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雪域高原上的新春暖意

字數:1813   加入書籤

A+A-


    1986年1月27日,距離除夕僅剩七天,杭城的街頭巷尾掛滿了紅燈籠,空氣中飄散著炒瓜子與桂花糖的甜香。沈知意坐在工作室裏,電腦屏幕上跳動著助學基金的最新收支數據,窗外的雪粒子敲打在玻璃上,發出細碎的聲響。突然,手機鈴聲響起,是西藏那曲縣教育局的紮西老師打來的視頻通話。
    “沈老師!”紮西老師的臉出現在屏幕裏,他身後是一排排嶄新的磚瓦房,“孩子們的新宿舍和食堂都建好了!今天又收到你們匯來的2000塊錢,這下過冬的煤和年貨都有著落了!”鏡頭一轉,二十幾個藏族孩子穿著厚實的藏袍湧到鏡頭前,紅撲撲的臉蛋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知意姐姐新年快樂!”孩子們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齊聲喊道,其中一個紮著紅頭繩的小姑娘舉起作業本,“我數學考了89分!”沈知意看著畫麵裏熟悉的麵孔,眼眶不禁濕潤了。三個月前,這裏還是一片破舊的土坯房,孩子們在漏風的教室裏凍得瑟瑟發抖,如今不僅有了溫暖的學習環境,成績也在穩步提升。
    掛掉電話後,沈知意翻開助學檔案。西藏那曲項目自啟動以來,已累計投入近8萬元。這些資金不僅用於修繕校舍、購置取暖設備,還為孩子們提供了營養午餐和學習用品。她特意在每個孩子的檔案裏貼上照片和成績表,看著那些從拘謹到自信的笑容變化,她深深體會到“授人以漁”的意義。
    傍晚時分,工作室的門鈴突然響起。沈舒抱著個大紙箱衝進來,鼻尖凍得通紅:“阿姐!災區的卓瑪姐姐寄東西來了!”紙箱裏塞滿了犛牛肉幹、青稞餅,還有一條潔白的哈達。附帶的信裏,卓瑪姐姐用工整的漢字寫道:“這是我們自己做的年貨,請一定要收下。現在我在縣裏的夜校當老師了,我要把學到的知識教給更多人。”
    沈知意撫摸著哈達上細密的紋路,想起去年冬天卓瑪在信中說的“最大願望是讀完初中”。如今,這個曾經連鉛筆都舍不得用的女孩,已經能幫助他人實現夢想了。她立刻撥通蘇睛的電話:“我們明天去采購年貨吧,給每個幫扶地區都寄些杭州特產,讓孩子們也嚐嚐江南的年味。”
    次日清晨,沈知意帶著沈寧和沈舒來到杭州最大的幹貨市場。她們精心挑選了西湖藕粉、桂花糕、絲綢圍巾等特色禮品,還特意定製了印有“新年快樂”藏文的禮盒。沈寧認真地計算著運費和數量:“西藏、青海、雲南......一共12個地區,每個地區的禮盒成本控製在500元以內。”沈舒則蹲在地上,把一張張手寫的祝福卡片塞進禮盒:“我畫了小老虎,祝他們新年吉祥!”
    當裝滿年貨的貨車啟程時,沈知意收到了青海玉樹一所小學發來的視頻。畫麵裏,孩子們圍著嶄新的取暖爐跳起鍋莊舞,他們身上的羽絨服正是工作室上個月捐贈的。校長對著鏡頭激動地說:“這是孩子們第一次在溫暖的教室裏過年,謝謝你們給了他們希望!”
    除夕夜,沈知意一家圍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突然,手機不斷彈出消息——是各地受助學校發來的新春祝福。西藏的孩子們穿著節日盛裝,用藏語唱起歡快的歌謠;雲南山區的學生們舉著自己寫的春聯,字跡雖然稚嫩卻充滿朝氣;甘肅的老師展示著新建的圖書室,書架上整齊排列著工作室捐贈的書籍。
    沈父看著女兒手機裏的畫麵,欣慰地說:“知意,你做的事比爸爸賺再多錢都有意義。”沈知意靠在媽媽肩頭,望著窗外綻放的煙花,想起這一年從商業創新到公益幫扶的點點滴滴。那些曾經遙不可及的雪山與村落,如今已與她的生命緊密相連。
    新年鍾聲敲響時,沈知意許下心願:希望新的一年,能幫助更多孩子走出困境,讓善意如同雪域高原的格桑花,綻放在每一個需要溫暖的角落。而這份跨越千裏的牽掛與守護,也將在歲月的長河中,化作最動人的新春讚歌。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