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字數:3709 加入書籤
朱綾對於傳統,既不是一味的否定,也不是一味的肯定,而是和某位偉人說的那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傳統宗族觀念,固然有其不好的一麵,其無與倫比的強大凝聚力,卻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出意想不到的巨大的作用。
利用宗族對付士紳、地主、豪強,魔法打敗魔法屬於是。
朱綾急吼吼叫囂著要用百萬雄兵推平江南,不過是故意放出來的煙霧彈而已。
借底層老百姓之手鏟除士紳、地主,才是她真正的計劃。
果然,江南的士紳、地主們不了解朱綾的性子,還真以為她是個隻知道用暴力解決問題的瘋女人。
看到百萬大軍壓境,他們立刻慌了神,發動所有的資源,將能募集到的士兵,統統送往前線去了。
主力部隊去了前線,被百萬雄兵牢牢牽製住,大後方自然也就空虛了。
這時,被朱綾鼓動起來的底層老百姓再出手雷霆一擊,士紳、地主們如何能招架得住?
朱綾雖心狠手辣,卻格外體恤底層,愛惜民力。
一旦大規模內戰爆發,吃苦遭罪的還是小老百姓。
她出動百萬大軍,駐紮著按兵不動,隻為了牽製住地主、士紳的兵馬。
雙方僵持,卻不出手進攻,然後讓老百姓們自己來掀翻萬惡的地主、士紳。
如此一來,朱綾就可以用最小的代價,鏟除壓在百姓頭上的沉重大山、
看到這裏,兩個世界的人才後知後覺明白過來。
一瞬間,彈幕炸得滿天飛。
“天呐,原來是這樣。”
“我還以為女帝要打一場慘烈的硬仗,沒想到是虛晃一槍。”
“好一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真是太妙了。”
“自己在前方牽製士紳、地主們的兵馬,將大後方空出來讓我們老百姓來解決,果真是妙策。”
“我說呢,女帝一向是敢想敢幹的硬骨頭,不可能不懂‘兵貴神速’的道理,既然要對江南士紳動手,怎麽會磨磨蹭蹭拖那麽久,又是讓士紳們有時間砸錢買凶刺殺她,又是等殺手們在一個月內屠戮金主全家?”
“現在我算是明白了,女帝種種舉措,是在拖延時間等去往遼東的人回來,以及讓士紳傾巢而出,將手頭上的人統統送往前線,讓大後方失去防守,方便我們這些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更好攻入地主士紳家裏,把他們統統都滅了。”
“厲害,這一招真是太厲害了。”
“以最小的代價收獲最大的勝利,女帝不愧是做買賣的高手,難怪遼東地區被她經營得那般繁榮。”
眾人腦子嗡嗡作響,都快被朱綾這一手給秀麻了。
他們還真覺得,以朱綾的殺伐決斷的作風,一定會重拳出擊,在江南地區大開殺戒,將反抗她的士紳、地主斬盡殺絕,片甲不留。
沒想到啊沒想到,她玩的就是借刀殺人之計。
不用自己動手,利用底層百姓憤怒的怒火,就可以將地主、士紳燒得灰飛煙滅。
新大明。
“標兒,果真被你猜中了,這丫頭真的利用老百姓收拾士紳地主。”
朱元璋呆呆望著天幕,一顆心怦怦跳動著。
上一幕盤點時,朱標就點破此事,說朱綾待在遼東遲遲不動,是學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還說朱綾未來有可能會利用老百姓來對付士紳、地主。
畢竟,朱綾已經在遼東,通過實踐出真知,證明了人民的創造力無窮的,團結在一起的能量是巨大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從來就不是一句空話。
老百姓的力量既然能推翻王朝,改朝換代,對付士紳、地主們,自然不在話下。
朱綾什麽都不用做,隻要引導這股力量對地主、士紳們狂轟亂炸,就能輕鬆達成自己的目標。
朱標歎道:“兒臣是猜到了這一點,可當真正看到她實施起來,還是大受震撼,擁有萬夫莫敵之勇的人,往往囂張自負、衝動冒進,到頭來卻毀了自己,項羽如此,呂布亦如此,綾兒這孩子在掌握如此強大軍事力量和絕世武力的情況下,還能冷靜思考,以智謀取勝,這一點才是真的難得。”
殿內眾大臣聽了朱標這話,又一次向朱綾投去敬佩的目光。
一輪輪對比盤點下來,眾大臣已經被朱綾驚豔到漸漸模糊了性別。
智與勇,就像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特別是對帝王,智在文治,勇於武功。
文治牛逼的皇帝,武功往往差點意思。
反過來,武功厲害,武德充沛的皇帝,文治也就沒那麽好了。
譬如高梁河車神,打仗水平不行,騎驢車玩漂移,被後世之人笑話了那麽多年,但在文治層麵,著實是個厲害的,所以他死後獲得‘太宗’的廟號,並沒有多少人質疑其含金量。
再比如朱元璋,在武功方麵,驅逐韃虜,恢複漢家,穩入帝王前三,文治卻差強人意,屢屢被人吐槽。
不僅是朱元璋,朱棣也和老爹一樣,武功厲害,文治不行。
大明之所以能夠出現永樂盛世,還要歸功於朱棣有個好兒子,太子朱高熾文治相當牛逼。
父子倆一文一武,默契配合,才有永樂盛世遠邁漢唐的美譽。
曆史上,真正能夠做到文治武功同樣牛逼,找不出什麽短板的六邊形戰士皇帝,僅有唐太宗李世民一人而已。
李世民之前,皇帝治國以堯舜禹為標杆。
李世民之後,曆代大多數帝王,則以他唐太宗為標杆。
但在這一刻,他們似乎又看到了一位權術、謀略、智慧、武功、軍事,各方麵找不出任何短板的六邊形戰士皇帝。
天幕中。
朱綾駐兵百萬,對江南形成戰略威懾,吸引士紳地主們將兵力都集中到前線。
老百姓們從大後方偷襲,輕鬆破防。
無數士紳、地主們被憤怒的百姓用鋤頭、扒犁、錘子築死、砸死,屍體一具具掛在城樓上示眾。
百姓們弄死了地主、士紳,搶走了屋內的金銀,也沒忘了折梅軍的叮囑,將地契和房契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