才能真正越過越好,不必國家年年調撥大量財政救濟百姓,那隻是治標不治本。”
這番概論,讓朝堂上的官員們立時明晰起來,對此深以為然。
天幕的經濟論他們每個人都一字不落得看過,但隻有真正理解了其中運行邏輯,以及每條政策背後真正的目的,才能基於朝廷現狀做出這番提議。
“朝廷該掌控的經濟要掌控,但是該放開讓民間自行經營的經濟,也得放。
朝廷現今雖然表麵上允許手工業、通商貿易、作坊工造這民間經濟存在,但是戶籍製度猶如一道枷鎖極大限製了經濟發展。
朝廷將百姓分為民戶、軍戶、匠戶等,商人更是被列為受限最多的戶籍。
務農的子孫世代隻能務農,軍戶子孫必須從軍,匠戶必須按官府需要進行匠作。
戶籍身份世代承襲,除非有子孫能科舉考上功名才有望跳出戶籍身份。
這戶籍製度與計劃經濟相似頗多,可計劃經濟是以調控經濟,以發展為宗旨,而戶籍製度既沒有計劃經濟那樣的靈活調控能力,又極大固化了階級。
分配過於平均尚有積極性不足的問題,階級固化之下,子子孫孫難有出頭之日,對生產積極性壓製又何等嚴重?國家又如何能快速發展?
戶籍製是能將多數百姓固定在耕種勞作,確保國家有足夠的人口生產糧食。
可諸位也看到了,後世放開私有製限製後,糧食總產量是極大上漲的。
縱使放開私有製後,人人逐利恐有缺人種地的弊端,但有國家給統購糧食定價,還有各種經濟手段宏觀調控在,糧食生產並非戶籍製不可。
況且放眼長遠,化肥產量越來越高,蒸汽機、內燃機、電力機械逐漸問世,機械化水平越來越高。
機械耕作未來一定會極大節省人力耕種,像後世一個人就能精耕細作幾十畝土地。
綜其利弊,綜以長遠,戶籍製度可謂百弊叢生,而無一利之可取也,勢必廢之!”
廢除舊製的言論一出,偌大的朝堂頓時陷入沉寂。
但從眾人的神態,從沉默來看,眾人對改製的態度並不反對,隻是對改製的大膽下意識比較謹慎,沒有詳細議論出利弊前,皇帝沒有表態前,未敢直接表態。
沉寂了許久見無人說話,皇帝表態道:
“朕知卿等皆為國家長遠計,敢以直諫國政才是實事求是,朕隻有欣慰,無有芥蒂。
戶籍改製,基於朝廷現下有無必要諸君暢言詳議,若真為時局弊政,朕必納諫改製。”
有了皇帝發話後,議政才重新活躍起來。
不過改製這種大事不是單單議論就能敲定下來的,還得下到民間結合當下實際。
屆時就算真要改製,也得像後世一樣先行試點看看效果,若真能極大激發生產積極性,且又能用政策進行調控,到時才會逐漸推廣。
於是在戶籍論點上停留一番後,官員們繼續從經濟角度提出新議點。
“既然確定放開經濟限製是大勢,那麽科研製造衍生出的新產業也得放開,不應隻由科研院去鑽研科技,再由朝廷去將這些科技付諸製造。
後世的電器、機械、化學、基礎科學原理之深奧,之宏大,根本不可能隻靠科研院就能麵麵俱到,所需投入的科研人力和支出,單靠朝廷也承擔不起。
但是朝廷現如今卻沒有相關的政策去鼓勵民間從事科研,並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
朝廷雖說是沒有對民間科研加以限製,但隻是放任不管,卻不加以引導扶持,那跟沒放開區別並不大。
後世的補貼政策,或許就像懸賞一般,有足夠科研能力的企業願意按國家需要研發科技,那麽國家就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
但有一個問題事關此舉能否成立的根本。
那就是企業研發出科技後,是需要將科技投入生產銷售來獲利的,那麽要是有其它企業作享其成,複刻別人的科研產品進行銷售獲利。
那麽以利益驅動科研的邏輯,是否還能完全成立?”
這麽一個基於實際的新論點立時引起更為活躍的討論。
古人的聰明才智從不比今人要差,隻是認知受限。
而這個議題,天幕後續當然會提到……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